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提高精密定位系统几何误差、热诱导误差以及动态误差检测精度,基于刚度高、相应速度快的并联柔性铰链机构提出一种6自由度超精密线性定位系统,并对该定位系统的全范围运动进行了测量,用运动学方法计算每个执行机构所需的位移量用于补偿误差;同时提出一种基于递推法的误差补偿算法,提高了系统的定位精度;通过对5自由度直线性平台误差的实时测量和补偿,研究了6自由度超精密线性定位系统的有效性。在实际应用中,平移和旋转误差的峰谷误差分别降低了89%和93%,证明了递推补偿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实时误差补偿的精密定位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基于实时误差补偿的精密定位系统的组成,分析了系统的偏摆振动模型,讨论了偏摆误差检测原理。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设计了采用双层平行板弹性铰链结构、基于PZT直接驱动的微驱动补偿工作台。实验结果证明,采用实时误差补偿技术,定位系统的运动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数控机床几何误差补偿的改进方法,该方法利用NURBS预设路径基函数拟合得到误差补偿函数并产生新的NURBS曲线补偿路径.利用误差模型计算预设的NURBS路径与控制点之间的位置偏移得到NURBS误差补偿函数控制点,插入新的节点可以产生新的函数控制点并提高NURBS曲线表达误差补偿函数的柔度,从而得到更高的补偿精度,而NURBS补偿路径的实时插值也实现了误差补偿自动化.试验结果表明,该新方法在不需要处理器实时调用的情况下,具有与基于模型的几何误差实时补偿方法相同的精度,且能够应用在计算机辅助制造系统(CAM)的后置处理器中进行离线补偿.  相似文献   

4.
镗孔加工尺寸误差补偿是控制镗孔加工尺寸分散度、保证零件互换性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而镗孔刀具微量补偿装置是实现误差补偿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小深孔钻镗加工环境,设计一套高精度补偿的压电式微量补偿装置,该装置具有微米精度的在线镗削误差补偿功能.设计一种新型的抗振镗杆,有效减少了因加工过程中震动而带来的加工尺寸误差问题.该新型的刀具微量补偿方法能够满足大悬臂小深孔精密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机床精度要求,提出有传感器热误差补偿方法.详细介绍了热误差补偿原理,通过测试对比和数据分析,对机床的热误差问题进行实验研究.依据统计数据得出结论,将结论及方法应用于数控系统中,对数控系统热误差补偿模块进行完善.结果表明:传感器热误差补偿方法可以解决机床热误差造成的精度问题,广泛应用于机床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6.
热误差在机床总误差源中占了极大比重,研究热误差补偿方法对于提高机床加工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HNC-8(华中8型)数控系统的开放性特性,根据机床热误差的补偿原理,分析热误差补偿值的计算方法,并据此算法开发了集成于HNC-8数控系统的热误差补偿模块,最后结合实例,验证了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实际开关电磁阀定位系统设计过程中,定位误差、定位冲击和震荡等定位效果难以预测的问题,基于AMESim对一个实际定位系统建立了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表明:定位系统的负载速度和质量、定位开关和控制继电器的切换时间可以较好地预测和补偿,属于定位系统的“硬量”;开关电磁阀的响应时间和油液压缩性是影响定位系统动态过程的主要因素,其变化范围受多因素影响,不易控制,属于定位系统的“软量”;对于负载质量为5000 kg、运动速度为0?2 m/s、负载定位行程为1200 mm、油液弹性模量为1700 MPa的定位系统,当其他因素不变,开关电磁阀的响应时间从10 ms到100 ms变化时,定位误差从11?8 mm 上升为19?8 mm,定位冲击从2?8 mm增加到4 mm。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型采棉机滚筒部分采棉头转速不稳定问题,以比例阀控马达恒速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阀控马达系统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数学模型设计二阶自抗扰控制器,将扰动误差、系统未建模误差等记入系统总误差中,设计状态扩张观测器实时观测并通过非线性控制器直接补偿,然后再对负载干扰设计前馈控制器,补偿稳态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前馈+ADRC的复合控制效果更优,响应时间和超调量都有明显下降,具有很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加工中心的定位误差是关系到其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设计思想的软件补偿方法,由激光干涉仪采集到的定位误差,设计了误差补偿模型,并结合加工G代码的相关特性建立了加工空间的全局误差数据库,在该数据库中,误差补偿信息充分,可以自动地完成对不同加工G代码的误差修正,保证了每一次的加工补偿精度。最后进行了误差补偿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误差补偿后的加工中心定位误差明显减小,实验还证明了该方法所具有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0.
电液比例高精度定位的变死区自学习补偿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针对电液比例方向阀特有的变流量死区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控制变死区自学习补偿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较大地提高了电液比例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并有良好的实时性。拓宽了电液比例定位系统在高精度定位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郭风雷  胡大可 《机床与液压》2005,(2):137-138,115
介绍了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分布式监控系统、该系统的终端采用基于Jupiter32位SEISC微控制器嵌入式系统,装载u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可将系统配霄为Web服务器,通过浏览器可以进行系统参数设置及动态显示现场数据。本系统用于分散和移动的起重机械的监控。  相似文献   

