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购置的沙棘油的主要理化指标及感官指标进行全面分析检测:折光指标(n20)1.471;密度d20200.915 6,d4200.914 0;水分及挥发物0.64%;酸价(AV)15.77 mgKOH/g;碘价(Ⅵ)1922.皂化价(Is)1923 mgKOH/g;过氧化值(PV)12.3 meg/kg.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制油过程对大花黄牡丹籽油品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对大花黄牡丹籽油理化特性,氧化稳定性和脂肪酸成分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精炼过程对大花黄牡丹籽油品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碘价在脱色后为140 g I/100 g,酸价脱酸后为0.36 mgKOH/g,过氧化值脱酸后为1.89 mmol/kg,再经脱色后为0.76 mmol/kg,皂化值在脱臭后为182 mg/g,且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折光指数没有明显变化,不存在显著影响;油脂氧化稳定性的顺序为:脱胶油>毛油>脱臭油>脱酸油>脱色油;脱胶和脱臭这两个工序分别对牡丹籽油的硬脂酸和棕榈酸两种成分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成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溶剂法和水酶法提取核桃、扁桃、大扁杏仁等3种坚果油脂的理化性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坚果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比较了加速氧化过程中3种坚果油脂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变化,采用Rancimat油脂氧化仪测定了不同方法得到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发现,油脂制备方法对其理化特性和氧化稳定性均有重要影响,其中,3种水酶法提取油脂的透明度、酸价和风味均优于溶剂法,而氧化稳定性均低于溶剂法,但是不同方法提取油脂的折光指数、碘价、皂化价和不皂化物以及脂肪酸组成等理化特性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加速氧化实验中,油脂酸价变化不大,而过氧化值和OSI变化较大。3种坚果油脂中,大扁杏仁油最为稳定、扁桃油次之,而核桃油最容易氧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溶剂法和水酶法提取核桃、扁桃、大扁杏仁等3种坚果油脂的理化性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坚果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比较了加速氧化过程中3种坚果油脂酸价及过氧化值的变化,采用Rancimat油脂氧化仪测定了不同方法得到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发现,油脂制备方法对其理化特性和氧化稳定性均有重要影响,其中,3种水酶法提取油脂的透明度、酸价和风味均优于溶剂法,而氧化稳定性均低于溶剂法,但是不同方法提取油脂的折光指数、碘价、皂化价和不皂化物以及脂肪酸组成等理化特性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加速氧化实验中,油脂酸价变化不大,而过氧化值和OSI变化较大。3种坚果油脂中,大扁杏仁油最为稳定、扁桃油次之,而核桃油最容易氧化。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辅助正己烷提取法对西藏大花黄牡丹籽油脂进行提取工艺正交设计优化,对其主要理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大花黄牡丹籽去壳样品含油量为(39.51±1.04)%,带壳样品含油量为(28.26±1.22)%;油脂提取最优工艺为处理温度60℃、超声提取时间50 min、超声功率160 W、样品粒度100目、液料比12 mL/g,在此条件下,油脂提取率为(38.24±0.63)%。大花黄牡丹籽油的碘价(153.234±2.963)gI/100 g,酸价(1.521±0.062)mgKOH/g,皂化价(186.398±3.531)mgKOH/g,过氧化值(1.406±0.069)mmol/kg,折光指数(1.470±0.013)nD 20℃,处于LS/T 3242—2014优质水平。籽油中VE以γ-生育酚为主,总含量550.27 mg/kg,β-谷甾醇4.94μg/mL,岩藻甾醇4.33μg/mL,角鲨烯153.67g/mL。共检测出20种脂肪酸组分,主要为油酸、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其中大花黄牡丹籽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6种,占其脂肪酸总量的87.44%,其中含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占41.40%,多不和脂肪酸为3种,占46.04%,亚麻酸占总脂肪酸的29.90%;饱和脂肪酸占其总量的12.56%。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青刺果及其油脂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刺果纯仁率、粗蛋白质、粗纤维素及总糖含量分别为73.7%、26.5%、15.3%和5.2%;青刺果油相对密度、折光指数、酸值、含皂量、碘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0.9245、1.4712、0.18 mgKOH/g、0.02%、78.66 g/100g和1.52 mmol/kg;青刺果油中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15.15%)、硬脂酸(6.85%)、油酸(38.82%)、亚油酸(37.15%)、亚麻酸(1.13%)。上述理化指标均可达到国家食用植物油标准,说明青刺果是一种开发价值极高的木本油料作物。  相似文献   

