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5)
<正>革命类纪念馆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重要人物相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实物、文献资料等为载体,传承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华民族涌现出的仁人志士的高尚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并把他们的思想意识作为参观者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榜样教育。革命类纪念馆、纪念地、遗址,就是散落在中国大地上,记载中国共产党党史的繁星坐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3)
人们到纪念馆参观学习,不仅仅是简单地浏览文物,更是要对纪念馆中的革命文化、革命先辈的精神进行深层次地了解和学习,接受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为此,纪念馆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对社会公众实施更专业的社会教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实地调研、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着力从战争题材纪念馆的流线组织、展陈内容与参观者的路径及参观者在每个展区的停留时长作用方面,对战争题材纪念馆的流线组织进行研究。通过理性的解析过程,梳理出对参观者有吸引力的展区、容易被忽略遗漏的展区及参观过程中的兴奋点、疲劳点,从中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兴奋展区和冷清展区,析理出其中的刺激元素,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刺激元素,使更多的冷清展区变得具有吸引力,带给参观者更多的互动和体验。  相似文献   

4.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革命纪念馆作为一种对革命历史的研究和宣传的机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革命纪念馆属于纪念性博物馆,这里保存了重要的政治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因此成为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强革命传育教育的重要基地。在红色旅游的开发和建设中,革命纪念馆可以为社会的价值导向进行准确定位,尤其对于弘扬民族精神、振兴中华起到了重要的精神支撑作用。本文针对革命纪念馆在红色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肖申君 《当代建筑》2021,(12):137-140
红色纪念馆是记载重要历史事件、纪念伟大革命人物、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的空间载体,引导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是纪念馆设计的重要目标.在历史街区中的红色纪念馆设计,更加注重对街区历史文脉的解读和对纪念性建筑场所精神的表达.文章结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建设实践,从建筑与新天地历史街区的城市关系出发,提出了保留城市肌理、统一空间尺度、塑造立面符号、遵循色彩材质、整合街区动线的五大设计原则,为其他历史街区红色纪念馆的新建与改建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马本斋纪念馆、马本斋母子陵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设计指导思想和立意上,以马本斋母子作为我国回族伟大抗日英雄的光辉形象,试图表现马本斋母子的人格精神,通过建筑的语言,缔造物质与精神的结合,确切地阐述这样的英雄,感染每一位参观者,触动心弦,超越平凡。建筑总体布局中轴对称,通过中轴线把整个场地分为三部分:入口区,英雄纪念碑区,墓体区。随着参观者的步伐,烈士的纪念碑及墓体建筑展现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1)
随着时代的进步,革命纪念馆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信息时代下,如何做好革命纪念馆宣教工作,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应有的职能,是各大革命纪念馆急需深思的重要问题。所以,详细探究信息时代下革命纪念馆宣教工作发展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分析革命纪念馆宣教工作的发展现状,具体阐述信息时代下革命纪念馆宣教工作的发展方向,以供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公众对历史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纪念馆是社会公众吸收历史文化精髓、感受艺术文化熏陶的主要场所,因此,社会公众对我国革命纪念馆讲解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意味着专家化的讲解员模式是未来讲解员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推动者我国革命纪念馆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纪念馆是对纪念对象人生经历的一次叙述。本设计的出发点即是因循作家归有光先生——叙述者本人的叙述方式来完成对其人生的记叙,参观者不仅仅在展板与展品中追寻作家的人生旅程,更在行走路径与建筑空间中体会作家的叙述特征。我分析了叙述者的文本范例,找出其事件提取与串联组织的规律,以此作为生成纪念馆空间形式与参观路径的基础。归有光纪念馆选址于江苏省昆山市震川园。场地现状为小型滨水城市绿地,归有光墓坐落于此。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0.
张强  郭戈 《建筑知识》2011,(11):132
革命历史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后人。在我国此类的纪念馆有许多,本文就浙江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建筑规划,阐述了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本文也将建筑所遇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