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累积大压下方法细化铁素体组织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了850℃下经变形为50%的单道次及多道次轧制的试样的动态CCT曲线,并以此为依据在Ar3附近进行了用多道次累积大变形代替单道次大变形的轧制对比实验,结果发现,在奥氏体未结晶区进行大压下量、短间隔时间的轧制,可以细化α晶粒。而且,多首次累积大变形与单道次大变形一样可以得到细小的铁素体晶粒。  相似文献   

2.
杨相歧  庄迎  李吉东  尹嵬 《特殊钢》2019,40(3):70-73
针对316不锈钢中厚板晶粒度控制问题在实验室进行了一系列的轧钢试验,分别对钢坯原始组织状态、总轧制压缩比、单道次变形率3个因素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轧制压缩比超过6时,钢坯原始组织状态对中厚板全厚度晶粒均匀性无明显影响;钢坯加热温度、道次压下量相同时,总压缩比为6生产工艺能够轧制出全厚度晶粒均匀的钢板;当轧制总压缩比为4时,单道次压下率超过30%时,钢板表面晶粒度为2级和7级混晶组织;单道次轧制变形量均小于10%时,即使轧制总压缩比足够大,钢板热轧态晶粒度依然不均匀。  相似文献   

3.
摘要:分析研究了轧制温度和单道次变形率对Kovar/Cu/Kows层状复合材料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温度为800℃,单道次变形率为50%时。Kovar/Cu/Kovar电子封装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较好。电阻率、抗拉强度等性能均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Ti70钛合金进行了不同轧制工艺条件下的轧制试验,并结合后续的退火试验,对不同轧制工艺以及热处理工艺对板材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表征分析。轧制工艺条件主要包括火次加热温度、单道次变形量、成品热处理温度。试验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成品火次轧制温度,在较低温度下发生了较大变形,畸变能大、形核点多,因而随后退火后再结晶更加充分,组织更细小、均匀,α相等轴化程度更高,能够有效提高板材强度约30 MPa。同时采用700℃热处理时,板材强度和塑性匹配较好。  相似文献   

5.
基于FEM(finite element method)研究了轧制预变形对AZ31B镁合金热轧板材边部损伤的影响规律。选用Normalized Cockcroft&Latham损伤模型,在轧制温度为400℃、轧制速度为0.5 m·s-1的条件下,对规格为50 mm×20 mm×15 mm的AZ31B镁合金板材预先使用凸度轧辊制备不同形状的板坯,使板坯中部的变形量一致,边部比中部分别高出2,4和6 mm,然后分别进行多道次、小压下率和单道次、大压下率平辊轧制模拟仿真。结果表明,轧制预变形能够显著降低镁合金板材边部的损伤,经多道次轧后板材边部的拉应力减小,应力三轴度降低,边部与中部的应变差值减小,边部金属与中部金属流动趋于同步,且在预设仿真方案范围内边部凸度越大,轧后板材边部的损伤值越小,最小损伤值为0.729。对镁合金板材预变形后可实现单道次、大压下率轧制,板材的边部温度和应变速率均有所增加,有利于降低轧制过程中的边部损伤。研究结果可为少或无边裂镁合金板材轧制工艺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控制轧制中板变形抗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热加工模拟试验装置,通过单道压缩试验和多道压缩试验,绘制了多组真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上海第三钢铁厂冶炼的16Mn 钢在四辊轧机上采用控制轧制工艺生产中板时存在的应变残留效应。应变残留率λ的大小受变形温度、变形量和道次间隔时间的影响,当终轧温度为850℃和800℃时,终轧道次的λ值分别达到0.31和0.44。由于应变残留效应的存在,使钢的变形抗力增加,当终轧温度为850℃和800℃时,终轧道次的变形抗力与单道压缩试验测得数值相比分别增加了8.9%和19.8%。应用应变残留效应理论,将变形抗力回归公式中的ε项用实质应变ε~t=ε+Δε来代替,整理出变形抗力预测公式K_m=1.004(ε+Δε)~(0.2352)(?)T_k exp((3193)/T_k)  相似文献   

7.
管线钢的最终组织和性能与控轧工艺以及加速冷却直接相关。采用一种新型的模拟轧制过程设备来研究X70级别管线钢在热变形冷却后的组织;设计了一系列的平面应变压缩实验来模拟板带轧制过程参数特别是精轧温度和冷却速率对最终组织的影响。采用恒定的变形速度70 s-1以及恒定的道次间隙时间,在850、900、950 ℃温度下的单道次和多道次压缩变形,随后研究2种不同冷却速率(3 ℃/s,6 ℃/s)获得的最终微观组织。观察发现,对于950、900、850 ℃的变温变形,出现了严重的混晶现象,而850 ℃下进行的3次压缩试样在6 ℃/s冷却到660 ℃后铁素体晶粒尺寸达到4.3 μm。  相似文献   

8.
低合金钢热轧多道次变形抗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THERMECMASTOR-Z”热加工模拟试验机,模拟鞍钢半连轧厂1700mm热轧精轧机组的实际轧制生产工艺,进行单道次和多道次热轧金属变形抗力试验。应用应变残留效应理论,用实质应变εt=+Δε代替变形抗力数学模型中的ε项,在奥氏体低温区轧制时可使变形抗力值的计算精度提高1%~10%。  相似文献   

9.
特厚模具钢因具有卓越的性能和可靠的使用寿命,在制造大型模具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连铸过程中,铸坯内部可能形成的缺陷对模具钢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设计合理轧制工艺提高芯部变形是改善芯部缺陷的重要途经之一。针对大直径椭圆连铸坯轧制成特厚钢板的开坯粗轧、平整成型及精轧3个过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轧制工艺对42CrMo特厚钢板不同位置的累积变形量、单道次变形量以及钢板成材率的影响。利用材料性能计算软件JMatPro计算了42CrMo钢的高温变形行为和热导率、比热容、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参数,采用ABAQUS软件进行轧制有限元模拟分析了轧制道次压下量对椭圆坯内部疏松压合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开坯粗轧的前3道次压下量变化对芯部变形影响不大,芯部变形量主要取决于精轧阶段单道次压下量。采用前3道次较小压下量开坯加后5道次较大压下量精轧,芯部累积变形量最大,达1.5,且最后5道次中每道次的应变量均大于0.14,可以有效提高大规格椭圆坯轧制的特厚板芯部变形渗透率,有利于芯部裂纹和疏松等铸坯缺陷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用热扭转试验方法,对低碳锰铌钢两道次热变形过程中的变形抗力进行了研究。基于软化百分数能反映多道次变形过程中应变累积效应的事实,提出了计算多道变形时变形抗力的“有效应变法”的计算方法。用该方法,对“多道次、小压下、累积压下率”控制轧制工艺条件下,轧制力和轧制力矩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确定,多道次、小压下率轧制能降低每道次轧制力和轧制力矩,但消耗的总功率高于大压下率轧制所消耗的总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