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矿山环境问题已成为鞍山市建设生态绿色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治理和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势在必行。通过实地调查,介绍了鞍山市铁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现状、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社会经济问题和复垦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矿山环境问题已成为鞍山市建设生态绿色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治理和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势在必行.通过实地调查,介绍了鞍山市铁矿区废弃地复垦的现状、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社会经济问题和复垦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浅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土地复垦保证金是一种能够有效促进矿区土地复垦的经挤激励手段,我国的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刚刚起步,本文介绍了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的建设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的类型和形式单一,直接影响了保证金制度的激励强度和效果。对中美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的类型及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的类型与形式进行了初步设计:小矿山适用全程保证金,中等矿山适用增量型保证金,大型及特大型矿山适用累积型保证金。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实施的初期阶段由矿山企业直接向管理机关提供现金形式的保证金;成熟阶段由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向管理机关提供非现金形式的复垦担保;中期阶段则不同形式的保证金和两种担保渠道并存。  相似文献   

5.
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实践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和对比了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的国内外实践现状和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存在很多问题,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应从征收标准、测算方法、形式、返还、公众参与等方面,加强对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上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为了厘清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的研究热点和研究阶段,提出未来研究重点,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VOSviewer为可视化工具,分析了1996~2015年间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相关文献中主题词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近20年来,矿区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法律制度体系、保证金制度内容、监管体制和配套制度等方面;1996~2006年,2007~2012年,2013~2015年分别是研究的探索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三个阶段中,与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相关的主题词数量逐渐增多,研究对象更加具体,研究内容更加丰富。法律制度体系的具体内容、多元化保证金形式的探索、缴纳及返还比例的确定、测算方法的构建、监管体制的实施、配套制度的完善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矿业废弃地复垦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业废弃地的土地复垦可实现废弃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发达地区增量土地资源的主要途径.然而,在许多矿业废弃地的土地复垦过程中,由于忽略对矿业废弃地的正确认识,出现复垦的土地再次抛荒、二次污染、外来物种侵袭等现象.本文剖析不同类型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完善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重视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的生态环境安全、重视矿业废弃地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建立矿业废弃地土地复垦产业化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有重要意义。当前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往往重工程恢复、轻生态环境治理,重实施过程、轻管护监测,重建的生态系统不稳定,土地可持续性差,复垦跟踪监测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监测的内容、依据、原则、期限和频率;以科学跟踪监测为目标,根据复垦前后环境质量、数据是否齐全、是否集中连片等因素,提出了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监测对象三级划分体系,包括2个监测一级类、4个监测二级类、8个监测三级类。基于该分类体系,结合监测时序变化,提出了工矿废弃地复垦动态监测方案确定的策略。以期为工矿废弃地复垦后管护与质量提升以及为制定工矿废弃地复垦跟踪监测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有重要意义。当前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往往重工程恢复、轻生态环境治理,重实施过程、轻管护监测,重建的生态系统不稳定,土地可持续性差,复垦跟踪监测至关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监测的内容、依据、原则、期限和频率;以科学跟踪监测为目标,根据复垦前后环境质量、数据是否齐全、是否集中连片等因素,提出了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监测对象三级划分体系,包括2个监测一级类、4个监测二级类、8个监测三级类。基于该分类体系,结合监测时序变化,提出了工矿废弃地复垦动态监测方案确定的策略。以期为工矿废弃地复垦后管护与质量提升以及为制定工矿废弃地复垦跟踪监测技术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辛馨  胡克  文屹 《矿冶工程》2008,28(5):114-117
齐大山铁矿是鞍山市城区周边已开发的五大铁矿山之一, 矿山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因而齐大山矿山复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齐大山铁矿废弃地的复垦模式为林、园、灌、草、渔相结合, 可以精炼地概括为: 平为园林, 水利为牧, 坡为灌草, 低为渔塘。齐大山矿山复垦模式的总结为我国金属矿山复垦提供了实践例证, 也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