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几种家用电器产品中可能出现的静电放电(ESD)等静电危害,并提出相关的静电预防措施,论述总结了家电产品的防静电设计方法,静电限值标准,以及实际应用注意点。  相似文献   

2.
浅谈电子产品静电及静电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集成电路和高分子材料的广泛应用,静电的作用力、放电和感应现象所引起危害十分突出.本文阐述了静电放电的有关知识及危害性,详细讨论了在电子产品生产中如何控制静电的措施,它对固体和混合延时继电器的生产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基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静电放电实验系统,对静电保护器件压敏电阻进行静电放电自动测试。首先根据IEC61000-4-2标准,设计静电放电发生源回路,选择可控放电频率的转盘式放电开关和具有纳秒级响应时间和集肤效应小的鼠笼式分流器。其次设计由工控机、示波器、PLC、触摸屏等组成的控制系统,开发相应的控制软件及数据处理系统,实现静电放电自动测试。最后选用不同等级的压敏电阻作为测试对象,对测试装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开发的静电放电自动测试装置可以满足压敏电阻静电放电测试的要求,对压敏电阻静电防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典型的硅微波低噪声三极管进行静电放电电磁脉冲效应实验,主要研究静电放电沿着三极管的哪个管脚组合(端对)注入时最容易造成三极管的损伤.三极管的那个部位对静电放电最为敏感.实验采用静电放电模拟器对三极管的所有管脚组合(端对)进行静电放电,每次静电放电后测量三极管主要电参数的变化情况,根据有关规定判断三极管是否损伤.实验发现,国产三极管3DG120D和日本产三极管2SC3331沿着各个管脚组合(端对)注入静电放电电磁脉冲时的损伤电压不同,沿着CB端对注入静电放电电磁脉冲时的损伤电压最小,CB端对对静电放电最为敏感.硅微波低噪声三极管对静电放电电磁脉冲最敏感的部位是集电结(CB结).  相似文献   

5.
静电是由于处在不同带电序列位置的物体之间接触分离,使物体上的正负电荷失去平衡而发生的现象。随着电子设备功能的增加,输入/输m连接器也随之增多,这为静电放电(ESD)提供了进入电路的路径。因此,有必要采用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在静电放电进入电路板之前有效抑制静电放电事件的发生。本文详细分析了静电的产生及其危害,以及对静电产生的控制和对静电放电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电子元器件检测实验室的静电防护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ANSI/ESD S20.20静电放电防护控制方案,具体分析了静电放电对元器件造成的失效模式,并对静电放电损伤模型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针对电子元器件检测实验室,依照ANSI/ESD S20.20标准规范化、系统化地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静电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静电是由于处住不同带电序列位置的物体之间接触分离,使物体上的正负电荷失去平衡而发生的现象。随着电子设备功能的增加.输入/输出连接器也随之增多,这为静电放电(ESD)提供了进入电路的路径。因此,有必要采用静电放电保护元件,在静电放电进入电路板之前有效抑制静电放电事件的发生。本文详细分析了静电的产生及其危害,以及对静电产生的控制和埘静电放电采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静电放电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灵振  刘直承 《静电》1995,10(3):52-54
研究静电放电现象广泛采用的是人体静电模型,以电容充放电电路模拟静电放电现象。本文分析了电容器放电与静电放电,得出该模型在电路参数和放电波形等方面与实际的静电放电有差异,静电放电比导体放电过程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9.
