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掌握自然发酵的邵阳鲜湿米粉加工过程中主要安全指标的动态变化,在各加工环节点取样,对酸度、镉、无机砷、黄曲霉毒素B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鲜湿米粉在各加工环节中,镉、无机砷、黄曲霉毒素B1、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分别符合DBS45/050-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鲜湿米粉》要求的可接受水平限量值;(2)菌落总数只有榨粉预冷、切条装框两个环节符合DBS45/050-2021要求的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其他环节均超出该标准要求的可接受水平的限量值。因此,自然发酵的邵阳鲜湿米粉加工的成品米粉安全指标合格,关键控制点从强到弱的加工环节依次为制备老料、堆积发酵、洗米浸泡、配料搅拌、切条装框和选择大米。研究结果为制定米粉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的操作规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建立一种利用扫描电镜法快速鉴别鲜湿米粉和调制鲜湿米粉的方法.用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大米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米浆、鲜湿米粉、调制鲜湿米粉,获得了典型扫描电镜照片.调制鲜湿米粉米浆的扫描电镜照片与鲜湿米粉米浆的照片有明显区别,可明显地观测到小麦、玉米、木薯淀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形态.根据扫描电镜特征可准确地鉴别...  相似文献   

3.
HACCP在软包装米粉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ACCP原理对软包装米粉的生产进行危害分析,确定显著危害和关键控制点是在关键控制点上设立关键限值.进行重点监控、记录、纠偏和验证,从而保证工业化米粉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介绍了鲜湿米粉老化的机理,探讨了影响鲜湿米粉老化的因素,归纳了目前在食品领域中物理法、酶法、食品添加剂法在鲜湿米粉中抗老化的应用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对鲜湿米粉抗老化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来宾市鲜湿米粉质量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强制性地方标准DB 45/319-2007《鲜鲜湿米粉质量安全要求》评价指标,结合来宾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提供的鲜湿米粉监督抽查检验数据,分析了近五年来宾市鲜湿米粉的产品质量状况。结果表明:2010年较2006年,来宾市的鲜湿米粉总体质量合格率、菌落总数合格率、大肠杆菌合格率、二氧化硫合格率、总酸合格率、水分合格率分别提高了56.1%、51.57%、37.26%、52.15%、31.61%、11.64%,来宾市鲜湿米粉的产品质量正逐年提升。  相似文献   

6.
广西人爱吃的鲜湿米粉、调制米粉,主要原料为大米和淀粉,现实中存在厂商不按标准添加或超量添加淀粉的现象;在执法过程中,由于缺乏辩别方法,一直无法杜绝。通过实验摸索,得出测定鲜湿米粉、调制鲜湿米粉蛋白质含量可以有效辩别掺假米粉,若蛋白质质量分数低于6%或4%,可以判定该鲜湿米粉添加淀粉或调制米粉超量添加了淀粉。该方法检测难度小,成本低,准确可靠,弥补了执法部门缺少米粉掺假判断办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7.
水分含量对鲜湿米粉品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水分含量对鲜湿米粉成品感官品质,蒸煮特性方面影响;并研究水分含量对鲜湿米粉储藏期内感官品质、微生物指标、蒸煮特性(蒸煮损失率和熟断条率)和酸度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含量为65%鲜湿米粉成品感官评分最高;在储藏期内,随水分含量增加,鲜湿米粉感官品质变劣速度、微生物指标超标、蒸煮损失率和熟断条率及酸度增加也越快。经综合考虑,选鲜湿米粉最宜水分含量为65%。  相似文献   

