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溶氧(DO)对混菌发酵生产Nisin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sin(乳酸链球菌素)是由乳酸菌产生的一种抑菌活性肽。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发酵体系的pH,以避免由于乳酸菌代谢积累的乳酸导致pH迅速降低抑制菌体生长。本文采用以能够代谢消耗乳酸的酵母菌为辅助发酵菌的新型混菌发酵方法,在小试条件下研究了在混菌发酵过程中对菌体特别是酵母菌代谢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溶氧(DO)对混菌发酵生产过程中发酵体系的pH与乳酸含量的变化nisin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溶氧对混菌发酵体系中两种菌的生长及代谢产物生成有一定影响。DO 10%与DO 30%时的nisin效价的水平波动范围为24.35%;在分阶段控制发酵体系溶氧水平的条件下获得了较高的nisin效价,效价水平比恒定溶氧提高45.38%。说明分阶段控制发酵体系溶氧水平是较为理想的溶氧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一淇  李宗军 《食品科学》2014,35(11):200-203
从动态角度研究湖南芥菜发酵过程中6 种菌相阶段性变化,为其实现从自然发酵到人工发酵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芥菜发酵主要分为3 个阶段。第1阶段发酵液pH>5.0,细菌总数、肠道杆菌及酵母菌数量先下降后上升,乳酸球菌为优势菌种,数量达到106 CFU/g;第2阶段发酵液pH值降至5.0以下,细菌总数、肠道杆菌及酵母菌数量在一个数量级内上下波动,分别为105、104、105,乳酸杆菌成为优势菌种,数量级为106,球菌为105;第3阶段发酵液pH<4.0,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数量开始明显减少,肠道杆菌生长基本受到抑制,乳酸杆菌仍是优势菌种,数量级在104。醋酸菌数量一直处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为实现芥菜的自然发酵到人工发酵,可以用乳酸球菌和乳酸杆菌组合当发酵剂,并且适当降低发酵初始pH值。  相似文献   

3.
pH值对乳酸菌生长和乳酸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分别用HCl和乳酸调节培养基初始pH以及在发酵过程中加入不同的酸中和剂对乳酸菌生长和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终产物乳酸的积累是抑制乳酸菌生长和导致乳酸产量下降的直接原因 ,该情况随发酵液中H+浓度的升高 (即pH的降低 )而增强 ,H+的积累对菌体生长和产酸的影响是间接的 ;用CaCO3 调节发酵液pH优于用NaOH和NH4OH。  相似文献   

4.
从餐厨垃圾中分离出3种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乳酸定性试验筛选出一株具有溶钙圈的乳酸菌,命名为R,分离纯化并保存。根据发酵液吸光度的测定值绘出该乳酸菌的生长曲线,选择对数期的菌用于餐厨垃圾的乳酸发酵。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后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固液比1/9、接种量10%、pH值6.0、温度43℃和发酵时间60h。最终得出加入R1乳酸菌比不加R1乳酸菌的空白对照的乳酸浓度高15.5%。  相似文献   

5.
对EZAL—MY96发酵剂中3个乳酸菌菌株的生化特性进行了分析。测定3株菌株的生长曲线;采用pH计、乳酸测定试剂盒、硫酸苯酚法、黏度计和气相色谱仪分别对3株菌在pH变化、合成乳酸、多糖、黏度和乙醛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乳酸是影响发酵液pH值的主要物质,多糖质量分数不是影响发酵液黏度的主要因素,3株菌株均是菌数达到对数生长期最高点时合成的乙醛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乳酸菌发酵蔬菜菌体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研究了蔬菜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生长规律。研究表明:乳酸菌的生长分成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发酵菜汤汁pH5.0,乳酸球菌起主要作用;第二阶段发酵菜汤汁pH5.0,乳酸杆菌逐渐成为优势菌。在蔬菜发酵前期,伴随着乳酸菌的生长,细菌也大量生长,而后随着pH值降低,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在发酵液中数量很少,但始终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MRS培养基为基础,通过优化碳、氮源及无机盐的配方和用量,再结合补料发酵,最终实现唾液乳杆菌XH4B高密度培养的目的。以乳酸菌的生物量为指标,同时考查发酵液pH值、乳酸含量等,最终确定酵母粉和蔗糖为最佳氮、碳源,同时增加乙酸钠用量至2%、磷酸二氢钠0.6%,可以对发酵液酸化时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采用优化的PY-Suc培养基,唾液乳杆菌XH4B的生物量最高能达到6.91 g/L,明显高于MRS培养基的5.01~6.30 g/L(P0.05)。等量补料培养并且采用NaOH中和发酵液pH值时,乳酸最高积累速度可以达到5.958 g/(L·h),但是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积累速度迅速下降。发酵酸化较严重时(乳酸含量9~10 g/L),唾液乳杆菌XH4B的生物量积累变缓。结论:优化MRS培养基,并加大乙酸钠、磷酸二氢钠等能够缓冲发酵液的无机盐用量,结合补料发酵,可以实现唾液乳杆菌XH4B的高密度培养。  相似文献   

8.
自然发酵受环境和微生物的影响大,难实现发酵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故研究自然发酵优势菌对小米淀粉的影响很有必要。选取内蒙古赤峰生产的黄金苗小米为原料,利用自然发酵纯化的酵母菌与乳酸菌为菌种进行纯种发酵96 h,并且与自然发酵后的小米淀粉比较,分析淀粉的粘度、衰减值和回生值的变化。采用0.2 g/100 m L的Na OH溶液提取3 h的方法来提取发酵后小米中的淀粉,并对其发酵液中固形物的含量、p H、淀粉的粘度特性、偏光十字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发酵方法所得的发酵液中总固形物的含量都增加;较自然发酵相比,发酵前24 h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液中的p H下降迅速,之后变化缓慢;淀粉粘度特性表明,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终止时,其粘度的起始温度、衰减值、回生值较自然发酵相比都下降,峰值粘度较自然发酵相比都上升,乳酸菌发酵和酵母菌发酵的最终粘度与自然发酵相比有所增加,偏光十字显示无论是自然发酵酵母菌发酵还是乳酸菌发酵,发酵后的淀粉颗粒仍具有偏光十字,说明发酵未改变淀粉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9.
以新鲜纯牛奶为原料,经除杂、脱脂处理,辅以酵母菌、乳酸菌混合发酵剂,液态发酵法生产营养型牛奶酒.试验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值为4.5,混合菌种比例(酵母菌:乳酸球菌)4:1,混合菌种接种量6%,发酵温度32℃.  相似文献   

10.
以实验室保存的性能优良的乳酸菌为研究对象,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筛选出高产苯乳酸的菌株,并利用该菌株对豆粕进行固体发酵,研究其对发酵豆粕的微生物、pH值、水分含量、粗蛋白、酸溶蛋白、总酸和苯乳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得到3株产苯乳酸的菌株,其中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BLCC2-0069为高产苯乳酸的菌株,其以3 g/L苯丙酮酸为底物发酵48 h时发酵液中苯乳酸含量最高为4.39 g/L。利用该菌株固态发酵豆粕3 d时,乳酸菌活菌数>109 CFU/g,霉菌活菌数≤10 CFU/g,大肠杆菌未检出;pH值降至4.5左右,水分、粗蛋白、酸溶蛋白、总酸和苯乳酸含量分别为36.78%、46.65%、10.51%、26.37 g/kg和424.02 mg/kg,发酵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