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库消落区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生态系统,是控制周边陆域与水域生态系统的关键区域。在总结概述三峡水库消落区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主要问题,阐述了植物筛选与配置的研究结果,以及多种消落区保护与生态修复模式的实施效果。并且,针对性提出了对三峡水库消落区实施分级的保留保护和生态修复,强化对现状及变化趋势的监测评价,并积极开展消落区湿地生态修复相关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引起的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与岸线安全稳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实施消落区岸线环境综合整治早已成为业内共识并将陆续进入项目实施阶段。通过对库区沿线部分拟建、在建及已建消落区岸线整治项目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了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消落区岸线整治的原则与思路,以期为三峡水库消落区岸线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三峡水库建成运行对胡家坝消落区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按照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与思路,制定了治理开发方案,即对地势较低的区域进行开挖,将高程降低到三峡水库汛限水位以下,使其常年保持淹没状态;充分利用工程开挖料和料场开挖料,对地势较高的区域进一步回填垫高,作为干地加以利用;在工程措施的基础上,配合生态护坡措施。实践证明,胡家坝消落区的综合整治方案既没有对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产生较大影响,又增加了奉节县城市开发用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消落区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运行状态关系着三峡水库作为国家淡水资源库的安全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目前三峡水库消落区仍存在地质安全隐患、乱耕乱种、乱堆乱占、水土流失等诸多问题.文章以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为例,全面总结了重庆市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的特殊性及成效,并结合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的重难点,提出了重...  相似文献   

5.
在长江三峡水库的供水及消落期,出现了发电、供水、航运、两湖地区防洪和地质灾害治理诸多问题,为此,提出了补水调度、生态调度、电网应急保电及库尾减淤调度等措施,以满足三峡水库消落期的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6.
受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委托,长江科学院水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承担了“三峡水库消落区管理制度研究’’项目。根据项目研究需要,水资源所于2009年6月4日至6月5日组织相关技术骨干,赴三峡水库消落区开展长江干流消落区考察工作。考察组对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区的分布特点、土地及植被类型、消落区的利用方式进行了全面考察。随后考察组人员对如何加强消落区管理以及消落区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为更加全面地制定符合实际的消落区管理制度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建成后将在库区两岸形成较大面积的消落区,以巫山县大昌镇消落区为案例,分析了综合治理的必要性,阐述了消落区治理的若干方案,为实现库区生态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水库消落区是因库水位周期性涨落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环境承载体,具有明显的生态脆弱性和易破坏污染特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不断提高,水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库消落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后,对水库消落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已迫在眉睫。本文在研究国内水库消落区治理措施的基础上,选用瀑布沟水电站汉源消落区综合治理项目为例,通过对消落区的时空分布、坡度、高程和库岸地质等相互关系的综合分析,因地制宜地进行统筹和分部、分区生态景观规划,提出"水库优化调度+高程梯度分级+重点部位景观坝"的综合治理方案,对高山峡谷地区深水库消落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成效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福庆 《人民长江》2010,41(13):28-32
针对三峡工程库区环境现状以及成库后引发的生态问题,回顾并总结了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目标任务、组织实施、试点示范及主要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对策,即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尽快出台库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总体规划及配套规划,加快三峡水库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步伐,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加强消落区治理工作,适时研究和实施生态移民,积极推进有关理论、科技、政策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建设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运行后,消落区的生态屏障功能被大大削弱或丧失,在消落区及其以上临近区域构建生态防护带可以有效削减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降低水土流失程度,有利于三峡水库的水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利用。针对三峡水库的水位节律变化特点,依据国内外河岸植被缓冲带的研究成果与管理经验,探讨了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的定义、功能定位和宽度估算方法,并提出了三峡水库生态防护带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护岸工程是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岸结构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很多影响,受水库水位大幅度反季节性涨落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消落区生态环境脆弱,有必要采取生态、工程措施防护岸坡,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修复消落区生态功能。