12.
C-Mn钢焊接性预测专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焊接知识,采用专家系统、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共同开发的C—Mn钢焊接性预测与评价专家系统,为焊接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个进行焊接性计算和预测、工艺参数优化、焊接性试验方法选择和演示的计算机软件平台。详细介绍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原则、知识库构造、推理机制和解释功能实现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的设备巡检系统,其前台巡检仪笨重且只具有数据采集功能,无法及时地对现场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其后台管理系统不支持远程访问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网络化设备巡检系统.该系统由前台掌上巡检仪和后台设备巡检管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在该系统中,其前台掌上巡检仪轻便、灵活且可以对现场信号进行基本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其后台巡检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对巡检数据进行更加深入的信号分析、诊断及报表,而且可以通过Internet实现远程访问和共享.  相似文献   

14.
张志刚 《有色金属设计》2009,36(1):55-58,94
MAS主要研究智能体行为的协调。在一群自治的智能实体之间,如何通过协调其知识、目标、技能和相互规划来采取行动或解决问题。由于多Agent系统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其更具感知性、主动性和自适应性,能很好地解决传统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所提出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将整个系统分成多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当故障发生时,首先判断故障是否能在本区域独立解决,如不能独立解决,提交上一层解决;上一层统一协调需要参与合作的区域来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避免故障处理延时和不必要的通讯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
全位置管焊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PC机对全位置管焊机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焊接过程的实时控制,保证了焊接电流的反馈调节及电弧电压的自动调节。并能够实现焊接小车机头的横向摆动及焊接参数的顺序调整。经过实验验证,焊接过程稳定、焊缝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CPLD技术实现数控系统精插补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计算机软件运算速度的限制,使用脉冲增量插补算法所得到的数控机床进给运动的精度和速度都比较低。应用数据采样插补算法可得到较高的运动速度和精度,但通常应用此算法所得数字增量只适合于闭环控制系统。文中采用数据采样插补算法进行粗插补,使用大规模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实现了硬件精插补计算。该方法可应用于步进开环数控系统和脉冲式全数字交流伺服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指标,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基于PC的外圆磨削过程数控系统,该系统在普通外圆磨床原有液压系统的基础上,外加通用电磁节流阀,利用光电编码传感机构,实现了外圆磨床工作台和砂轮架位移的精确控制;该系统不但能够实现磨削加工循环的自动控制,而且还能够实现带有中凸和中凹的复杂圆柱体零件的磨削加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普通外圆磨床的应用范围和自动化水平。利用该系统可实现普通外圆磨床的低成本数控改造,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具有初始弯曲转子系统的动平衡,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平衡的单平面加校正量的方法.算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转子系统一阶临界转速左右及以下的转速范围内很好地平衡转子系统的初始弯曲,而且在该转速范围内也能很好地平衡转子系统可能同时具有的质量不平衡.但在用该方法平衡转子系统的初始弯曲时,由于在不同转速下所求得的校正量是不同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每一个校正量只能平衡相应的一个转速,但可以结合采用转子系统自动平衡头来达到比较完善的动平衡效果.  相似文献   

19.
Chatter develops easily when turning slender parts on a lathe because of low stiffness and damping of the system. Also, due to a great variation of the stiffness along the workpiece, the machining accuracy is usually very poor. An analysis of the system characteristics is given and a two degrees of freedom model is developed considering parameters of the cutting process. The effective stiffness of the cutting process can be modeled as a spring during machining and its constants can be obtained by frequency analysis of the cutting system. After modeling the system it is found that by adding a damping element in series with the cutting tool and by a judicious choice of the stiffness of this element, the system stability can be increased even though the actual stiffness of the cutting tool is reduced. It can be seen also that significant benefits in terms of both dynamic behavior and machining accuracy (cylindricity) can be achieved in many cases if proper damping materials are used in judiciously designed embodiments.  相似文献   

20.
带有多目视觉系统的移动机器人能在同一时间获取更多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从而可以更好地判断周围环境的情况以及自身的处境。提出一种基于双目立体视觉、全景视觉、低位避障视觉的多目视觉移动机器人实验平台,介绍该系统的硬件结构、电机驱动系统、软件结构,重点分析视觉系统的构成与功能。该移动机器人在同一时刻能获得丰富的周围环境信息,从而可以更快地进行自我定位、目标跟踪以及路径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