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0年代以来上海人口空间变动与城市空间结构重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发生了快速变化.中心城区人口的高度集聚以及与产业发展的不协调,带来了交通、住房、环境等等许多社会经济问题.为此,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对上海城市空间地域重新划分,提出上海大都市通勤区的概念,以更好描述上海中心城区与郊区的空间联系,引导人口分布和优化城市区位功能,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
CBD现象的启示与高层建筑的近地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宇 《新建筑》2002,(2):44-45
以城市设计的视角,结合当今流行的“CBD现象”,分析了当前大城市中心区建设与改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指出高层建筑近地空间与城市空间相结合的必要性。希望通过高层建筑近地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结合,使高层建筑与城市从功能以及环境等各个方面得以整合,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机动车“停车难”是世界 各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普遍存在的一项难题。本文以上海为例,分析了大城市中心区停车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这无疑会对其他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6,(12)
针对中国大城市中心区更新发展的复杂问题,基于综合交通的思维,以世界六大典型城市中心区作为研究对象,从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干道,城市支路,人口密度六项指标分别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基于城市空间,城市空间和人口,以及综合交通三项复合指标,对六个城市综合对比研究,以探讨中国大城市中心区城市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5.
城市规模与“城市病”思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由外来流动人口膨胀导致的大城市规模扩张不是引致城市犯罪率上升的本质原因;城市失业率的空间分布与城市规模呈逆相关关系;城市交通问题与城市规模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固定不变的因果联系;郊区小城镇及农村小城镇的环境污染程度已明显高于大城市中心区.因此,要客观分析“城市病”产生的深层原因,不能单纯地归咎于城市规模过大。  相似文献   

6.
在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针对城市存量土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有效拓展城市空间、节约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功能角度出发,基于地下空间、开发功能一体化,分析大城市地下空间分布类型及共性特征,并结合沈阳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探索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布局与区域功能协调关系,提出大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分类、分层、分区开发利用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人口的聚集,城市中小学校已经很难应对入学人数的增加和教育模式的变革发展,学校校园的校舍更新的问题被提上议程。既有校舍的处理问题成为各界讨论的焦点,既有校舍作为校园特征和校园文化的载体,拆除必然是一种资源浪费和"记忆缺失",可以通过功能置换,适度改造进行再利用。文章以南京市竹山小学既有食堂改造设计为例,对功能置换型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的方法与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国际大都市的空间形态看上海的人口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的人口与发展问题需要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进行战略思考。本文从上海与长三角大都市连绵带的空间形态展望上海未来20~30年间的人口发展,提出三点思考:一是从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能量来看上海的人口,无论就全市域的人口密度、人口和经济占全国的规模、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来看,相比纽约、东京等大城市都有待提高。二是从现代化大都市的人口分布来看,上海人口的布局需要大幅度降低外环线以内城市中心的密度,而增加郊区城市化地区的密度。三是从现代化大都市的人口素质来看,应该认识到由城市交通、环境质量等反映出来的所谓“城市病”并不与城市规模正相关,而是与城市管理与人口素质正相关。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关键是要通过良好的规划与管理减少环境不友好的城市空间、减少环境不友好的社会行为、转化环境不友好的城市人口、控制环境不友好的城市制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人口分布和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空间政策之间的关系,从人口分布视角探讨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优化的路径.人口持续向中心城和边缘地区集聚,新城发展缓慢,是上海上一轮总体规划实施以来表现出的突出矛盾.面对人口进一步增长趋势,如何有效促进新城发展、缓解中心城增长压力,是"上海2040"空间战略研究迫切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围绕人口分布优化的空间政策研究是上海空间结构调整的关键,通过模拟"上海2040"边缘承载、廊道承载和新城承载三种人口分布情景,分析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轨道交通建设、住房供给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空间政策的适应性,并从构建人口分布的目标导向、时间维度的行动框架、差异化的分区引导、空间政策聚焦与协同、阶段评估与动态应对五个方面,探讨上海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衔接全球城市的总体发展愿景,打造具有全球魅力的旅游城市,成为“基于全球城市功能的枢纽型旅游城市”,是上海旅游未来发展的目标。总体来说,上海旅游资源丰富,数量纵多,市域旅游空间发展已初步形成“一圈四区三带一岛”的格局。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市未来旅游规划的空间应对措施,包括区域空间战略、市域空间战略,以及构建以“旅游休闲活动区”为抓手的市域旅游空间引导体系,以探索旅游空间引导体系的塑造,为实现旅游发展和城乡规划的一体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岱霞 《规划师》2008,24(9):22-26
我国大城市内部人户分离人口已具有相当规模,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这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人户分离现象所呈现出来的空间特征与城市结构变化,反映了城市规划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以及人口分布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基于这一现象,城市规划应引导城市建立合理的空间结构,顺应人口流向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改进管理方式,优化人口布局。  相似文献   

