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影响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因素之间一定的互补作用是导致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多年基本稳定的原因之一的基本观点。通过建立的螺山站流量模型,计算了螺山水文站在裁弯前后因河床淤积导致水位流量关系抬高的程度,进而给出了近年来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规律,为分析1998 年洪水成因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螺山水文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是制定长江中下游地区超额洪量分配和防洪总体方案的重要依据,但由于螺山站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导致其水位流量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研究螺山站行洪能力时,往往需要先区分和消除其特殊水力要素的影响,将不同水力条件下的实测流量成果改正至同一水力条件,然后再来研究其行洪能力的变化特征。为此,根据1954~2020年间大水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的特点;基于分析结果,研究了该站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 2020年,螺山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受下游洪水顶托的影响,同流量条件下水位偏高,与1998年和2016年的情况类似,但整体变幅仍在1998年和2016年等大水年的变化范围内。(2)近年来,螺山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在年内和年际间随洪水特性的不同而上下摆动,但无趋势性变化。(3)城陵矶河段的行洪能力尚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山水文站是长江中游河段的重要控制测站,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影响下螺山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得出了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多年基本稳定的原因。计算了螺山水文站在裁弯前后因河床淤积导致水位流量关系抬高的程度。为消除洪水涨落率、变动回水和断面冲淤的综合影响,提出了螺山站不同水位级下的水位流量关系,对于洪水期水文预报以及超额洪量分配与调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影响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各种因素的项目,提出了各种因素之间有一定的互补作用,是导致螺山站水位流量关系多年基本稳定的原因之一这一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螺山站高水位流量关系是确定长江城陵矶(莲花糖)控制水位的基本依据,从基本的河道水力学规律出发,考虑涨落率修正、瞬时比降修正,计算各时段点的代表性比降,和相应糙率,求出均值,根据断面资料,得出高水位的稳定流曲线,并以各日流量转化的稳定流点,进行验证,精度很好,分析了河段区间流量对螺山站稳定流量的影响。阐明了螺山站稳定流量的变化情况和趋势,推求了各次大洪水的超额洪量,计算出莲花糖以上的总入流,根据现今的湖区及槽蓄容积进行洪水演进,计算1954年特大洪水的超额洪量,并分析节三峡水库拦洪后对长江中下游超额水量的影响;对莲花塘不同防洪控制水位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提出了抬高控制水位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河道水情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道水流运动过程特别是洪水演进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鉴于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处理大规模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能力,本文将神经网络理论用于河道水情预报的研究,以期识别水流运动变化过程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为河道水情预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螺山站洪水预报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研究得出近年来特别是1998年长江中游出现的小流量高水位现象与螺山汉口河段累计淤积有关,并得到螺山站水位变化与河床淤积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7.
长江螺山汉口大通三站水位流量关系历年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修端 《人民长江》1993,24(7):43-48
根据长江中下游干流主要控制站螺山、汉口、大通等三个站1950年~1988年共39年实测断面和流量资料,分析该三站水文断面年内及年际冲淤变化规律,并运用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技术,分析以上三站50~80年代同流量同比降下水位变化趋势及其同水位下泄洪能力的变化。分析表明,螺汉两站同流量水位低、中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抬高,高水变化甚小;同水位流量低、中水呈减小趋势,高水尚无明显趋势变化。大通站高、中、低水均无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1998年长江中游干流高水位成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葛守西  王俊  熊明 《人民长江》1999,30(2):29-31
1998年长江发生了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中游干流河段普遍超过或接近有记录的历史最高水位,形成高洪水位的基本原因有洪水峰高量大,分洪溃口少,江湖槽蓄容量减小,江湖关系改变及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及河道冲淤等影响因素,对螺山站各种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得出,1998年螺山站出现的创历史最高洪水位9较1954年最高洪水位高出1.78m)的主要原因是;(1)1954年受分洪,溃口影响同水位流量反常加大和1998年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是长江干流重要的控制性工程,自水库蓄水以来,下游河段的水情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1990-2017年长江与洞庭湖汇流区的监利、城陵矶、螺山3个水文站7-8月水位及流量资料,运用相关分析、对比分析、汇流比等方法系统研究三峡水库调洪调度运行期(7-8月)对江湖汇流区水情的影响。结果表明:监利站下泄流量占来水总量的比重由58. 81%增加到60. 53%,洞庭湖湖口城陵矶站出流的比重由43. 19%减少至37. 68%。监利与城陵矶的汇流比由1. 36增加到1. 61;监利、城陵矶、螺山3站的流量、水位均有所下降,其中减少或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螺山站,7-8月平均流量减少6401. 39 m~3/s,水位下降了1. 32 m;监利、城陵矶、螺山3站之间的水文相关程度有所下降,其中螺山站的流量与监利站的水位相关性较强,其相关系数为0. 9219;在不同量级流量水位下,江湖洪水相互顶托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但其顶托作用仍然存在,其中以螺山站高洪水位对城陵矶和监利站泄洪的顶托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游城陵矶等4站1996年与1954年洪水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中游城陵矶、莲花塘、螺山、汉口4站原型观测资料,采用综合落差法、分析“96.7”与“54.8”两次洪水时该4站水位流量关系的变化,以便为抗洪抢险、防洪规划、水文测报、江湖治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受洪水涨落和回水顶托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一般为复杂的时序型绳套曲线,通常可用落差指数法作单值化处理,但由于落差指数法需经反复试算,给电算带来不便,提出了落差指数直接解算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长江中游螺山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2.
