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完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是近几年我国企业界,尤其是大中型企业计量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课题。长城特殊钢公司计量检测体系于1995年10月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从而成为全国首批通过确认的企业之一。现就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谈谈共同的体会和认识。1.体系确认的依据l.1全面采用IS010012-l(GB/T19022.l)IS09000系列标准要求供方在其质量体系中用测量结果来证实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规定(需方)的要求,但这些要求均是原则规定,可操作性较差,而IS010012正是将ISO9000系列标准中作为质量体系要素的计量…  相似文献   

2.
2005年2月28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京隆重举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颁奖大会。《中国计量》杂志继2003年获奖后再次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是我国期刊界惟一政府奖,也是期刊界的最高奖。从全国9000余种期刊中脱颖而出不仅是《中国计量》的荣誉,也是全国计量工作者的光荣。因为,《中国计量》的成长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计量》2005,(8):4-4
为适应现代计量管理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我国计量界与国际旧行的交流,推动中国计量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由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主办的2005国际计量论坛今天在云南昆明召开,我谨代表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对来自国际组织和各国的代表、中国计量行政管理部门、技术机构和企业的代表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两岸交流     
两岸交流第一届海峡两岸计量科学技术学术研讨会召开10月30日上午,秋高气爽的北京接待了我国计量界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活动─—第一届海峡两岸计量科学技术学术研讨会。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和台北计量工程学会共同举办的这次研讨会,汇聚了70余位海峡两岸的计量专...  相似文献   

5.
质检机构的计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启晓 《实用测试技术》2002,28(6):52-52,54
规范质检机构行为,加强质检机构的计量管理,是计量认证的要求,随着我国计量管理的不断完善,质检机构的计量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仪器设备的计量管理、培养有关人员的计量知识、检验过程的计量控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原始记录、检验证书的计量化审核是加强质检机构的计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大珩先生是我国计量界的老前辈、老专家。1979年9月由原国家计量总局提名经中央批准,国际计量委员会投票通过,一致选举为该委员会委员,同时为原国家计量总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顾问。我有幸在1982年制定JJ1001—1982《常用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时,与王老有过3次接触,这是我终生难忘的经万,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记者葛宁)1995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北京迎来了中国计量界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与台北计量工程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一届海峡两岸计量科学技术学术研讨会”在京隆重召开。国家技术监督局局长李传卿出席开幕式并致同。他说,今天海峡两岸的计量科学工作者在分隔了近半个世纪之后相聚在一起,共同交流和探讨我国计量科技的发展,这是中国计量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活动!它将为推动海峡两岸计量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国计量的统一,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_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台北量测发展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8.
5月18日 ,北京保利大厦4会议室迎来了我国计量界的部分权威人士 ,共同庆祝世界计量日。我国计量界的老前辈、两院院士王大珩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王秦平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王以铭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宣湘、副司长刘新民 ,法规司副司长刘兆彬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秘书长赵若江、副秘书长杜小平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振民、工程院院士张钟华 ,中国标准物质研究中心主任于亚东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304所所长靳书元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质量环境部副主任杨果 ,信息产业部通信计量中心主任谢毅 ,国际合作司一处…  相似文献   

9.
一、美洲计量体系的建立过程 1960年,尽管西半球的计量合作受阻,但区域计量界专家的合作并没有停止。  相似文献   

10.
纪亮 《中国计量》2010,(10):11-11
8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会见了国际计量委员会副主席英格里斯、国际计量局副局长库纳和荣誉局长奎恩。双方就进一步推动我国与国际计量组织的合作、提高我国在国际计量界的影响和地位进行了友好交谈。  相似文献   

11.
按照GB/T19022国家标准的要求,完善企业计量检测体系,是当今企业计量工作发展趋势。GB/T19022对计量检测的要求,更加明确细化、具体完善和便于操作,企业计量工作若能达到该标准的要求,就可充分满足GB/T19000)标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当前,我国大中型企业计量工作采用GB/TlopZ标准的基本条件已具备,如涟钢通过计量定升级,企业计量队伍、计量设施和计量制度都已有相当的规模和基础。通过对原有计量管理制度的整理,结合GB/R19022的要求,涟钢编制建立了34个程序文件和3个技术文件,构成了涟钢计量检测体系文件化程序文件…  相似文献   

