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围绕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展开综述。首先描述智能变电站的现状;介绍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定义,逐项分析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重要技术特征,包括一次电气方面主接线优化和新型隔离断路器应用、二次设备的层次化保护控制系统、模块化二次设备、一二次设备集成等;最后对上述技术特征和其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小结,认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是在原有智能变电站技术基础上的提升,但其应用技术的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对技术人员在吸收新技术方面提出了相应要求。  相似文献   

2.
从主要技术优势、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系统、防误操作逻辑以及调试过程易出现问题等主要方面分析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典型设备及技术,系统地介绍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调试及运行维护技术,对智能变电站建设、改造工程及运行维护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武汉未来城110kV变电站为模板,研究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与现有智能变电站的差异,提出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对于电气一次、二次及土建各专业的研究思路和设计方案,同时讨论了层次化保护和集装箱建筑在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智能化设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的应用,推进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结构和形态均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以此为契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控制系统在系统性、自适应性和智能化方面进行创新,充分利用智能变电站信息共享标准化的优势,实现后备保护、失灵保护、简易母线保护、备用电源自动投入和过负荷联切等功能的集成优化。分析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站域保护控制系统功能需求,提出了软硬件平台实现方案。通过重庆220 k V大石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实践,证实了所述技术的有效性和先进性。研究对于创新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模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已成为变电站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针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一次系统或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评估仅限于系统本身,并没有综合考虑这两个系统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可靠性的影响,从而导致评估得到的可靠性指标偏高。首先根据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结构,建立了基于最小路集算法的可靠性模型。然后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继电保护系统及一次设备的等效可靠性指标,并利用上述模型及等效指标计算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可靠性。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整体设计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技术框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外部运行管理需求和内部自身发展需求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目标与功能特点,制定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总体架构和技术路线,并论述了智能变电站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工程设计与施工工艺和标准制定与运维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课题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是智能变电站建设的总结与提升,电能计量系统作为变电站业务功能的一部分,必须适应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要求,数字化计量系统以其数字化、易于信息共享、硬件共享的特征成为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必然选择。文中首次完整提出了数字化电能计量系统的概念与构成,在介绍早期智能变电站计量系统组成与技术特点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数字化计量系统配置方案与计量设备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8.
电力简讯     
《华东电力》2012,(8):1291+1302+1306+1369+1391+1403+1426+1437+1451+1457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研讨会在京召开2012年7月24日,国家电网公司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念设计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对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提出的新一代智能变电站概念设计方案、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9.
《变压器》2014,(11)
正"作为国内首座330千伏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建设项目,富平330千伏变电站工程已通过第三次国家电网公司技术方案符合性论证会审查,根据计划将于11月开工建设。"9月25日,国网陕西电力科技信通部主任张根周介绍说。今年年初,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广建设48个110~220千伏,试点建设1个330千伏、1个500千伏新一代智能变电站。330千伏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示范工程落户陕西省富平县。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采用智能化隔离断路器、模块化建筑、小  相似文献   

10.
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是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源头和命令执行单元,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发展方式转变、管理模式创新发展、科学技术进步都为智能变电站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顶层设计进行研究,提出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建设目标与功能特点,制定了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的总体架构和技术路线,并论述了智能变电站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