7.
石榴籽油的理化性质及清除自由基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榴籽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榴籽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并对其理化性质及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榴籽油的主要成分是石榴酸58.68%,二十碳三烯酸15.02%,亚油酸6.06%,油酸6.46%等。理化测定结果表明:石榴籽出油率为23.53%,折光率为1.5168,皂化价为181.67mgKOH/g,碘价为150.9gI2/100g,酸价为0.81mgKOH/g,过氧化值为0.91meq/kg,相对密度为0.906g/mL;DPPH.及.OH最大清除率分别达83.62%和90.16%,可见石榴籽油是值得开发利用的营养保健油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冰糖橙的价值,以冰糖橙种子出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冰糖橙种子油工艺,国标的方法检测其理化性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在超声时间为12min,超声温度为55℃,料液比为1:10(g/mL)的条件下,冰糖橙种子的出油率达到最高为32.49%。冰糖橙种子油为黄绿色,过氧化值为5.24mmol/kg?、酸值为0.85mgKOH/g、相对密度(d2020)0.934、碘值为103 gI2/100g 、折光指数为1.474 5。冰糖橙种子油中含有6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24.46%,硬脂酸5.58%,油酸25.97%,亚油酸40.40%,亚麻酸3.16%,花生酸0.43%。冰糖橙种子油具有较高的营养与保健价值,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植物油脂资源。  相似文献   

9.
对溶剂法提取苹果籽油预处理条件(粉碎度、水分含量、湿蒸处理时间等)进行优化,并应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优化苹果籽油提取条件,得到提取率数学表达式,并预测最大提取率(20.498%)浸提条件为:液料比7.701:1,温度32.143℃,提取时间6.048 h。另对苹果籽油理化性质进行测定:水分及挥发物0.2%,皂化值169.587 mgKOH/g,酸价3.478 mgKOH/g,碘价115.35 gI_2/100 g,并与花生油和橄榄油进行理化性质比较。  相似文献   

10.
张伟敏  邹勇  周斌  钟耕 《中国油脂》2006,31(11):57-59
分析了金银花籽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金银花籽油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金银花籽含22.22%的油,21.43%的蛋白质,15.37%的糖类,13.04%的水分和4.05%的灰分;金银花籽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齐全;金银花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28%。金银花籽油的理化指标为:相对密度d2400.9158,折光指数n201.4796,皂化值180.31mgKOH/g,酸值2.55 mgKOH/g。  相似文献   

11.
张海德  黄玉林  韩林 《食品科学》2009,30(22):298-300
采用硅胶柱层析、气相色谱- 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槟榔油进行分离纯化和成分分析,确定以正已烷-丙酮(8:2,V/V)体系作为槟榔油分离的洗脱液。分离纯化后的槟榔油经GC-MS 测定共有18 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有十四烷酸(肉豆蔻酸)26.08%、十八碳烯酸(油酸)24.20%、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22.70%、十六烷酸(棕榈酸)14.09% 和十二烷酸(月桂酸)7.87%。可见,槟榔油可开发为具有调节血脂、延缓衰老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12.
朱莉  罗士数  张海德  李远颂 《食品科学》2010,31(24):151-154
目的:从槟榔籽中提取槟榔籽油,并测定其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 流体技术萃取槟榔籽油,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对槟榔籽油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超临界萃取的最优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0MPa、CO2 流量20L/h,槟榔籽油的萃取得率为17.81%。结论:槟榔籽油中主要含棕榈酸(9.10%)、亚油酸(15.46%)和油酸(11.26%)。  相似文献   

13.
松籽油的提取及理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开发和利用松籽资源,对松仁的化学成分和松籽油的理化指标、松籽油的甘三酯组分及氧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松仁粗脂肪含量为69.9%,粗蛋白含量为16.6%;松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以上,松籽油相对密度(d240)0.919 9,折光指数(n20)1.477 9,碘值(I)142.8 g/100 g,皂化值(KOH)193.2 mg/g。  相似文献   

