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8):50-53
在《苏伊士之东》里,毛姆将北京城描述为喧闹、混乱的东方,将中国人塑造成狡猾虚伪、唯利是图的东方人形象,这是毛姆作为西方殖民者对东方的审视,是他的种族优越感及西方文化自豪感在作祟。该剧反映出毛姆矛盾的殖民思想。一方面,他受西方集体无意识影响,丑化和异化东方。另一方面,他又视东方为追寻心灵平静的净土。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6)
詹姆斯·希尔顿的作品《消失的地平线》在成功塑造了极具神秘色彩的两个东方人喇嘛张和满族公主罗珍的同时,也生动地刻画了性格各异却有形成统一体的各类西方人。他们各自的性格和各具代表性的身份决定了他们看待香格里拉和东方人这个"他者"形象存在天壤之别。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形态各异的西方人,力图揭示作家潜在的东方主义情节和特定的文化动机。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
在西方文学中,黑人无疑是一饱受争议的"他者"。然而,当我们追溯西方文学的源头时,将会发现截然不同的黑人形象。本文试对西方文学经典中的黑人形象的几次转变进行历史梳理,凸显文学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
赵辰 《建筑师》2012,(4):17-22
中国的当今建筑文化已经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但自近代以来对中国建筑文化的认知之路,至今依然存在着大量的误解。这一自我认知的"辛苦之路",还在不断地困扰着我们。以民间建造体系为代表的"土木/营造",这种被西方学术定义为"民居"或是"无名氏建筑",应该作为中国文化中对建筑的本质被认知。国际建筑理论在二战后的发展,得以突破西方古典主义的桎梏,走向"宏大的建筑观":这反映为对以非古典的民间建造体系、聚落、市政建筑等的重视,同时也对非西方文明中的建造体系加以尊重。国际建筑学界的这一理论性突破与社会学、哲学领域对"欧洲中心论"的突破是殊途同归的,甚至是更领先的。但遗憾的是,曾经对国际现代建筑文化产生积极作用的东方"土木/营造"之中所具有的"现代性",却未被中国建筑界充分认知。以中、日之间对本文化的"土木/营造"认知过程的比较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9)
约瑟夫·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灵》及E·M·福斯特的《印度之行》是有关帝国主义尤其是东方主义文学题材的两个经典例子。两部作品均探究了处于帝国主义时期的英国人在异国他乡的行为与态度,并且塑造了"典型的"东方形象。本文以后殖民主义批评为理论依据,试比较分析两部作品中的东方地域形象,旨在阐释所谓东方形象不过是带有东方主义意识的主观产物,是处于当时历史时期的作家有意或无意的刻画。  相似文献   

6.
上海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城九镇”计划曾经在业界和传媒引起较大反响。本文从规划演变和文化深层审视“一城九镇”的动机和形成。作者认为,上海要继续担当区域领导者的角色,会积极地认同西方“他者”,疏离其所处的地方环境,同时努力成为东方的“他者”。即主动的对外拿来主义,对内陌生化。这既是一种文化策略,也是一种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6):120-121
爱默生是美国思想家、文学家、诗人,美国超验主义之父,是确立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爱默生也被林肯总统誉为"美国的孔子"。超验主义思想体系在创立和形成的过程中,东方哲学思想对其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古印度、波斯等宗教哲学思想丰富了爱默生的理想主义哲学,而中国孔孟思想则以其"入世"的伦理道德观深刻地影响了爱默生的人生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6):91-94
作为"他者"身份出现的东方形象一直以来是东西方交流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意识观念的革新,世界对东方的态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本文将通过形象学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全面解析华裔作家黄哲伦的作品《蝴蝶君》,旨在通过文本中人物间的言语心理等权力机制揭示西方社会眼中的东方形象并发掘文本所展现的当代东西方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9.
"他者"策略:上海"一城九镇"计划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在21世纪初提出的"一城九镇"计划曾经在业界和传媒引起较大反响.本文从规划演变和文化深层审视"一城九镇"的动机和形成.作者认为,上海要继续担当区域领导者的角色,会积极地认同西方"他者",疏离其所处的地方环境,同时努力成为东方的"他者".即主动的对外拿来主义,对内陌生化.这既是一种文化策略,也是一种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2)
谭恩美是一位美籍华裔作家,其作品对当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力。她的作品中有许多比较典型的东方主义的元素,她选择从华裔女性的视角出发,并采用双重的文化身份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了夸大,与此同时还将多元文化进行平等交流的愿望充分地表达出来。本文主要论述了谭恩美对东方主义的构建和解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