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24)
韩国语‘■’是汉字词,与汉语"东"相对应,在表示方位时,二者可以直接互译,但在有些惯用语中,二者却又不是完全对应的关系,本文主要整理分析了和韩国语‘■’以及汉语"东"相关得惯用语在互译时的关系,希望韩国语学习者对韩国语‘■’和汉语"东"有更深刻认识,从而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1)
在汉语国际教学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了"字句时,容易产生语用偏差。在中江话①里,"过"[kuA42]的使用频率很高,它和普通话的动态助词"了"有很多相通之处。笔者将中江话"过"[kuA42]字引入汉语"了"字句讲解,有较好的效果。鉴于此,本文探讨了"过"[kuA42]的语法意义、分布状况及其与普通话"了"的比较,以此为汉语教学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
本文对汉语同义词"再"和"又"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进行辨析,找出两者的同异点,并找出泰语相对应的词。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调查,本文分析了泰国学习者偏误的类型及偏误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关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8)
与初级班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中级班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法教学是重中之重。为了让留学生更好的掌握汉语中比较特殊的语法点,下面我将以"有点儿+形容词"为例,就这个具体的语法点谈一谈我的教学设计,以及按照这个教学设计完成课堂教学后我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3):251-252
"是……的"句式广泛运用在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中,是现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点,也是第二语言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学家就开始对"是……的"句式进行了研究,但多停留在静态层面。后期学者进一步从动态语用层面或对外汉语角度进行分析。但目前为止,本体研究在句法、语义、语用相结合研究的文章较少,有些从偏误角度展开研究的文章多是对现象的描写分析,明确提出解决策略的文献较少。因此,本文结合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及延吉市朝鲜族中学学生的偏误句分析,从句法、语义角度探索"是……的"结构的语法语义特点及使用规律,希望能为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1)
日语词汇中,方位词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方位词"下"的运用也相当地广泛。在日语学习中,方位词的用法看似简单,但学习者往往因为受到母语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常常出现误用或滥用。对日语方位词"下"的用法进行分析研究,便于学习者进一步明确方位词在中日两种语言用法上的区别,对日语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
汉语"比"字句基本上与越南语"■"字句相对应。在编写越南本土汉语教材时,根据汉语"比"字句与越南语"■"字句的不同之处以及由此引发的语法偏误来进行编写设计,将会更加有效地降低越南汉语学习者的相关习得偏误。在初级阶段的汉语教材中,建议以"比"字句基本结构为学习重点;高级阶段则以"比"字句复杂式为学习重点。"比"字句的语法注释宜采用"不同点+偏误"的注释方式。"比"字句的练习编写既要设计相关的语法练习,又要设计不同形式的交际练习。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3)
基于对比分析的理论,本文将通过对比法、归纳法和分析法,并从同义词的角度来分析和辨别表可能义能愿动词"能"和"会"的异同点。我们发现"能"和"会"相重合的表达意义主要体现在表能力和表可能的义项上;其次,二者的语法和语用功能的复杂交叉也给外国学生带来了学习的障碍,导致在学习和使用中产生种种的偏误情况,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教师依据合理的教学原则、方法将非常有助于外国学生的能力和习得情况,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情景中正确地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韩国语语言学理论和发达的敬语体系为理论依据,通过语法手段表现韩国语敬语的角度出发,对韩国语敬语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误区的相对敬语法进行分析整理,重点剖析其误用的原因,提出具有其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使用方法,解决在中国的韩国语学习者的韩国语敬语难题,更有利于人际交流和理解韩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1)
在韩语中,连接词尾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连接词尾"■■"具有多种意义,且各高校教材及语法字典对"■■"的说明又没有一定的体系,这对于韩语学习者来说有很大的难度,本文对"■■"的意义特征进行总结,并针对"■■"在教学现场中易出现的典型病句事例进行分析,总结原因,希望能对韩语教学者及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