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歌”作为我国特有的红色经典,可弘扬革命精神,回顾国家历史,传递正能量,我国当今大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日益受西方文化影响,学生对国家历史逐渐淡忘,思政工作者应该把“红歌”元素加以修饰后引入学生日常的教育中,这将会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5)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革命精神,他为小学道德教育提供丰富鲜活的素材。"红色基因"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艰苦朴素的品质,帮助学生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落实"立德树人"社会重任",总之红色基因教育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它贯穿着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这一主线,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它是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红色文化内涵及特点的阐述,得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最后提出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5)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民族精神代代相传,沂蒙老区的革命精神更是深入人心。各个时期的革命精神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息息相关的,密不可分的,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上的一群十分重要的群体,弘扬沂蒙红色精神对自身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28-34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精神成果,其中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红色基因和政治智慧,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写照,更是发挥党史资政育人功能的宝贵财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中华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的滋养,以及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及其背后历史的研究和解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学好党史国史必修课,不断增强历史意识,努力学会历史思维,自觉培养历史眼光"的基本要求,是"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
江西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摇篮。江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江西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利用江西红色文化为高校党建工作服务,对弘扬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能够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4)
<正>培养学生继承优良的革命传统,弘扬老一辈革命家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贯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理念的具体体现。我尝试充分利用主题班会、本地的红色资源、校本德育课程、专题实践活动等形式深入开展"红色基因传承行动"的教育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2)
<正>德、智、体、美、劳作为我国开展素质化教育的五个模块,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而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象征,开展红色教育,是让青少年群体在红色文化精神的渲染中,能够缅怀历史,坚定信仰,在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中,出色地完成所肩负的民族传承使命。由此可见,将小学红色教育与五育深度融合,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红色精神的传承,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与优秀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39)
幼儿教育中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教育与户外活动相结合,让革命精神走进幼儿园,让孩子们在接受素质教育中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使孩子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2)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教育价值,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理应承担起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重任。文章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体育旅游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探索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体育旅游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对策:(1)瞻仰革命圣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2)重走红军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3)打造红色体育赛事,传承爱国主义精神。通过红色体育旅游,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