水位流量关系分析中落差指数的直接解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洪水涨落和回水顶托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一般为复杂的时序型绳套曲线,通常可用落差指数法作单值化处理。但由于落差指数法需经反复试算,给电算带来不便。本文提出了落差指数直接解算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长江中游螺山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主要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河道的行洪能力与防洪设计水位确定都是防洪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数据,它们都有赖于长江中下游主要控制站的水位流量关系.而受多种因素影响,非常复杂.根据长江干流沙市、螺山、汉口、湖口(八里江)、大通水文站的历年实测资料,以螺山站为重点,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影响水位流量关系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各站的水位流量关系成果,并已在防洪规划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正最 《江西水利科技》2000,26(2):112-114,123
受洪水涨落和回水顶影响的流量关系一般为复杂的时序型绳套曲线,通常可用落差指数法单值化处理,但由于落差指标法需经反复试算,给电算带来不便,本文提出了落差指数直接解决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江中游螺山站的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实测数据分析了荆江河段冲淤变化特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定量分析了三峡水库建库前后荆江河段地形变化对2008—2018年8—11月洞庭湖水文情势的影响。结果表明:荆江河道地形变化导致洞庭湖区8—11月水位下降,地形变化对洞庭湖区水位的影响程度随着与城陵矶距离增加而减弱;荆江河段和三口洪道冲刷下切削弱了长江与洞庭湖的水力联系,导致同样来水条件下荆南四河入湖和城陵矶出湖水量减少,从而间接降低了洞庭湖的调蓄能力;在枝城站来水一定的条件下,荆南四河分流量减少导致沙市—螺山河段的流量增加,同流量下螺山站中低水水位有一定的抬高。  相似文献   

16.
根据长江中游干流控制站汉口站1954~1998 年实测断面和流量等资料,分析了该站测验断面年内及年际的冲淤变化规律,并运用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技术,分析该站水位流量关系历年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从50 年代到60 年代,汉口站断面一直在冲刷,至1968 年达到最大,以后断面逐渐淤积。该站流量90 年代与50 年代相比,高水时流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7.
毛禹  赵雪花 《人民长江》2020,51(5):89-93
为了掌握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以后长江监利河段水位流量响应关系新特点,以监利水文站为代表,采用数理统计、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尤其是试验性蓄水后监利河段河床冲刷,同水位过水面积增加,但监利站水位流量关系随断面冲淤调整的特征与下荆江裁弯及三峡水库蓄水初期河床冲刷引起的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特征有较大不同。下荆江裁弯引起监利站各流量级相应水位降低0.62~0.95 m;蓄水初期(2003~2008年),监利站实测流量点群中心线同流量对应水位比蓄水前有所下降。试验性蓄水期(2009~2018年),同流量对应水位仅在枯水期有明显降低,随着流量级增加,水位降低幅度逐渐减小,当流量超过平滩流量,对应水位基本无变化。水面比降是监利段水位流量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河床冲刷是次要影响因素;该河段水位流量特征的变化受洞庭湖出流顶托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城陵矶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洞庭湖出口控制站城陵矶站1956~1998 年实测断面和流量等资料, 分析该站水文断面年内及年际冲淤变化规律, 并运用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技术, 分析该站水位流量关系历年的变化。分析表明, 城陵矶站河道断面年内冲淤变化渐趋稳定, 年际冲淤变化呈淤积状态, 从1988 年起出现冲刷趋势; 其水位流量关系历年变化, 同水位下泄洪能力高、中、低水均呈减小趋势, 同流量下水位低、中水均有不同程度的抬高, 高水变化趋小。本成果可供洞庭湖综合治理、三峡工程运行调度和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等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与1954年洪水量相比,1996年长江中游来水量小于1954年,但中游关键控制站螺山站水位却较1954年洪水位高出1m,且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究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分洪溃口、洞庭湖淤积围垦减容、螺山站洪峰水面比降变化等。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三峡工程蓄水前后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荆江河段沿程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研究成果表明:除枝城站在枯水流量下水位略有下降外,上荆江在中、枯流量下水位也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沙市站枯水位下降最大,下荆江河段水位在同流量下略有下降。除枝城站枯水位变化受卢家河浅滩形成的沙坎石泓影响外,三峡工程蓄水后影响荆江河段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