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文化资源是福建省重要的政治思想财富,但目前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为实现更有效的保护,本文引入“微更新”理念,从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和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两个视角切入,首先对红色遗址、建筑、文物、创作、事件、精神6个方面阐述微更新策略;其次从红色产品微体验、红色产业微融合、红色智慧微创新3个角度制定措施;最后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微更新模式,以期为福建今后红色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历史文化名城介休为例,研究和分析了介休古城历史格局和文化环境营造方法;针对其文化空间特征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提出了创造多元化文化空间的新思路;通过进一步明确介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价值定位,从城市发展和古城保护规划角度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策略研究;结合市域文化景观的建设,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与发展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开发红色旅游成为旅游发展重要目标。文章以江苏省淮安市红色文旅资源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淮安市境内红色遗产进行调查,结合实地走访与资料查询,对淮安红色遗产资源现状、开发意义进行研究,针对红色遗址保护情况、文物保护级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级别、红色遗迹所处时期、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整合归纳,并分析了淮安发展红色文旅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之上,对淮安红色文旅发展的探索提出一些建议并提出两条可行线路。强调红色应与自然资源相融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在城市更新发展中强化红色文旅要素,整合散乱资源,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晖  李璐颖  李哲林  郑佳芬  刘垚 《规划师》2022,(12):154-160
历史文化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承是近年来国家层面的重点工作,红色文化资源是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与更新双重语境下,如何应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地方困境,协调红色文化传承、历史保护、城市发展三重需求是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利用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以广州中心城区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保护提升规划与建设为例,通过构建分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空间体系、制定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规划设计实施全流程行动方案,探索借助城市微更新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城市公共空间提升的协同治理路径,构建红色资源与公共空间治理有效协同、与城市公共资源充分统筹的长效机制,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与公共服务品质提高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32-33
广西边境人文旅游资源独特而丰富,历史深厚,边境特征明显,但是旅游开发不理想。这首要深入挖掘其特有的内涵,然后把广西边境文化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开发,并打造各县市区不同的旅游品牌。同时,要使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相融合、文化旅游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并发动地方民众充分参与,这样可以协调不可移动文物的固定性及非物质文化的时空限制,最终实现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21)
该文在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研究背景下,以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剪纸为视角,探讨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品有效融合创新的开发策略,以传承、保护、创新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
安徽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且具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而当前安徽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安徽在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方面,需要在认清安徽红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强化红色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意识,整合其他资源,实现对红色旅游的推广保护,从而将安徽打造为经典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今时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逐渐被我国社会关注,近几年来更是引起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双重"影响,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所以,为了实现旅游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够达到"共赢"的目的,本文针对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7)
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并不乐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文章以金州梅花螳螂拳之六合棍为例,探讨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相信通过数字化保护,不仅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能使其与现代文化更好地融合,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更具时代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万寿宫是古代江西人祭祀朝拜许真君的主要场所,具有1700多年的历史。由许真君民间崇拜信仰产生形成的万寿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江西独一无二、宝贵的文化资源。加强对万寿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对加强净明道教文化研究、弘扬江西地方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