通过对香溪河流域深度河护岸结构的分析,各断面按照设计方案建设后,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明确实施香溪河、古夫河河道及消落区库岸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美化库周生态环境,可在类似河道整治工程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瀑布沟水库蓄水后形成的60m深的消落区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移民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保证库区社会稳定,须进行有效治理。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周边景观和人居环境,加强库岸稳定,促进移民脱贫致富和地方经济发展,对消落深度大,影响人口密集的汉源县城消落区进行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消落区岸线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是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三峡库区城镇库岸安全和消落区生态环境问题。其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可有效稳定和利用库岸,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促进库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回顾三峡后续工作消落区库岸整治规划的基础上,针对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消落区库岸整治规划设计及实施管理的相关建议,对今后更加科学合理地开展消落区库岸整治相关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地防护利用规划及其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水库消落区土地资源十分丰富,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是一项造福于库区人民的大事。消落区土地利用可分为防护利用和消落季节利用,如何优化利用方案,应从实际出发,按照“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科学合理地作出评价。消落区土地的工程利用在三峡水库区有着广阔的前景库区17506.7hm^2消落区的土地中,目前进行规划利用的只有1397.7hm^3,占消区耕园面积的8.0%。若消落区土地能采取灵活多样的工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长江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将出现一个落差达30m的消落带,探讨了水库运行过程中消落带可能产生的一系列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如:岸边污染带的形成、可能诱发流行性病情和疫情的发生、消落带的环境地质灾害加剧、消落带植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更为脆弱等,并针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时空分布特征及趋势,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水库蓄水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质有没有什么变化、泥沙淤积情况如何、消落带对生态环境有多大影响、水库温室气体排放有多严重、水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多大?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三峡水库生态环境研究工作的廖文根教授。  相似文献   

17.
<正>重庆市三峡库区是长江大生态体系的重要一部分,三峡库区的岸线消落带是三峡库区生态基础环境最为脆弱及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消落带的持续性治理对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改善及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大的意义。消落带治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进行统筹规划治理,在解决消落带生态问题基础上也将助推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三峡大坝的建立,形成了库区边坡两岸一定范围内的新的特殊生态环境,两岸周边具有明显的生态环境退化,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情况衍生。如何建立消落带生态系统,研究探索库区岸线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枯水期面临的持续低水位对湖区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三峡水库枯水期增加下泄流量为洞庭湖生态补水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定量描述三峡水库枯水期不同运行方式对洞庭湖生态补水效果的空间差异,拟定3种水库典型消落方案,即提前消落、均匀消落、高水位消落;依托构建的江湖一体化耦合水动力模型分析不同消落方式对洞庭湖补水效果的空间分布格局,并评估不同方案对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前消落和高水位消落方式对洞庭湖水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对东洞庭湖北部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于东洞庭湖南部、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影响较小;提前消落较均匀消落方式城陵矶水位平均提高0.12m,对应的三峡发电量减小0.30%,而高水位消落方式城陵矶水位平均降低0.09m,发电量增加0.28%。研究成果可为兼顾洞庭湖生态补水的三峡水库消落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峡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三峡库区在长江干流及支流将形成最大水位涨落幅度达30 m,长度近2 000 km的永久性水位季节消落区。三峡库区消落区是库区生态环境的最后一道屏障,加强消落区管理保护在长江大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在阐述了三峡库区涪陵段消落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峡库区消落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消落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开县消落区水环境治理水位调节坝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峡库区开县水域消落深度大,水位消落期将出现大面积裸露区,严重影响开县新县城及周边生态环境。因此,研究决定采用建设水位调节坝与前置库库周生态建设工程相结合的工程治理措施,以改善开县县城周边的环境。介绍了水位调节坝工程任务与环境影响、总体布置、运行控制措施、大流量泄水闸和鱼道工程设计,以及前置库周边沿岸生态防护林、湿地及多塘系统、敞水区动植物保护措施等生态治理工程建设。工程完工后,开县新县城周边消落区面积得以大幅度减少,并形成优美的人工平湖生态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