12.
近来,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学习、运用在我国普遍展开,应用测量不确定度表达各种测量结果已在各个领域,特别是计量界广泛推广。笔者曾有幸参加了我国计量权威人士在这方面的专题讲座,并认真学习了有关的专业文章和论述,受益匪浅,感触颇深。现将本人的学习和理解介绍如下。一、为什么国家规定用测量不确定度表达测量结果,而不用沿用多年的测量误差表示?笔者理解其主要原因是:1.与国际接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与各国间的技术交流和学术合作逐渐加强,这一切都要求在诸多方面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经长期研究协商,七个国际组织(BIPM、I…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5月20日,在第15个世界计量日之际,迎来了《新中国计量史》的诞生,这是我国计量界的大事,也是我国发展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新中国计量史》忠实地记述了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这一个"甲子"的计量事业的辉煌历程。它分"绪论"、"计量事业管理篇"、"计  相似文献   

14.
周文德 《中国计量》1999,(10):28-28
王以铭副局长推荐并编译的《计量:对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影响》一文,读后深受启发。文中重要的一点是在计量项目的规划上,确定了判断项目优先顺序的一套原则。这套原则也是切合我国实际并应当遵循的。按照这种原则,我国的蒸汽流量计量项目在竞争中应占有相当的优势。一、社会对蒸汽计量要求的紧迫性1.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保护环境的要求,集中供热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产业政策,随之对蒸汽计量的要求日益迫切,主要表现在:——根据国家政策,严格控制新建锅炉,已有的各种小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计量检定工作要求不断向国际贯例靠拢.结合学习ISO9000系列相关标准ISO10012和我国计量检定工作的现状,提出了我国计量检定工作的探讨见解.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在社会发展所需一切资源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计量科学是经济、社会、贸易和科技发展的基础,涉及公众健康、安全、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计量科学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计量科技人才队伍。社会的进步,要求计量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中国加入WTO以后,检测校准市场对外开放,更要求我国的计量测试体系不断完善和进步,因此提高我国校准实验室的总体水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人才这一要素显得特别重要。所有的竞争,归结起来都是人才的竞争,适应需求,在培养、引进、开发、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在人才管理制度上下功夫,构建科学、合理的计量科技人才体系,对我国计量科学的发展非常关键,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记者 杨学功 戴娟)5月18日,北京保利大厦4会议室迎来了我国计量界的部分权威人士,共同庆祝世界计量日.  相似文献   

18.
计量体系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以及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 ,计量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全球计量体系和我国所在的亚太地区计量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为此 ,本刊编辑部特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施昌彦总工程师撰写了此文。文章全面概括地介绍了全球计量体系、区域计量体系的最新发展情况和计量体系的特点 ,为广大计量工作者提供了了解计量体系及其特点的“窗口”。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5月20日,在第15个世界计量日之际,迎来了《新中国计量史》的诞生,这是我国计量界的大事,也是我国发展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新中国计量史》忠实地记述了我国从1949年到2009年这一个"甲子"的计量事业的辉煌历程。它分"绪论"、"计量事业管理篇"、"计量科学进步篇"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计量工作大事记篇",全书约270万字、400多幅图片。从2009年9月24日该  相似文献   

20.
3完善计量检测体系,促使我国大中型企业计量水平与国际水平接轨朱基副总理在《计量法》颁布时曾发表文章,提到;“这两年,我国的许多企业,经过计量整顿、计量定级升级考核、创优产品计量条件的审查等,计量工作的水平有所提高,但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有很大差距”。邹家华副总理1994年讲话中也指出:“标准化和计量技术都有一个跟踪国际水平的问题”。我国的企业计量工作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对企业计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近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