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测定煅后石油焦简称煅后焦中氢含量的原理、实验装置、测定步骤和计算公式,同时测定煅后焦的粉末比电阻的真密度。绘制了煅后焦氢含量与其比电真密度关系曲线,提出氢含量作为煅后焦性能指标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铝用炭素石油焦原料的煅烧 ,在生产中 ,合理制定煅烧带温度 ,对降低炭烧损 ,提高实收率 ,延长窑的使用寿命 ,提高焙烧质量 ,降低铝用炭素成本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阳极生产对粘结剂沥青的性质要求 ,石油焦煅烧时 ,焦炭的收缩和气孔结构变化和焦炭导电性的变化情况 ,论述控制最佳煅烧带温度。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30 t/h煅烧石油焦回转窑的主体结构设计,对石油焦回转窑的长度和内径的确定、载荷分布及应力校核等进行了详细的计算。确定了回转窑结构的各项基本参数,不仅节约了投资,还满足了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4.
5.
肖劲;黄金堤;张红亮;李劼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6,26(11):2440-2448
建立24罐8层火道顺流式罐式炉温度场、残余挥发分浓度场的二维数学模型,模型中包含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模型、固相活塞流模型、异相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及等效热流密度边界模型4个部分,并通过该模型研究罐式炉中石油焦热解传质传热过程。结果表明:在给定工况下,石油焦挥发分热解反应主要在二至五层火道高度对应的料罐内进行;在六至八层火道高度对应的料罐内,形成长度约为2.0 m的高温煅烧带(T>1423 K),满足石油焦进一步聚合并实现碳结构重排的煅烧温度要求。经生产数据对比验证表明:该模型基本能够反映炉内温度的分布情况,可为罐式炉的温度自动化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7.
不同烧结温度下超细合金烧结体的密度、钴磁和晶粒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钴质量分数为10.5%的超细硬质合金在不同的烧结温度下的致密度、钴磁、晶粒长大等方面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含量为10.5%的超细硬质合金,当烧结温度达到1 350℃时合金已基本致密化;在经典的WC-Co伪二元状态图表明的固相烧结阶段,随着温度升高,钴磁降低,晶粒长大以并合方式为主,可能存在少许的溶解-析出现象;在液相烧结阶段,钴磁达到稳定值后基本不变,晶粒长大以溶解-析出为主。 相似文献
8.
通过烧成制备电阻率不同的4种SiC纤维,并对纤维的元素组成、结晶性能和表面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调整不熔化及烧成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电阻率量级不同的SiC纤维。当纤维表层具有一定厚度的高富碳层结构时,纤维的电阻率受整体自由碳含量与结晶性能的影响不显著,此时,纤维具有较低的电阻率。富碳层的产生与不熔化纤维烧成时分解产生的烃类小分子的重新裂解沉积有关。通过低温氧化除去纤维表面的富碳层可以使纤维的电阻率增大。表面结构对连续SiC纤维的电阻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不同孪晶密度和不同温度下纳米孪晶钛单轴拉伸力学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室温下随着孪晶密度的降低,纳米孪晶钛的屈服强度出现先提升后降低的现象,材料存在临界孪晶密度。当孪晶密度小于临界孪晶密度时,孪晶界对晶粒的细化作用导致材料的强度提升。当孪晶密度大于临界孪晶密度时,孪晶界、晶界和两者交汇处的位错成核增殖成为材料变形的主导因素;且当孪晶密度远离临界值时,孪晶间隔变小、位错源增多,位错成核与增殖加剧,材料的强度降低。相同孪晶密度条件下,晶粒尺寸的减小会减少晶粒内孪晶界的数量,进而减少孪晶和晶界交汇处位错源的生成,增强了屈服强度。此外,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原子的活跃程度和晶格的变形机制。随着温度的升高,原子间结合力下降,晶界附近原子结构无序化和HCP-BCC相变程度加剧引起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下降,同时位错形核与运动的加剧影响了材料的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0.
不同孔眼密度的泡沫陶瓷过滤器对ZL204A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丹晨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7,(2):28-30
研究了不同孔眼密度的泡沫陶瓷过滤器对ZL204A的组织和性能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泡沫陶瓷过滤器孔眼密度的增加,过滤能力逐步提高,同时可以细化晶粒,但疏松有所加重,造成拉伸强度和屈服强度下降,而伸长率先降低后又回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