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过氧化月桂胺(LPO)/N,N-二丁基苯胺(DBAN)引发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的动力学行为。检测了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粒子数,以及聚合物的分子量随引发剂DBAN/LPO比率的变化。分析这些实验结果,从中发现聚合反应的极限转化率取决于DBAN/LPO的比值,表观聚合反应速率是由发生在聚合物粒子中和在单体液滴中的聚合反应两部分组成。聚合反应总速率取决于DBAN/LPO的比值。聚合物粒子数 相似文献
2.
以新型绿色TBHP-Fe~(2+)-So E氧化还原体系替代传统H_2O_2-Fe~(2+)-ZFS/H_2O_2-ZFS引发体系进行醋酸乙烯-乙烯(VAE)乳液聚合反应研究。将TBHP-Fe~(2+)-So E体系与传统H2O2-Fe~(2+)-ZFS体系的引发效率进行对比,并考察了TBHP-Fe~(2+)-So E引发体系中各组分含量以及TBHP溶液进料流速对VAE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恒定为80℃时,TBHP-Fe~(2+)-So E体系与H_2O_2-Fe~(2+)-ZFS体系引发效率相近;TBHP与So E反应可生成具有引发活性的自由基,并且当微量的Fe~(2+)存在时,Fe~(2+)可提高TBHP-So E氧化还原对中自由基的产生效率;TBHP-Fe~(2+)-So E体系引发效率随着Fe~(2+)浓度、TBHP与So E摩尔配比和TBHP进料流速的增大而升高;当TBHP-Fe~(2+)-So E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25%时表现出较高的引发效率。 相似文献
3.
无机过氧化物和还原剂构成一氧化-还原引发系统,用于乳液聚合,可降低聚合反应温度,使聚合反应平稳顺利地进行,得到较为均匀的聚合产物。这在工业生产上,能够有效地解决爆聚问题,保证产品质量和产量。尤其在低温共聚合的乳液生产方面,有着实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称N,N-二丁基丙烯酰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二正丁胺和丙烯酸甲酯为主要原料,经双键保护、催化胺解、催化热裂解、减压精馏等过程制得N,N-二丁基丙烯酰胺(DBAA)。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材料配比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催化胺解过程:催化剂用量2.5%,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140℃,二正丁胺与甲氧基丙酸甲酯的摩尔比为1.15∶1,甲氧基丙酸甲酯的转化率为96.5%,产品收率为91.9%;催化裂解过程,反应时间为4 h,溶剂用量为82%左右,N,N-二丁基丙烯酰胺的收率≥77%,产品总收率≥70%。 相似文献
5.
6.
以月桂酸和二甲胺为原料,在Cu基催化剂作用下,采用高压釜反应合成N,N-二甲基月桂酰胺。研究了温度、压力、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和时间等对月桂酸转化率和N,N-二甲基月桂酰胺选择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升温速率对产物色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0℃,2.0 MPa,n(二甲胺)∶n(月桂酸)=1.4∶1,催化剂用量为月桂酸质量的3.0%,反应时间6 h,转速600 r/min,升温速率10℃/min的优化工艺条件下,月桂酸转化率达到95.8%,N,N-二甲基月桂酰胺选择性达到98.6%,且产物色泽较淡。 相似文献
7.
N,N-二烷基苯胺硝化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间硝基-N,N-二烷基苯胺是重要的染料中间体,亦可用作医药、农药及感光材料类的原料.目前工业上主要通过将间二硝基苯还原为间硝基苯胺、酰化、还原、烷基化方法制备;或将间二硝基苯用铁粉还原成间苯二胺,转化成单盐酸盐,酰化、烷基化方法制得[1].本文利用工业上制备N-烷基苯胺时产生的副产物N,N-二烷基苯胺为原料,经与浓H2SO4成盐后,用混酸硝化可得到间硝基-N,N-二烷基及对硝基-N,N-二烷基苯胺.其中对位与间位的摩尔比近似为1:1,未发现有邻位异构体生成.产品可在不同pH值下分离,间位异构体为液体,而对位为固态,N,N-二烷基苯胺的转化率可达99%以上.纠正了文献中认为-N+R2为间位定位基的说法.该合成路线为制备上述产品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氧化还原引发乳液聚合单体水溶性与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过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为具体单体的乳液聚合中,单体水溶性与动力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考察了聚合温度、搅拌速率、电解质浓度对聚合反应转化率~时间关系的影响,并讨论了单体水溶性、自由基水相反应和聚合速率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得出该氧化还原引发下苯乙烯和醋酸乙烯酯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7.06kj/mol和约70kJ/mol。 相似文献
9.
10.
11.
N,N-二甲基对甲基苯胺的自动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N-二甲基对甲基苯胺(DMT)是一个典型的电子给体,可以和多种电子受体形成称之为CCT(Contact Charge Transfer)的络合物。在光照条件下,这种络合物可以生成离子自由基,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同时,DMT又是一个还原剂,很容易发生氧 相似文献
12.
《弹性体》2016,(6)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异丙苯过氧化氢/硫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钠盐/甲醛合次硫酸氢钠(CHP/FES/EDTA/SFS),引发丙烯酸丁酯种子乳液聚合。系统考察了该引发体系的引发机理及其组分的配比及用量等因素对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表明,聚合反应速率和单体的总体转化率皆随CHP或SFS的用量增加而增加;CHP/SFS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10/3.81,并非传统认知的等物质的量比;另外,EDTA/FES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2.19×10-5)/(7.12×10-6)。聚合反应速率随着Fe2+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pH值降低。并针对发现的极限转化率现象(转化率≤20%),从实际络合常数和反应速率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乳液聚合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引发剂在乳液聚合反应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水溶性氧化-还原引发剂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以及引发剂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粒子形态,单体转化率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实验方法,研究了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最佳配比,采用亚硫酸氢盐/过硫酸盐(HSO3S2O3^2-)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来引发VAc/nBA/AA三元共聚合反应,得到了性能良好的乳液。 相似文献
14.
15.
苯胺在超临界水中氧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对苯胺在超临界水中的氧化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随温度升高和停留时间延长,苯胺去除率和COD去除率增大,并且只有在温度高于898.15K条件下,苯胺氧化的COD去除率才有可能达到90%以上。在873.15K~898.15K范围内,温度对苯胺氧化的COD去除率有较显著的影响。在673.15K~748.15K、25.0MPa、300%过氧量、2.351×10-4mol(L-1苯胺浓度条件下,苯胺反应级数为1.554,反应的活化能为2.96(104J(mol-1,频率因子为6.69×103。 相似文献
16.
17.
用苄基三乙基氯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在常压下由苯胺和溴乙烷合成了N,N 二乙基苯胺,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45℃,催化剂用量1 00g,反应物摩尔比1∶1 75,氢氧化钠质量分数为0 35,氢氧化钠溶液用量35ml,产品产率70 4%。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了扩链剂N,N-二(2-羟丙基)苯胺的扩试工艺,通过扩试验证工艺流程的可行性;考查了物料配比、保温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含量的影响,选择出扩度优惠工艺条件为苯胺/环氧丙烷=1:2.2摩尔比),保温时间3h。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用铜试剂(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简称NaSR)取代PVC中的部分氯原子,得到含有多个SR基团的功能高分子,并用它引发苯乙烯在四氢呋喃中的接枝聚合反应。结果表明,紫外光辐射下的单体转化率随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和聚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聚合反应具有高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产物为交联聚合物。对照实验表明,在功能高分子存在下的热聚合或无功能高分子存在下的光聚合,其单体转化率都很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