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大学课程知识基础正在从“学术性知识”向“功用性知识”转变,这必然会导致大学教育中人的缺失、大学自我发展的迷失以及大学社会批判功能的式微。为此,大学课程知识基础必须在“学术性知识”、“功用性知识”和“教化性知识”三者之间取得“差异平衡”。  相似文献   

2.
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道德教育模式的探讨入手,对主体性道德教育与灌输式道德教育进行了辨析,并明确指出我国高校的主体性道德教育与西方提倡的“无灌输的”主体性道德教育有本质差别,认为我国高校提倡的主体性道德教育,应是整合了灌输式道德教育的合理内容的新型的主体性道德教育。并特别探讨了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几种适用类型,从而为我国高校的德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也谈重点大学办高职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有关精神,近两年以来,全国已有60多所本科大学创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重点大学。我们认为,从总体来看,此举利大于弊,对我国高职改革与发展有积极意义。但本科大学,尤其重点大学办高职,属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生事物,难免会引起一些争议。最近有同志以“重点大学办高职的利弊分析”为题撰文明确反对重点大学办高职,认为此举“没有经过任何可行性论证与研究”,是“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它“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会影响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道德主体的知而不行是当今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症结之一。本文从“知”这一环节入手,认为当主体参与道德知识的生产,即从体悟中获得道德认识时,这种“知”对“行”最具影响力。体悟是道德知行转化的基础,它不是脱离实践的内求静悟,而是个体理性、情感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它重视亲身经验但不排斥他人经验。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特征,将高校建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示范区,是一个崇高的历史使命,同时它也赋予大学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广泛的社会意义。面对这样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大学领导者任重而道远。一、大学的价值与大学领导者的人格价值对大学价值的判断,是几个世纪来争论不休的问题,自从开始有大学教育以来,大学的形象就以传授和创造知识的角色展示于世人面前。理性主义哲学认为,高等教育存在的目的在于人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大学是独立于经济和政治之外的“象牙塔”。然而随着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兴起和建立,功…  相似文献   

6.
重点大学办高职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已有近 2 0年的历程 ,但在重点大学办高等职业教育学院 (以下简称高职学院 )却尚属首次。随着第一批高职学院学生的报到、注册 ,“高职学院”在我国已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那么在重点大学办高职学院合不合适呢 ?笔者认为在重点大学办高职学院是弊大于利。首先 ,我们来看一下高职学院的产生背景。论及这一问题有两方面的因素需加以分析 :其一 ,就决策者一方是对内涵发展的“误解”。对高等职业教育原国家教委采取“三改一补”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但在“补”了“改”了以后还感不够 ,便在没有进行任何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7.
我们如何“在一起”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基本命题,对伦理道德的把握是“在一起”的主要路径,道德教育因而是帮助人学会“在一起”的事业。现代社会基于权利优先的现代道德建构的“在一起”秩序已经出现包括个人主义、国家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等的伦理危机,且诸种“在一起”的道德叙事无法解决这一困境。这种危机在学校道德教育中也表现出:现代道德教育着力于培养追求权利的道德主体,而非学会“在一起”;遵循知识、戒律、加速、比较的同一性运作逻辑,使得他者视域缺场。这些局限性归因于道德教育与伦理的疏离。实现对“在一起”的重构,道德教育需基于伦理实体,培养学会差异性共存的道德主体,进而生成与他者“在一起”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8.
德育的本质特征及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德育的本质与任务我国解放以来,在德育概念的表述上众说不一。有的认为,德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有的称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而且这种教育是面向各行各业的;有的说,德育就是政治立场教育、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等等。凡此种种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准确地表述德育。学校教育是由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因素构成的整体。德育是学校教育中的概念,它只是在学校教育这一特定的领域内才能成立。我们认为,德育是学校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进行的政治思想和道德  相似文献   

9.
在论述高等教育问题时,纽曼几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这一主题同样如此。纽曼认为,教学是大学惟一的职能。这种界定涉及到纽曼对于知识与教育的关系、大学教育知识的范围及对知识使用方式等的认识。当然,这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还要归根于他的思想的基点,即对于大学本质的体认。  相似文献   

10.
现今大学道德教育在相当程度是以道德单向灌输和对受教育者道德境界他律规定为特征的威权教育模式,其主要努力在于建设和维护受教育者心中的道德堤防,希望以此来抵御现实社会汹涌多变的价值浪潮的冲击。而这必然导致对受教育者主体人格的漠视,加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心理距离,及彼此间的疏远和缺乏信任,形成了当今大学道德教育处境窘迫之局面。  相似文献   

11.
对“六五”计划至“十五”计划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高等教育课题从研究内容与研究人员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之后,所得出的结果表明:在研究内容上,主要特点是应用研究为主,微观研究占多数,研究领域相对集中在“高等学校教学”、“高等学校管理”、“高等学校德育”、“高等教育理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高等教育体制(制度)”、“比较高等教育”等方面;在研究人员上,主要特点则为课题负责人的所在单位主要是高等学校,地区分布上的相对集中以及课题负责人学科背景的多样化。这些特点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近2 0余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德育负担过重。通过对大学德育负担过重的若干原因分析,提出减负的多种设想,以期改变当前大学德育现状,提高德育有效性,培养学生道德自觉性,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大学德育和人们期望的良性互动,使大学德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开放、多元的社会要求学校德育从强调知识的灌输转到强调发展学生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能力上来。为此,需要将道德教育目标从“教会顺从”变革为“学会选择”;道德教育方法从灌输为主变革为以对话为主;道德教育课程从封闭变革为开放,从而建立一个开放的道德教育体系。但在开放的同时,必须坚持必要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略论我国大学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国的大学教育应如何创新 ?笔者认为 ,应将我国大学教育作为一个系统 ,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培养模式、人事制度、校内领导体制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从而使我国的大学教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大众化视野中的高等学校分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强劲浪潮的冲击下,我国许多高校迷失了办学方向,不能正确地定位。本文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分析,提出大众化阶段的高等学校可分为精英型大学、大众型大学和精英-大众并存型大学,并且各种类型大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因此,我国的高等学校在大众化进程中应该确定自己学校的类型,找准自己的位置,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与学习模式。为完成大学德育任务,增强德育有效性,在现代大学德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本文从回归德育出发点,优化“德育生态环境”和落实德育创新教育理念等方面,对大学德育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论人文为科学导向--兼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大学教育既需要实施科学教育,也需要进行人文教育。而人文教学居基础性地位,起导同作用,也就是人文为科学启示方向。这是因为:(1)大学理念的基本内涵是追求人文精神;(2)科学教育重在认识物质世界;(3)人文教育重在养成人文精神。我们只有坚持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人文为科学导向,大学才有灵魂和生命,社会才能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技术伦理问题的逻辑解析与工科高校的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技术伦理问题,已经成为不允回避和不允忽视的重大课题。技术在应用中出现违背其造福社会的宗旨,发生损害人类的负效应,其根本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认识的”和“道德的”两大类。解决技术伦理问题,可以采取技术的、制度的、法律的策略,但通过技术伦理教育,尤其是工科技术伦理教育,确是人们一致认同的“治本”良方。加强理工科技术伦理教育,首先需要创新其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湖南师范教育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表现在师范教育层次的提升、开放师范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多样化师范教育功能的拓展。师范教育改革的动力来自于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政策、湖南省师资需求的数量与质量的变化以及湖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呼声。  相似文献   

20.
德育并非一门讲授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又叫育德,它不是说教,而是品行筑垒;基本途径不是课堂讲授,而是行为示范。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教育反腐,既是生动的品行教育,又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