静电防护测量仪器是依据静电防护标准中的技术指标要求设计的.本文分析了静电防护被测对象的技术要求和特点,以及它们所依据的技术标准,总结归纳了静电防护领域常用的测量仪器,按照被测参量分为:电阻、静电电压、静电电荷量以及静电放电屏蔽等测量仪器,列举了典型仪器的测量原理、特点,以及各类仪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静电的产生对电子设备的危害十分严重,而产品的可靠性要求电子设备必须工作稳定。本文详细分析了电子设备静电放电防护的设计原则,通过多年的实验摸索.总结出一些实用的设计经验。实验表明,遵照这些设计原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静电喷涂过程中油液的电晕荷电特性和雾化现象,利用静电涂油机为试验平台,分析了静电涂油机中梁板电极的电晕放电过程,得到了静电涂油机电晕放电的起晕电压;同时依据静电学原理,给出了液滴在高压静电场中的电晕荷电量和液滴破碎的理论临界场强;结合静电涂油机喷涂试验,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油液的雾化过程。研究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大,射流长度总的趋势是减小的,但在不同区域,电压对射流长度的作用不同;雾化角随电压增加而先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减小,最后逐渐趋于稳定;电晕荷电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变大;雾滴粒径随电压的增加而减小,当电压在65kV左右时,粒径较小且分布最为均匀,此时油液达到较好的雾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易受到静电放电的危害,继而影响电子产品的正常使用。为了获得PCB的静电放电能量耦合规律,对简化的PCB进行静电放电测试。通过对PCB轨线上的耦合电压的测量,研究了放电位置、轨线特性及放电电压对静电放电电磁场耦合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放电位置、轨线宽度、长度和端接电阻会影响耦合电压的大小和变化趋势,放电电压和耦合电压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同时,根据在电磁仿真软件(compilation simulation technology microwave studio,CST-MWS)中建立的全波模型,从仿真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测试结果。研究结果对PCB电磁兼容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对电子设备实施静电放电(ESD)时的干扰机理以及几种抑制措施的实际效果,本文根据国际标准IEC61000-4-2(静电放电抗扰性实验和测量技术)给出的放电电流波形的要求,提出了一种简化放电模型,并且分析了由该放电模型得到的放电电流的时频特性。在放电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两个典型的实验阐述了在采取抗静电干扰屏蔽措施时,电荷的可能释放通路要保证导电连续这一重要原则,并且分析了抗静电屏蔽的薄弱环节和几种应对措施。引入接地电路模型,并且通过几个实验阐述了评判接地效果好坏的重要依据。对比了几种常用滤波元件在抑制静电干扰时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4.
樊高辉  魏明  刘卫超  陈翔  曹艳宾 《高压电器》2012,48(8):34-39,44
针对现有机理建模算法普遍存在计算电磁脉冲响应过程过于复杂的问题,为能够给电子设备静电放电电磁脉冲响应计算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能量耦合建模方法,设计了脉冲场强测试仪的静电放电辐射实验。用NARX神经网络代替传统NARX网络,依靠遗传算法对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进行优化,以3.5 kV静电放电实验数据作为建模数据对系统进行非线性辨识,并对4.5 kV静电放电电磁脉冲响应进行预测。建模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准确预测响应波形,但优化后的NARX神经网络模型精度更高。该建模方法计算过程简单。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电磁脉冲响应建模。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空气放电模拟方法,用静电放电模拟测试装置研究了IEC标准规定的空气式静电放电的放电特性。通过手动方式使充电后的放电电极快速靠近电流靶获得空气静电放电事件,放电电压具有2~20 kV较宽范围的电压电平和正负电压极性。利用Agilent数字存储示波器测量了空气静电放电放电电流的上升时间、峰值以及耦合到自制的金属半圆环上的峰-峰值电压,并记录了放电电流和耦合电压的波形。通过分析和比较测量结果研究了测量参数随放电电平的变化趋势。空气放电电流的特性与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标准IEC 61000-4-2对接触式放电的规定类似,耦合电压与放电电压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实验表明在一定电压范围、电极速度可控时可能获得空气放电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常规的人体模型(Human Body Model, HBM)进行静电释放(Electro-Static Discharge, ESD)测试时往往容易受到寄生参数的影响,使得电源芯片抗静电能力测量值与实际抗静电能力存在偏差,导致劣质产品通过HBM ESD测试,影响电源芯片产品良品率的提升。为此,提出了一种RC-HBM模型,通过引入RC并联支路,校正因寄生参数引起的静电放电电流的偏差,满足电源芯片静电可靠性测试的要求。首先阐述了静电对电源芯片的损坏机理。其次,分析了寄生参数对ESD电流的影响,阐述了常规HBM ESD测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RC-HBM模型,给出了RC并联支路参数的设计依据。最后,通过批量实验验证了所提RC-HBM模型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指出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是电能表电磁兼容试验中重要的项目之一,而电能表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判据在国标中并没有具体的要求。通过某种型号的电能表的测量结果,从实际出发,提出了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测量原理,并建立了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该数学模型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分析计算,对于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是否通过不确定度判据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电厂集控室的布置、防火、照明、色彩、防静电、装修等设计均应体现布局合理、工艺先进、以人为本、安全高效、使用便捷、环境简洁严谨的新思想、新理念,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安全生产。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各种设计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具体体现出来,以满足设备的各项要求,同时又能满足操作、维护人员的心理、生理、行为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控制系统高效安全地工作,人员工作身心愉快、效率高、准确无误、安全生产。使电厂成为既符合自身实际情况,又具有高效益的新世纪现代化电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