14.
以海南产槟榔为实材,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方法提取槟榔子中的精油,并借助气质联用仪分析槟榔精油成分,从气质分析所得总离子流色谱图中共分离出105个峰,利用随机GC-MSSolution工作站美国国家标准谱图库(NIST-MS,2005)自动检索各组分质谱数据,共检出87种化合物并且确定了其化合物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提取所得精油以醇、酸、烷烃类为主,其中醇类相对含量为49.79%,酸类相对含量为17.76%,烃类相对含量8.31%。功能性成分如甾醇、维生素E、反式角鲨烯所占比例较高,为研究槟榔油的生理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技术提取槟榔籽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所提取槟榔籽油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固比对槟榔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恒温模式、提取时间22min、温度65℃、液料比11:1(mL/g)条件下,槟榔籽油的提取率可达14.29%。槟榔籽油脂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豆蔻酸33.50%、油酸20.40%、亚油酸19.19%、棕榈酸15.82%、月桂酸9.51%、硬脂酸1.59%。  相似文献   

16.
对传统工艺烘制的槟榔干果、改良烤炉烘烤槟榔干及食用槟榔片产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苯并芘是影响槟榔产品食品安全的主要因子,烘制方式对槟榔干果中苯并芘含量影响极大,传统黑果烤炉、传统青果烤炉烘制的槟榔干果中苯并芘含量严重超标,但不管哪种烘制方式的制成品中苯并芘含量均未超标;在槟榔产品还可以检出二氧化硫和亚硝酸盐,其含量均在中国相关控制标准内,还不足以引起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针对机器对槟榔点卤出现漏点或者点空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H分量的图像分割方法来识别槟榔。将采集到的RGB彩色图像进行伽马增强再转换至HSV颜色空间,分离HSV颜色空间得H通道图像,再对H分量图像进行Otsu图像分割处理,结合图像形态学和区域生长法去除二值图像中出现的孔洞和小连通区域,最后通过绘制矩形框操作对识别出的槟榔进行标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完整地将槟榔从背景中分割出,且不会出现过度分割或者分割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复凝聚法制备松籽油微胶囊工艺优化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阳  包怡红  赵楠 《食品科学》2017,38(18):229-236
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包埋松籽油制备松籽油微胶囊。考察壁材比(明胶与阿拉伯胶体积比)、芯壁比、壁材质量分数、复凝聚时间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微胶囊理化特性及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籽油微胶囊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壁材比2∶1、芯壁比2∶3、壁材质量分数2%、复凝聚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7.23%。制备的松籽油微胶囊含水率为5.1%,溶解度为98.09%,具有较好的溶解性;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证明了微胶囊的形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微胶囊热溶解温度较高,在室温下热稳定性良好。包埋后的松籽油经加速贮藏实验表明微胶囊化可以提高松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松籽油贮藏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小个体槟榔的识别精确率以及槟榔加工厂的自动化程度。方法:设计并选取Mob-darknet-52作为新型特征提取网络,采用多尺度检测尺寸,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型YOLO算法的槟榔定位与识别的方法。结果:Mob-YOLOV3-SPP对槟榔果实分类的检测精度为94.8%,准确率为94.5%,召回率为95.1%,模型的检测时间为6.679 ms。结论:基于改进型YOLOV3网络的优化算法可以实现密集环境下槟榔果实的快速定位与识别。  相似文献   

20.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rice starch suspensions effected by interactions with pine nut oil fractions were investigated. Oil fractions (crude pine nut oil, glycolipid, nonpolar lipid, gums, and degummed oil) from pine nut (Pinus koraiensis) were prepared by solvent extraction and addition of boiling water. The influence of the fraction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rice amylose solution (5%, w/w) wa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complexing index, absorbance ratio (630/520 nm), colour,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scopic structure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Their effect on rice starch swelling power was also determined. The glycolipid fraction had the highest complexing index with rice amylose. Rice amylose solutions containing the glycolipid fraction exhibited greater pseudoplastic fluid (n<0.7) behaviour, higher colour difference values, and lower absorption ratios (1.64‐1.48) than did those containing other fractions. Hydrated oil fraction (gums) complexed with amylose only poorly, if at all, but amylose solutions containing them ha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similar to those containing the glycolipid fraction. The addition of oil fractions increased the swelling power value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