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针对综放工作面区段小煤柱留设后,沿空巷道变形严重问题,提出采用注浆加固小煤柱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对注浆与未注浆情况下,煤柱内部核区及围岩塑性区变化进行对比,表明注浆加固可增加煤柱内部核区宽度。10m小煤柱注浆加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小煤柱强度得到提高,巷道两帮移近量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沿空巷道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2.
王泽明  李恩来 《煤》2021,30(5):106-108
对煤柱失稳破坏进行有效控制是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本文以王庄煤矿52M2工作面为例,基于对注浆加固控制技术原理的阐述,对注浆时机、注浆浆液配比、注浆孔布置方式、注浆压力、注浆加固与煤柱稳定性控制等影响注浆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52M2工作面运巷煤柱失稳破坏的注浆加固控制效果进行了模拟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注浆加固后煤柱体的位移量相比原有支护方式降低了41.02%,煤柱体显示出了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厚煤层综放开采煤柱失稳破坏的支护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学 《现代矿业》2020,36(2):195
为了解决某矿回采过程中沿空巷道变形严重问题,分析沿空掘巷煤柱顶板岩层受力情况,提出护巷煤柱注浆加固技术。在煤壁侧钻凿上排仰斜、中下排垂直的3排钻孔,利用水泥和化学混合浆液,按照1~2 MPa注浆压力对护巷煤柱进行注浆加固。矿压观测结果显示,回采过程中未注浆加固前煤壁位移约0.8 m,注浆加固后煤壁位移不足0.1 m,减少了巷道两帮及顶板变形量,提高了煤柱刚性。沿空掘巷煤柱注浆加固技术科学可行,有效解决了回采过程中煤柱和顶板塑性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4.
任兴云  郝兵元  黄辉 《煤炭技术》2014,33(12):50-52
针对沿空掘巷护巷煤柱两侧松散破碎区不起承载作用的现象,通过注浆加固的方法,将巷道侧煤柱松散破碎区的煤体加固,达到减小护巷煤柱宽度的目的。阳煤五矿8407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宽为10 m,受煤柱两侧松散破碎区的影响,巷道变形量较大。在巷道侧煤柱松散破碎区内进行了注浆加固试验,通过注浆加固试验段巷道与未注浆加固段巷道变形量、围岩应力的观测对比可知:注浆加固试验段破碎区承载力明显大于未注浆加固段破碎区的承载力,巷道变形量明显小于未注浆加固段巷道变形量。  相似文献   

5.
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的方法揭示对贯通侧煤帮预注浆加固这一增强内部支护强度的方法对回撤通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是否注浆加固的对比性分析,得出注浆加固对提高预掘回撤通道围岩稳定性有着积极影响。注浆加固后,预掘回撤通道两侧煤柱垂直应力分布明显改善,回撤通道顶、底板表面位移及工作面剩余煤柱顶板下沉位移显著减少,底板弯曲变形减轻,锚杆受力降低。实际表明注浆加固有利于煤柱保持稳定性,为合理应用和推广注浆法加固回撤通道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孙淼  孙泽东 《煤》2018,(11)
针对深井沿空掘巷煤柱稳定性差的问题,采取注浆加固技术,在余吾煤业S2106工作面回风巷道进行现场工业性试验,并在工作面回采期间,对未注浆加固段和注浆加固段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矿压显现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比较:煤柱在注浆加固后,其内部破碎区域重新粘结,物理力学性能大大提高,其与煤柱中部的弹性区域共同起承载作用,巷道顶板下沉量大大减少,两帮移近量由0. 8 m减小到0. 1 m之内;工作面回采期间,注浆加固段回风巷道中瓦斯含量低于未注浆加固段的瓦斯含量,且基本趋于稳定,未发生突然增大的现象。现场试验表明,沿空护巷煤柱经注浆加固后效果良好,巷道围岩变形明显可控,完全可以满足工作面安全回采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Ⅲ4309工作面巷道间煤柱尺寸留设较小,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矿压显现剧烈,为满足生产需求,需采取注浆加固手段以提高煤柱强度。对煤柱两侧的Ⅲ43093巷和Ⅲ43092巷分两次进行注浆加固,针对留顶煤沿底掘进巷道、留底煤沿顶掘进巷道及顶底过渡段三种类型,制定不同的注浆加固方案,同时对注浆孔布置方式、施工工艺及注浆参数进行了介绍。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可提高煤柱完整性及强度,实现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控制孤岛工作面两巷围岩,对孤岛工作面煤柱留设进行了类比分析研究,确定孤岛工作面切眼煤柱30m、风巷煤柱20m、机巷煤柱15m;提出了锚网索联合支护,在煤柱侧进行深浅孔注浆加固方案。注浆加固后锚杆受力提高一倍,煤柱侧锚索受力提高45%,巷道底鼓量减少39%,煤柱侧位移减少27%,顶板下沉量和回采侧位移也均有减少。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6,(4):27-28
注浆加固可以将产生塑性破坏的煤体黏结起来增大煤柱的弹性部分,从而缩短煤柱尺寸。阳煤五矿8407工作面10 m煤柱条件下巷道变形量大,故对其进行注浆加固处理。数值模拟结果与巷道变形量监测表明,注浆加固可以明显改善煤柱的力学性能,保持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矿井露头防水煤柱遭开采破坏后 ,采用矿井地质雷达查明煤柱破坏情况 ,研究合理的注浆工艺、参数、注浆材料 ,对老空区进行充填 ,残存煤柱进行加固补强 ,达到防止地表水泄入矿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李爱军  李西凡 《煤炭工程》2019,51(10):50-53
针对沿空切顶卸压留巷巷道受断层影响大变形、无法进行常规支护等问题,对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进行监测,得到巷道围岩破碎后变形规律和围岩结构情况|并根据工程需求研发一种以新型无机注浆材料和注浆工艺为核心的层次注浆技术,对留巷巷道进行注浆加固治理。工程实践结果表明:经过层次注浆加固后,围岩变形得到快速控制,顶板下沉量控制在25mm之内,顶板离层量仅为2mm左右|顶板淋水问题得到解决,围岩裂隙得到有效充填加固,留巷巷道变形进入稳定阶段,能够满足后期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白岭煤矿采空区沉降进行计算预测,并建立模型模拟白岭煤矿采空区及隧道沉降,结合急倾斜采空区的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采空区注浆加固前后,隧道最大沉降分别为17.9 cm和7.32 cm。华蓥山隧道出口采空区影响段现场监控量测结果显示:治理技术方案实施30 d后,监测断面周边收敛和拱顶沉降累计变形值均未超过30 mm。实践证明,利用注浆加固加大采空区围岩强度,同时配合超前中管棚支护,在公路隧道中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为后续隧道采空区施工提供了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3.
深部巷道锚网喷注协调支护时效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洪涛  李家全 《煤炭学报》2015,40(10):2347-2354
针对深部巷道顶板变形量大,锚杆锚索易破断、失效,不断维修耗工耗时等问题,应用流变元件建立了顶板支护结构的本构模型,结合邢东矿-980水平巷道交叉点顶板变形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锚网喷-锚索-锚注支护体系在不同支护时期的变形规律与特点,得出了联合支护方案中各支护单元的合理支护时机。结果表明:合理选择补强与注浆施工时间,可有效提高围岩稳定性,支护单元的性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围岩收敛速度,试验条件下一次支护后10,17~25 d分别为补强支护与注浆加固的合理时间,支护后100 d内顶板下沉量平均减小了23%,注浆15 d进入缓慢收敛阶段,平均变形速率0.51 mm/d。  相似文献   