8.
鲜切果蔬加工中HACCP体系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HACCP原理,对鲜切果蔬加工整个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变化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原料验收、产品杀菌、金属检测等6个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并制定出HACCP工作计划表,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液态奶生产安全控制系统(HACCP)的关键控制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ACCP系统是一种理想的、替代传统质量管理方法的食品卫生安全预防性管理控制系统。在液态奶生产中实施卫生安全控制系统(HACCP)可以将所有可能危害饮用乳安全的因素消除,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使液态奶制品成为让消费者放心食用的安全食品。本文就液态奶生产的HACCP系统的核心部分——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和研究,为进一步制订液态奶生产过程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鲜湿米粉生产过程微生物污染调查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鲜湿米粉生产线的关键生产环节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得到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生长和繁殖状况,从而分析生产过程造成产品污染的主要原因,确定主要污染环节控制抑菌的方案。结果表明:浸米温度、pH值、鲜湿米粉冷却和器具消毒方法对产品的污染影响最大,当浸米温度较低(10℃~15℃),pH 3.0,冷却水中ClO2有效浓度达到20 mg/L,用浓度为75 mg/L和15 mg/L的ClO2溶液分别清洗冷却水槽和员工双手表面,对鲜湿米粉的微生物污染的预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桂林米粉属于鲜湿米粉,由于其水分含量高、易受微生物污染而不易保存,因此分析其腐败菌及筛选抑菌剂对延长其货架期、保持其口感与营养价值十分重要。为了研究桂林米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生长情况,本文从室温贮藏1~3 d的桂林米粉中分离纯化得到13株腐败菌,再通过反证试验得到6株主要腐败菌MF1、MF2、MF3、MF4、MF6和MF12,通过常规鉴定结合分子鉴定确定桂林米粉的主要腐败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sp.)和乙酰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acetylicum)。通过平板培养从五种食品添加剂中筛选有效抑菌剂及最适抑菌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对6种腐败细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最适抑菌浓度分别为90和120 mg/mL。这说明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可作为桂林米粉的防腐剂,在桂林米粉贮藏保鲜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早、晚季种植的短生育期籼米品种(CPPC16、CPPC18、CPPC38、CPPC52)为对象,对大米淀粉物化特性进行比较;并对8种短生育期大米加工的鲜湿米粉的食用品质和消化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早季稻与晚季稻相比较,早季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回生值与糊化温度高于同品种的晚季稻。大米淀粉特性与鲜湿米粉质构特性相关性分析中,直链淀粉含量、回生值与最终黏度、水溶性与质构指标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膨胀力与质构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5)。对比两种鲜湿米粉加工专用米种,短生育期品种中以早季18号的综合评分最高(0.93),略低于桂朝米的1.07,高于阳春米的0.87。  相似文献   

13.
方便面安全生产中HACCP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马艳 《食品科技》2003,(6):63-65
应用HACCP原理对方便面的生产从原料到消费的全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定显著危害和关键控制点,在关键控制点上设立关键限值,进行重点监控、记录、纠偏和验证,从而保证方便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在挂面生产中的应用,描述了挂面的工艺流程,并进行危害分析,确定了挂面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控制方法、纠正措施,提出了标准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微波处理时间对鲜湿米粉菌落总数、蒸煮特性、感官评分及质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显著影响鲜湿米粉的保鲜品质(P <0.05)。当处理时间低于30s,保鲜效果不明显,储藏时间低于12 h;当处理时间高于50s,鲜湿米粉受热过度,结构受到破坏,硬度、咀嚼性和黏附性增大,断条率升高,弹性减小,蒸煮特性变差。因此,从保鲜效果和品质两方面综合考虑,微波处理时间定为40 s。此时鲜湿米粉的保质期延长了2.5倍,达到20 h。  相似文献   

16.
采用涂布平板法从生鲜湿面中分离腐败菌,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腐败菌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从生鲜湿面中分离得到8株典型菌株,包括3株霉菌和5株细菌。经鉴定,3株霉菌(A1,B1,C1)分别为草酸靑霉(Penicillium oxalicum)、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5株细菌(S1~S5)分别为3株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1株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1株副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生湿面贮藏期间主要存在的保鲜问题,并全面地概述了化学保鲜剂、气调、辐照等保鲜技术在生湿面应用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南宁市售不同厂家的鲜湿类米粉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污染状况及后续繁殖动态。方法 按照GB 4789.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抽样方法, 从餐饮店抽取6批不同厂家的未开封的鲜湿米粉。按照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的检测方法, 分别在0、2、4、8、12、16、24 h对样品的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项目进行检测, 在24 h同时取部分样品在沸水中焯1 min后平行检测, 对计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0 h时, 各样品的菌落总数在3.1×103~6.9×107 CFU/g, 大肠菌群在0~8.5×105 CFU/g。在22 ℃条件放置下, 随着时间推移, 各样品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仍不断增殖。16 h(即保质期过后), 菌落总数达到7.2×107~1.9×109 CFU/g左右, 繁殖基本趋缓。24 h时, 在沸水中焯1 min后, 所有样品的菌落总数小于1.3×103 CFU/g, 大肠菌群均小于10 CFU/g, 远低于标准规定。结论 22 ℃储藏条件下并不能遏制鲜湿米粉的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增殖, 沸水焯1 min可有效降至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9.
保鲜湿面是以小麦粉、淀粉等为主要原料,经和面、碾压、切分、蒸煮、包装、密封和巴氏杀菌等主要工艺加工而成的新一代方便食品。基于欧美、日韩等国家对面类及相关产品的预警信息和出口安全检测数据开展风险分析。输出保鲜湿面存在技术性壁垒和高风险,原料中的农药残留和毒素残留,成品中的铝残留、色素非法添加、微生物污染等为高风险,不同国家具不同的风险。根据产品安全检测结果,提出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主要原料和辅料、食品包装,生产设施设备保障,生产过程控制,加工人员素质,检测质量等为风险管理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