12.
黄浦江跨江大桥是“上海‘一江一河’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元素之一。本文以杨浦大桥为例,首先分析其周边空间发展历程及桥下空间构成要素,其次从空间形态、功能和活动层面分析归纳了整体桥下空间与代表性节点空间现状,最后总结问题、提出利用原则与对策以及概念性设计。本文旨在促进跨江大桥与城市空间互动融合、提升城市跨水系区域空间品质,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农村空间聚集整合并向城镇的转型。由于人口随经济要素分布的迁移.农村聚落出现人口聚集、重组与减少的空间分化.土地有向城市形态发展的集约利用趋势。然而。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的村镇的土地利用却出现了极大的浪费。本文以平遥段村镇为例,采用实地调研、入户访谈的社会调查方法,在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处于人口重组区域、以服务设施聚集人口的村镇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用地利用上的特征、问题与原因。针对“人口重组”发展社会活力的定位。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农地流转集中耕种与住房置换集中居住的集约用地方式.在人口聚集的同时引导中心镇向城市形态转化。  相似文献   

14.
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城市功能与城市人口在空间布局上的错位.因此,以功能布局优化带动空间布局优化的关键在于:明确空间错位发生的产业维度,对可能被疏解的城市功能和空间优化的主要载体进行界定.通过空间坐标精确落点、空间栅格化等技术,可以对上海市各类产业的企业空间分布和就业密度衰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错位主要发生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维度上,科创产业最有可能成为功能优化的核心产业,而中心城周边地区最适宜成为上海市未来空间优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上海产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与现代创意产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伍江 《规划师》2008,24(1):12-14
上海产业建筑再利用经历了商业性再利用、艺术家对苏州河边仓库的探索实践和规划支持、现代创意产业萌现与规划调整、公共文化功能引入与政府倡导四个阶段.上海创意产业与产业建筑再利用有很好的结合点:城市工业外迁,中心城土地腾空;中心城人口与住宅建设受到控制;产业建筑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且空间使用自由;城市活力与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量大.  相似文献   

16.
城市更新中的土地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解析 土地置换与城市更新 土地置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际到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等学科的众多理论和观点.土地置换的涵义是指通过土地用途更新、土地结构转换、土地布局调整、土地产权重组等措施,实现土地现有功能和潜在功能的再开发,从而优化用地配置.城市用地总是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向配置效益更高的使用功能转换,从而使城市用地动态的配置、转换、再配置,即在置换过程中城市更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上海城市功能转变与地域空间结构优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本文首先分析了上海城市功能转变实质就是实现城市现代化、城市国际化和城市持续发展,它将导致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变、产业和人口的疏解及房地产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再针对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现状、单一城市功能带来的后果及世界大城市地域空间发展的趋势,探讨了上海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优化重点在于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搞好城市用地平衡以及扩大城市用地规模,选择好城市空间伸展轴;最后提出了几个上海城市地域空间结构优化过程中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南通市南大街南段改建的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特点及存在问题 南大街地处南通市中心区南部,位于城市空间南北中轴线上,是连系中心区与狼山风景区的“空间景观走廊”和便捷要道。在近代,它曾是市区内一条繁华的商业街道。经过半个多世纪来的变迁,南大街北段经过拓  相似文献   

19.
以2000年五普和2010年六普人口街道级数据为基础,其它人口和空间数据为补充,建立GIS数据库.运用GIS空间分析法、人口重心法,首次以街道级单元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四大城市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北京、上海流动人口11年间增长了一倍多,目前已经占到城市总人口量的一半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外来人口城市;广州由于周边城市群发育良好,流动人口量增长缓慢;而武汉流动人口比重迅速提升,显示出后发实力.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城市化发展阶段、产业布局、城市规划引导、生存成本、空间接触机会密切相关;北京与上海分布最多的区域都集中在中心城区及边缘区内缘,负增长集中在郊区,广州和武汉则集中在中心城区外缘和边缘区内缘,中心城区局部和郊区都有负增长;北京、上海流动人口分布趋于均衡,广州、武汉趋于集中,总的来看,北、上、广、汉流动人口继续向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集聚,同时数据表明规划编制在引导和疏解旧城流动人口上是失效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上海大都市城市化水平正在快速提高。但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也日益严重,除了采取综合性的政治、经济措施外,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将是医治“城市综合症”,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