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经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河北省土地整理中心已正式成立。河北省土地整理中心为河北省土地管理局处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1协助编制全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指导市、县组织实施,对市、县编制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计划进行技术指导;承担全省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和运作土地开发整理示范项目。2.参与拟定有关政策法规、技术规程。管理办法,开展土地开发整理调研。3.参与对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验收工作和对市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复核。4协助管理…  相似文献   

2.
从单一走向综合:重庆市土地整理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对重庆市土地整理的目标、内容、模式的演变与发展进行归纳总结,为促进重庆市土地整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考和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分析法、案例法。研究结果:结合重庆市当前所开展的土地综合整理试点项目,对重庆市土地整理综合化发展趋势予以展望,对当前土地综合整理的内涵、目标体系、建设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研究结论:积极开展土地综合整理是重庆市土地整理事业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土地整理实现从单一目标向多元目标综合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背景与条件,调查测算土地整理、开发潜力,利用MAPG IS软件综合处理研究大量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基础数据,针对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特点,从多方面探讨了土地整理的迫切性。依据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的原则,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及重点。最后提出了低山丘陵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背景与条件,调查测算土地整理、开发潜力,利用MAPGIS软件综合处理研究大量与土地利用相关的基础数据,针对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特点,从多方面探讨了土地整理的迫切性。依据经济、社会、生态相统一的原则,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确定土地开发整理的方向及重点。最后提出了低山丘陵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土多功能利用综合分区是国土规划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发挥区域功能优势进行国土资源多功能利用的基础。以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在全国多功能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构建河南省国土多功能区划评价指标体系(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采用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相结合的混合模糊聚类方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进行量化分区。研究结果是将河南省分为重点发展类国土综合功能区、综合发展类国土综合功能区、生态优先类综合功能 区和农业优先类综合功能区,并将分区结果与河南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管理的需求,分析了现行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提出了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明确了系统的建设目标,研究了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并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7.
从1995年起,江苏省各级政府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指导方针,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护好现有耕地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以土地复垦开发为主的土地整理工作。“八五”以来,全省已复垦开发土地780km2,其中耕地667km2,有效地增加了耕地面积,为实现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为了将土地整理工作落到实处,该省将其列入了全省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每年都将‘复垦开发土地100km2,其中建成耕地67km2”列为省政府要办好的实事之一。他们的主要做法如下:1科学规划,明确土地整理的目标和方向土地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1998年组建成立。主要任务是:的基础研究、政策调研、规划编制、项目计划与预算草案编制、国际交流等。紧紧围绕实现全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技术经济审查、实施监管,以及相关的宣传、培训和国际交流等。  相似文献   

9.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对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影响因素、划分方法和程序进行探讨,并对江西省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采用叠加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相结合,以县域为基本划分单元,按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专家决策系统形成最终分区成果。研究结果:按照省级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划分方法,将江西省99个县(市、区)划分为3种一级类型区:鄱阳湖平原岗丘类型区、赣中丘陵盆地类型区、赣周边丘陵山地类型区和6种二级类型区(工程模式):环湖圩田平原工程模式、河网平原工程模式、岗地低丘工程模式、河谷盆地工程模式、红砂岩类丘陵工程模式和丘陵低山工程模式,形成了类型区分布图。研究结论:本研究确定的分区方法科学合理,易于操作,江西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成果符合江西实际,对江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首批国家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实践的几点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某种意义上说,设立国家土地开发整理示范区是一项创举。认真总结示范区建设的得失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上作出5点结论:第一,土地开发整理必须适应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切实增烟叶农民收入的需要;第二,土地开发整理政府投资要体现公益性,其他社会投资要坚持有偿性;第三,土地开发整理应体现数量、质量和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第四,土地开发整理必须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和项目实施阶段各项管理工作;第五,土地开发整理必须在注重权属调整中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江苏省兴化市为例,根据兴化市区位特点和功能定位,分别从宏观土地利用、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4个方面,确定土地利用分区指标,对兴化境内34个乡镇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基于统筹土地利用的4个分区:西部生态涵养区、城市核心功能区、南部重点建设区和中部现代农业产业区。该研究结果可为兴化市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评价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建立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为例,对江苏省近年来300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总体良好,并就进一步提高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质量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全面总结近10年来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土地开发整理管理模式的变化,积极调整土地开发整理监管方式。围绕土地开发整理监管体系建设,提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行业全面监管、强化土地开发整理监管工作的思路与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试论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袁启 《资源与产业》2008,10(5):28-31
总结了现阶段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背景,提出了土地整理能有效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村文明建设、改善农村“脏”、“乱”、“差”和农村社区民主管理等,为落实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提出应通过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土地整理规划、建立土地整理专项基金、加强土地整理的统一领导、注重土地整理的检查验收、加强土地整理法制建设等措施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旭刚 《资源与产业》2008,10(5):119-121
10年的土地整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农地整理方面,新时期土地整理需拓宽工作领域,从更宽泛的渠道保证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土地整理潜力主要应在建设用地复垦、灾毁地复垦、耕作层质量提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等方面。本文采用归纳总结法和理论分析法,拓展土地整理外延,挖掘土地整理潜力,为土地整理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论土地整理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地整理工作,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确立“正确的土地整理观”。本文提出:形象工程的政绩标志误导土地整理行为,不能片面追求数量平衡而忽视质量提高;生态保护观念淡薄导致土地整理走入误区;建立土地整理理论,完善土地整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土地整理分区及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评析国内土地整理分区及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土地整理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土地整理分区方案,总结了不同区域土地整理方向和可持续土地整理典型模式,对不同区域的可持续土地整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地关系,如何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工作,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并保持土地的永续利用,缓解人口增长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对土地的压力,从广西土地资源和土地整理的现状,对广西土地整理潜力分析,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探讨广西土地整理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并对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土地整理进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土地整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性,分析了在土地整理中应遵循的生态系统原理及思路。指出土地整理的出发点应基于生态系统原理(时间、位置、物种、干扰和景观) ,核心是实现整理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土地整理的生态分析中,应重点关注土地质量及其可持续性、项目区内外生态系统的连续性、景观的协调性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土地整理症结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土地整理中新景象、新情况迭出,将妨碍农村土地整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进而影响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全面实现,影响补充耕地的质量。现从土地整理中的项目论证、工程监管、农民权益等问题中,引发深层次矛盾进行探析,寻求解决农村土地整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途径,使农村土地整理规范化,以提高农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