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太湖流域3座采用两段缺氧的A3/O—MBR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硕放污水处理厂及太湖国家度假区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工程概况和主要运行参数。通过对这3座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的分析比较,初步研究其脱氮除磷效率。结果表明,各污水处理厂的氮磷去除效果均较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增加后置缺氧段的A2/O/A—MBR工艺强化了脱氮除磷功能,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座污水处理厂。  相似文献   

2.
对硅藻精土水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情况做了分析和总结.工程实践表明硅藻精土能够提高生化系统的效率,与A/O工艺相结合出水所有指标均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占地少、出水水质优等特点,尤其适合于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工程.  相似文献   

3.
环沟型改良A2/O工艺是集高效初沉发酵池、回流污泥反硝化池、厌氧池及双沟道氧化沟工艺于一体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对该工艺去除污染物的效果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物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不足8h的条件下,达到了较好的除磷脱氮效果,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研究结果同时表明,该工艺具有很好的节能降耗潜力。  相似文献   

4.
针对二级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时出水氮、磷指标很难同时达到一级A标准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优化工艺运行参数,包括优先利用碳源进行生物脱氮、增加缺氧反硝化池容、降低回流混合液DO等方式,进行强化生物脱氮,首先使出水氮指标达到一级A标准,然后在深度处理单元采用化学方法除磷,使出水水质全面达到一级A标准。并通过生产性试验,探讨了强化生物脱氮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采用UNITANK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经过强化生物脱氮,出水氮指标能够稳定达到一级A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随着受纳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污水处理厂尾水N、P排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实际情况,在脱氮除磷改造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处理构筑物,提出增加厌氧池或缺氧池以确保生物除磷或脱氮效果.改造采用基于两段A/O的生物处理工艺,工艺论证采用IWA使用的ASMs系列模型进行模拟,模型参数使用污水处理厂多年运行数据进行率定,模拟结论可信.此方法可广泛运用于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和设计中,特别是对污水处理运行诊断和实际运行节能减排过程优化具有优势.通过合理调整运行工艺参数,改造后污水处理厂尾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稳定达标的工艺流程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依据江苏省太湖流域多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情况的调查分析,特别是进水水质特性和出水达标情况的分析研究,结合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的除磷脱氮技术改造需求,总结分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稳定达标所需的代表性工艺操作单元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稳定达标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扩展工艺流程,阐述了工艺流程中各工艺单元的组合方式、关键控制参数和设计选择重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污水处理厂进水碳源较低及冬季低温运行条件,选取脱氮效率、除磷影响等作为研究指标,采用构筑物监测和实验室模拟试验的方法,对低碳源改良A2/O工艺中的预缺氧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的运行条件下,预缺氧池能保证低温下的脱氮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调控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年多对酒仙桥和清河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作的实践,结合运行数据摸索最佳的工艺参数并及时进行调控,分析2006年两个污水处理厂的生产运行数据,总结出提高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水平的控制参数,以及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A/O+硅藻精土强化工艺的原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数据,对该工艺在小城镇污水处理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工程案例数据表明,该工艺造价、占地与运行成本较低,处理效果较稳定,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适合于在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某污水处理厂采用连续流恒水位改进型SBR工艺(简称为CSBR工艺),该厂生化处理设计规模为2万m3/d,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B标准。总结了该工艺运行时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探讨了提高脱氮除磷能力的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混合处理,工业废水对处理系统冲击负荷大、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运行不稳定,微絮凝—砂滤深度处理药剂消耗量大等城镇污水处理厂面临的实际难题,提出了“全程控制、整体优化、减排降耗”的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和水质安全保障原则与技术路线.研究开发出包括废水生物抑制性监控技术、A2/O工艺稳定运行与强化脱氮技术、微絮凝—砂滤工艺优化和自动加药技术以及污水深度处理雾化曝气、臭氧氧化技术等在内的成套技术和关键设备.A2/O工艺优化运行与强化脱氮技术和微絮凝—砂滤深度处理工艺优化技术结合,在保障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的同时降低了能耗和药耗,关键水质指标稳定达到景观用水标准,有力地支持了污水处理厂尾水景观利用,显著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2.