14.
潞安李村煤矿为解决1306大采高工作面运输巷围岩控制难题,分析了软弱顶板破坏机理,确定采用锚杆索联合支护和浅部注浆孔与深部注浆锚索加固技术进行巷道围岩联合控制的方式.在长时间的巷道监测周期内,顶板最大下沉147 mm、两帮最大移近73 mm,深部和浅部离层量均在可控范围内,围岩变形的稳定期较长,整体控制效果良好.为相似...  相似文献   

15.
吕兵 《现代矿业》2014,30(9):135-138
针对晋煤集团成庄煤矿2319综放工作面巷道围岩破碎的具体情况,分析了破碎原因和破碎范围,使用2ZBQ型气动注浆泵对23191巷两帮进行了注浆加固。为保证注浆加固效果,采用了分层分区注浆技术,对同一钻孔的浅部和深部分别进行浅孔低压、深孔高压相结合的注浆加固工艺,形成了一套适用于该煤矿的新型注浆加固工艺,通过钻孔窥视镜及注浆后片帮煤块中浆液分布情况的观察分析,该技术满足了破碎围岩注浆加固的要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孟君 《山西焦煤科技》2011,35(8):40-42,56
煤岩体化学注浆加固就是利用化学浆液来充填和固结围岩(或煤层)的裂隙面,提高围岩整体性,保持围岩稳定。马兰矿在南五12504工作面过断层期间,通过研究论证,选用了波雷因化学加固材料对破碎煤岩体注浆加固,采用多打眼少注浆的方式,工作面初次加固完成后,在超前加固的前提下进行回采,然后根据现场工作面顶板情况考虑第二次注浆。确保了工作面过断层期间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7.
以11201上顺槽掘进工作面过F;断层为工程背景,分析探讨过断层施工技术;拟对断层及其附近破碎围岩采取锚网索联合支护+注浆加固支护方案;实践表明,实现最小破岩量1.7 m,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回采期间巷道顶板下沉量最大值235 mm。  相似文献   

18.
通过注浆加固工程实例的介绍,阐述了注浆加固法在盐渍土地区已建成建筑物回填土发生沉降处理中的应用,总结了注浆加固法的设计内容、施工工艺、质量检验等,分析了该技术在设计、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秦秀山  陈何 《矿冶》2011,20(3):13
为了验证铜坑矿破碎矿柱锚注加固的效果,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锚注加固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锚注加固后围岩塑性区范围及位移明显减小,锚注加固能显著提高矿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破碎煤岩体钻锚注一体化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轲轶 《煤炭技术》2014,33(12):66-69
锚注加固技术已经成为地下岩土工程中重要的围岩加固措施,其对于破碎煤岩体、软岩、沉降控制、注浆堵水等工程施工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根据多年从事注浆加固工作所积累的经验,提出了一种钻锚注一体化加固技术。结合国内煤矿钻锚注一体化加固工程实例,对煤矿破碎煤岩体的注浆加固效果进行了探讨,得出注浆加固能大幅提高破碎煤岩的完整性,使其承载能力增大,围岩最大主应力向煤壁移近,可有效控制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