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刊讯经过详细规划,反复试验,在确认PTN网络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四川铁通管内达州、德阳等多个地市分公司近期完成了部分模块局PTN网络业务割接。新割接的PTN网络为自愈环网,不会因为一根光缆的故障而影响语音及宽带业务,用该网络替换PDH加光纤收发器组成的现业务传输网络,极大地强化了网络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丛宝国 《通讯世界》2017,(5):102-103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通讯事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多媒体、数据、语音等通讯业务的增加,使得通讯事业更加繁忙,传统的光缆线路割接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当今高效、及时的通讯信息需求,这就使光缆割接技术的革新势在必行.本文对光缆带业务的割接方法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割接工作的具体步骤,并对光缆割接工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进而促进当前光缆带业务割接技术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的安全性能,更好维护通讯产业的需求,促进当前的通讯工程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付文杰 《现代通信》2006,(10):22-24
光缆带业务割接就是利用已有的电信资源,通过各种调度方式避免长时间中断在用业务而进行瞬断电信业务的光缆线路割接方式。过去,线路部门一般在语音业务闲时进行中断业务的光缆割接,但随着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用户对业务的要求,这种割接方式已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光缆带业务割接的方式以减少对业务的影响。光缆带业务割接对电信线务维护部门特别是机务维护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使业务中断时间缩到最短,机务维护部门必须制定出完善和可操作的调度预案,并在割接全过程中做好割接配合工作。割接前机务的介入协助线务部门制定调度…  相似文献   

4.
干线光缆割接技术管理是一项重要、复杂的工作。为保证干线光缆信道畅通 ,减少光缆割接工作中人为阻断历时 ,信息产业部相继下发了一系列干线光缆割接管理办法 ,要求限时割接 ,并做到迅速、准确。本文将介绍干线光缆割接技术管理工作的全过程。(1)全面验收迁改线路依据光缆线路施工验收规范 ,对迁改或大幅度改造的光缆线路进行全面验收 ,确保新建线路设备优良 ,光纤的光特性合格。(2)光缆割接方案请示新建线路验收合格后 ,应及时上报光缆割接方案。割接方案内容包括干线名称、中继段名、割接原因、割接地点、割接时间、现场指挥人及联…  相似文献   

5.
李鑫 《通讯世界》2016,(15):98-99
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业务的数量也在之间增加.在我国传统的光缆线路割接工作中都使用中断的业务方式,但是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通讯发展的时效性,只有不断加强对光缆带业务割接研究分析,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通信技术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通过对通信光缆带业务割接的工作方式以及相应的操作步骤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通信光缆带业务的割接提供相关的指导,保证其可靠性,提高通信网络运行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马梁 《电信技术》2012,(9):91-93
结合工作实际,对通信光缆带业务割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重点讲述光缆带业务割接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对光缆带业务割接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地处海岛的舟山地区,在海底光缆资源具备的条件下,对原SDH系统升级改造,成为具有自愈功能的新一代MSTP光传输网络;介绍了技术方案、工作原理、业务实现和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姚怀斌 《信息通信》2013,(5):175-176
光缆接续是光缆线路施工、维护工作中的重点工序,接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传输网络的质量。文章对光缆接续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技术保证等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当前本地传输网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核心层节点优化、汇聚层网络优化、边缘层网络优化、设备配置优化、通路组织优化及光缆线路优化六个方面探讨了本地传输网络的优化工作.认为本地传输网的优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制定可操作的优化方案,区别对待,进一步提升现有网络的质量和经济性,使网络更加适应目前和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DWDM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缆割接的相关要求也更加严格.在每次光缆割接完成后,光缆的衰耗值、距离都发生了变化,造成某些或全部波道发生误码而不能正常恢复.武汉站北电设备高速环网维护过程中多次出现过类似问题,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分析,发现是因为色散原因造成的,因此在割接之前需要重新考虑调整色散补偿值.为了更好地完成光缆割接工作,文中通过历次光缆割接积累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用于光缆割接中调整高速环网的色散补偿值的方法,作为未来光缆割接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业务的需求发展和外界条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光网络经常性地需要改动,这种带业务的改动在网络维护中称为割接。把光传输网络改造割接分为光缆线路割接、光传输设备割接、业务电路割接三种割接方式,在一次割接中,可能是这3种割接中单独的某一种割接,也可能是两种或者3种割接同时并行。重点阐述分析了各类割接调整的特点和割接关键点的控制,通过对这些关键点的控制,就能保证光传输网络割接的安全平滑进行。  相似文献   