北京汛期对卢沟桥污水处理厂运行影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夏季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导致污水处理厂进水的水质水量发生突变,影响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针对降雨水量水质特点,分析探讨汛期对北京市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倒置A2/O工艺)的影响.通过分析可知汛期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污水处理厂处理水量、降低了污水中污染物浓度、改变了污水组分、降低了系统脱氮的能力,但此时除磷的效果却有所上升.并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对污水处理厂汛期运行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应用改性硅藻土陶粒填料滤池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末端脱氮除磷深度处理,通过试验确定了改性硅藻土陶粒填料滤池设计参数,处理后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达到回用水和景观用水标准.改性硅藻土陶粒和生物脱氮除磷与化学除磷相比具有投资省、占地小、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设计规模为50万m3/d,在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基础上,利用现状倒置A2/O工艺结合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工艺(MBBR),在生物池厌氧、缺氧区投加悬浮填料,新建深度处理设施,并采用化学辅助除磷,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介绍了该工程的工艺流程、构筑物设计和设备配置情况,并对工程运行调试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5.
小红门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广泛采用的A2/O工艺,以北京市小红门污水处理厂为例,研究了通过改善生化处理单元的运行方式,同步提高生物脱氮和除磷的效果,并通过现场运行进行了验证.在工艺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溶解氧、水力停留时间和二沉池运行对A2/O工艺反硝化过程的影响,考察了硝酸盐浓度对厌氧释磷过程的影响,提出了通过优化曝气控制和二沉池运行同步改善生物脱氮和除磷的效果.生产性试验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在不改造现有工艺设施的基础上即可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6.
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的原理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昌平污水处理厂采用Carrousel2000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根据该厂实际运行效果及进出水水质,结合污水脱氮除磷的原理,对该工艺脱氮除磷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认为Carrousel2000氧化沟处理工艺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对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中普遍存在内回流混合液携带溶解氧进入缺氧池导致工艺脱氮效能下降的实际问题,以太湖流域某市典型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典型高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混合液内回流点溶解氧浓度较高,平均值为3.22mg/L,可导致工艺系统脱氮量平均下降2.41mg/L,内回流混合液溶解氧对工艺系统脱氮效能的不利影响显著。另外,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控制措施——基于消氧池的强化脱氮方法,并提出消氧池的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0.5~1h。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昆明市A2/O工艺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探讨了影响生物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污水处理厂生物除磷效果的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厌氧条件的好坏决定了生物除磷效果,厌氧池末端NO-3-N越低,厌氧条件越好,生物除磷效果越好。影响厌氧条件的因素众多,包括厌氧池HRT、缺氧池HRT、污泥回流方式、污泥回流量等,通过优化技术参数,能够改善污水处理厂厌氧池的厌氧条件,从而提高生物除磷效果。提高污水处理厂的生物除磷效果,不会对生物脱氮作用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徐祥  耿震  华伟  陈宇  鲍立新 《给水排水》2012,38(7):34-38
无锡某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前后进水水质及特征均产生较大变化,导致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可利用的碳源减少,分析表明,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指标间均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一级A排放标准对氮、磷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中总氮达标是最大的难题,现有进水水质条件下,化学除磷和投加外加碳源是保证氮、磷达标排放的有效措施,这两种措施均会导致污泥产量的增加。污水处理厂应根据进水水质和季节对处理工艺及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使得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同时降低能耗和污泥产量。  相似文献   

20.
以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例,研究优化运行后的改良型A2/O 工艺处理低碳源城镇污水的效果。运行结果表明,进厂污水在BOD5/T N 不低于2且不外加碳源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延长缺氧段、缩短好氧段、调节内外回流比、降低好氧区前段及末段DO值浓度等工艺技术手段,能有效提高生物脱氮的效率。改良型A2/O工艺经过增设水下搅拌器、精确曝气装置等技术改造后更能适应进厂污水的水质变化,并使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