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传统的以"生产论"为核心的生产型农业的缺陷日益凸显,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供需规律的现代消费型农业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它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我国部分矿业城市拥有选择现代农业作为接续产业的条件,建立消费型农业可以作为这类矿业城市转型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业城市用现代农业主导经济模式、矿山文化旅游主导经济模式、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主导经济模式、多元发展经济模式、非矿业城市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经济转型,阐述了各种经济转型模式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老矿业城市解决三大突出困难要实行“三化”发展战略,其核心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新兴的矿业城市实行“三早一改制”发展战略,其核心指导思想是认真吸取老矿业城市的经验教训,见事早、规划早、动手早、防患于未然。许多矿业县城正处在实行“三早一改制”发展战略、建设新型矿业城市的关键发展阶段,切不可把它们排除在矿业城市之外,贻误机遇。尽管矿业城市的困难突出,但矿业城市的优势是难得的资源条件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老新矿业城市"三化三早一改制"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魁 《资源与产业》2005,7(3):12-14
老矿业城市解决三大突出困难要实行"三化"发展战略,其核心指导思想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新兴的矿业城市实行"三旱一改制"发展战略,其核心指导思想是认真吸取老矿业城市的经验教训,见事早、规划旱、动手早、防患于未然.许多矿业县城正处在实行"三早一改制"发展战略、建设新型矿业城市的关键发展阶段,切不可把它们排除在矿业城市之外,贻误机遇.尽管矿业城市的困难突出,但矿业城市的优势是难得的资源条件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矿业城市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升矿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时下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以此为视角,选取万元GDP能耗、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3个投入指标和矿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矿山破坏土地恢复率2个产出指标,形成矿业城市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区域选取9座不同类型的矿业城市为研究对象,以3座"优秀矿业城市"为参照,借助DEA方法对其发展瓶颈和效率进行评估与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深入挖掘矿业城市的资源潜力、构建多元发展战略、并通过技术创新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等,可以完成矿业城市的能力重整,提升矿业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矿业城市是指因为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或发展起来的城市,目前,我国有矿业城市426座(含镇),矿业城市人口31084万人。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矿业城市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愈加突出。如何避免重蹈国内外一些矿业城市“矿竭城衰”的覆辙,如何增强城市的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等,已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的矿业城市多数是在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通过重点项目的集中投资形成和快速发展起来的。矿业城市作为我国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发展的基本战略。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当前地质工作者的首要课题,也是矿业城市发展的理论依据。根据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治理现状,分析因采煤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危害,探讨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出矿业城市地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敏  贾志红 《中国矿业》2014,23(4):65-68
促进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协调发展,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总结已有矿业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为核心,构建了反映城市经济结构、资源潜力、资源开发现状、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与矿区和谐为要素的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针对当前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瓶颈问题,尤其是城市扩张引发的资源压覆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完善优化促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城市是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矿业城市因其自身的特征和属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矿产资源的储量及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并且因我国矿业城市大多数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与一般城市相比,矿业城市的基本职能不完善,并没有发挥出其作为城市的基本功能。本文在阐述矿业城市特征和城市基本职能概念的基础上,对我国矿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城市职能弱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完善、优化城市职能,促进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内蒙古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矿业城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以发展矿山文化旅游为主导经济模式、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多元发展格局的经济模式和非矿业城市经济发展模式,阐述了各种经济转型模式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及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际调查,在分析阜新经济转型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以及总结阜新发展现代农业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阜新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促进阜新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复垦是矿山关闭后首选的复垦方式,但是传统农业效益低、产出少,这极大地阻碍了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的农地复垦积极性,因此必须探索一条现代高效农业复垦的新路径。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沈煤集团沈北矿区采煤沉陷地为例,基于现场调查法、RS技术和GIS技术,以及极限条件法和指数和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辽宁沈北矿区采煤沉陷地损毁现状,指出了采煤沉陷地农业复垦制约因素,探讨了采煤沉陷地农业复垦的选择路径。结果表明,采煤沉陷地复垦为现代农业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浅塌陷区可以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而季节性性积水区则可发展养殖、种植、加工三位一体的立体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大面积深积水区则适宜开发为湿地农业,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3.
文章总结了中国首例“退市”矿业城市云南省东川市的所谓“东川现象”,并与中国西部铜都甘肃省白银市作了深入比较,发现两者具有极其相似的演化历史,存在相似的问题,并且白银市已经出现衰落迹象。文章认为矿业城市白银存在“矿竭城衰”的可能和趋势,体制、机制、政策创新是白银市转型成功的关键;提升矿业城市新理念,避免矿业城市研究误区,辨证认识矿竭城衰和矿业城市转型,是矿业城市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矿业城市南川转型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再生资源的逐渐枯竭会引发产业效益下降、区域经济带动作用减弱、发展动力不足、社会问题加剧等诸多问题。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转型任务十分紧迫,其核心问题是接替产业的选择。本文对南川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矿业、镁铝工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等支柱产业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延长矿业服务年限作为发展的缓冲阶段,大力发展大旅游产业为接替的主导产业,统筹其他产业发展的观点,并对城市发展架构与功能定位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如何利用网络管理促进矿业城市的矿产品管理快速发展,是当前政府部门和矿业城市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特网大大提高了全球市场信息的流动速度,不仅使管理透明度大增,而且使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合理和开放。本文试从网络管理的机会、网络管理的要素、网络管理的任务三个方面探讨网络管理与矿业城市矿产品管理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际调查,在分析阜新经济转型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以及总结阜新发展现代农业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阜新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理性思考,提出了促进阜新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加速我国矿业城市转型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光 《资源与产业》2005,7(6):67-69
传统矿业城市在我国社会、经济及国防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程的持续加快,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破坏严重、下岗人数巨大等严峻问题在矿业城市的发展中日益凸显出来,矿业城市的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从矿业城市的作用与现实问题入手,分析了矿业城市转型的特点,从法律制度理论与技术,质量与效益方面初步提出了加速我国矿业城市转型的对策与措施,期望能为国家有关决策机构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分析武汉市各类产业空间差异化的集聚性特征,划分武汉市产业圈层结构,为武汉市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武汉市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为基础,建立产业活动分类基准,采用ArcGIS软件的空间核密度分析武汉市产业集聚特征,利用标准差椭圆测算产业的中心性和方向性,并以产业空间布局特征划分武汉市的产业圈层结构。研究表明:1)武汉市农林业呈现出“两核多点”的集聚态势,采矿业在黄陂区和江夏区呈现出块状与多点集聚格局,而其他产业均呈现主城区核心集聚和乡村多点集聚特征,其中第三产业的次级中心围绕着新城发展。2)各类产业发展方向均为东北—西南方向,其中制造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主要是沿主城区长江沿岸向外扩展。3)武汉市产业发展具有典型圈层结构特征,外圈层以第一产业和采矿业为主,中间圈层以其他第二产业和部分服务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为主;而内圈层以医疗,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服务业为主。围绕“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应对武汉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态势,武汉市未来产业可依托陆港枢纽、空港枢纽和科技发展优势,引导产业向西北—东南方向集群式发展,而产业空间将仍是以高质量的现代服务业为核心内圈层,以现代专类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集聚中圈层,以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融合外圈层的“一核多点三圈”格局,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