12.
MSTP技术在DVB干线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当前城域网的主要传送技术,MSTP也在有线电视光缆干线网中显示了其多业务传送的优越性。结合广东有线数字电视干线传输平台建设,详细介绍了MSTP技术在DVB干线传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津市二级光缆干线网工程的设计,就光缆网的可靠性,光纤类型、光缆容量及扩容方式的选择及中继段长度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信工程是我国现代化重要的枢纽工程,光缆通信是我国目前主要的传输形式与传输设备,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系统在我国的通信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曾庆了光缆通信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减少网络故障发生.为了满足现代化网络通讯设施的使用与运行,需要对光缆通信传输网络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工作,在光缆通信的传输阶段避免出现故障问题.  相似文献   

15.
梁婧 《中国数据通信》2012,(10):33-36,45
分析光纤自动切换保护系统的原理,以我公司为例,在光传输网络主要路由上,接入光纤自动切换保护器,利用保护器构建出光纤保护网络,当被保护的光纤发生故障中断或者衰耗增大导致通信传输质量下降时,光纤线路自动切换保护技术却能使网络进行实际切换,用恢复机制作为第二道防线对付网络范围的故障和失效,恢复通信的畅通,从而增强了我公司通信网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Requirements for optical fiber cables and splices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area of application with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This paper reviews optical fiber properties along with cable and splice designs, primarily for interoffice trunk applications, and gives Bell System results for this major area of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These extremely favorabl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ptical fibers will play a major role in all segments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long-haul, trunk, and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17.
从保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以及构建电信级有线电视光纤主干网的角度出发,介绍在工程规划、设计中以地埋管道光缆来实现乡镇有线电视联网,建成一个自愈环型有线电视光纤网。  相似文献   

18.
认识光纤光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梁成升 《通信技术》2009,42(5):68-70
光纤光缆是新一代的网络传输介质,与铜质介质相比,光纤无论是在安全性、可靠性还是网络性能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文章从光纤技术的发展特点、光缆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介绍了网络发展对光纤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不断涌现的新型光纤光缆,最后谈了光纤光缆技术与产业发展中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移动大力发展有线宽带的背景下,本文对某地区综合业务区建设实例进行分析,从管道资源、传输机房、设备网管、主干光缆和分纤点等5个方面提出优化措施.结合综合业务网中专线承载情况,如将集团客户和室分微站向综合业务网合理割接,可将综合业务区承载比从当前的16.3%提升至60%.在综合业务区深入规划——微网格建设中,通过信息化统计客户清单、合理化分配网络资源和数字化管理基础数据等渠道能有效提升该地区综合业务区的接入能力.  相似文献   

20.
The basic attribute of capacity, now extended by a series of technical innovations, has transformed the crude cable platform into a powerful network capable of supplying advanced broadband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to consumers. The author provides an outline of the technical migration that has taken place in cable over the past 10 years. This evolution can be summarized in three steps: fiber, digital, and packets. The first major architectural step occurred in the late 1980s. Single-mode fiber provided a way to replace the string of trunk amplifiers that were the cause of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problems in cable. If the composite signal carrying 30-100 TV channels could be delivered into the coaxial network near the home, the trunk amplifiers could be eliminated. The development of analog lasers that could be AM modulated with very broadband signals (and perform at useful signal to noise margins) enabled the addition of fiber to the cable infrastructure. The cable network migrated to the hybrid fiber coax (HFC) structure that uses fiber to deliver signals to neighborhood nodes. From the nodes, the signals are redistributed to homes using the tree and branch coaxial plant previously in pl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