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金相 《电子世界》2000,(11):24-25
<正> 在前面几期我们介绍了DP801Z单片机控制器的硬件结构及软件指令,使读者对DP801Z有了初步了解。但我想读者最关心的是如何用DP801Z控制一个具体的对象,例如控制电视机、电灯等家电的开关,控制电扇的正、反转等。其实,这一点也不神秘。下面我们以用DP801Z控制小风扇为例,说明实现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自动温控电风扇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单片机设计了电风扇的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了硬件电路与软件设计.利用单片机检测18B20采集的温度,根据温度高低,单片机的P2.7脚输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来控制继电器线圈中能否有电流经过,根据继电器线圈通电时,常开触点闭合,设电流经过时,常开触点保持断开,从而实现自动控制电风扇的起停.该系统改变了传统的手动控制电风扇的起停,根据温度高低实现自动控制,方便于夏天人们晚上睡觉时使用.实践证明该系统可靠性高,工作稳定,成本低,实现了弱电控制强电,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瞿贵荣 《家庭电子》2003,(12):24-24
继电器触点有动合(常开)、动断(静合或常闭)、切换(先断后合)及先合后断四种,其图形符号如表1所示(摘自《电气图用图形符号》国家标准GB4728)。(1)动合触点:继电器释放时,两触点断开,吸合后触点闭合;(2)动断触点:继电器释放时,两触点闭合,吸合后触点断开;(3)切换触点:继电器释放时,中间触点与上触点闭合,与下触点断开。吸合后中间触点与上触点断开,与下触点闭合;(4)先合后断触点:它由三个触点组成,与切换触点的区别是,继电器吸合时,要保证原来分开的触点先闭合,接着使原来闭合的两触点断开,以实现电路不间断切换。继电器触点间隙及触点压力是有一定规定的,不同型号的继电器和不同触点类型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以PR101型继电器为例,有以下特点。(1)触点间隙:动合及动断触点  相似文献   

4.
<正> DP801Z是为单片机入门者开发的一种智能控制器,它体积比较小,用起来很方便。但是,DP801Z有一个缺点就是没有输入程序代码的键盘和显示数据的数码管。《电子世界》杂志今年第8期在介绍DP801Z的文章中曾讲到可以用三种方法将程序写入到DP801Z控制器上,本文介绍其中的第一及第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278.消除不稳定状态的信号检测器图中所示电路,当有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继电器触点闭合.输入数字信号可以由温度控制器.运动检测器.流控传感器及其它类型的检测处理设备等产生.电路用跳接线可以调整接通和关断的延迟时间,以防止输出继电器  相似文献   

6.
继电器箱步进继电器是计算机控制发射机实现自动开关机的关键器件。步进继电器也是电磁继电器,但它和一般电磁继电器的工作方式是大不相同的,一般电磁继电器当线包通电时,它的触点动作,触点会从常开变成闭合或由常闭变成断开。要想维持这  相似文献   

7.
1.一台东芝43N9UXC型背投彩电,开机后,电源指示红绿灯交替闪烁,整机不能进入工作状态。分析检修:开机,经检查发现SR801继电器吸合一下便马上断开,该继电器是控制主电源的交流输入,副电源向CPU 供电,测QA01第(42)脚5V正常,第(43脚复位正常,第⑥脚(POWER-2)5V正常,说明副电源工作正常。再测CPU第⑦脚(POWER-1)无5V电压输出,但开机瞬间第⑦脚有电压输出, 说明故障出在主电源控制部分。测量控制SR801继电器电压,发现F811不通,判定F801有问题。更换F811后,通电试机,故障排除。  相似文献   

8.
在实际的强电电路设计中,通常不用直接用开关而是用继电器的触点来控制电路的通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力开关”和“热开关”,即利用继电器触点来断开电源或是接通电源。当继电器用作电力开关时,在触点开始闭合瞬间以及之后的触点抖动中都产生电弧。电弧会使触点腐蚀,若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可能会导致触点熔结,轻则也会引起相当严重的触点损伤。因此,电弧的持续时间以及电流电压的等级都是决定继电器寿命和可靠性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正> 在普通小型电磁继电器的线圈回路中增加一个辅助触点便成为JQC-3F0型继电器。这种继电器的外形与普通继电器没有两样,其外形尺寸及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该继电器除了具有普通单转换触点(1Z)继电器的所有功能外,最大特点在于能够让辅助触点去控制线圈自保或信号指示、电平输出等,以便让出主触点去控制被控对象(负载),这比在相同条件下使用双转换触点(2Z)继电器价格要低,体积要小。  相似文献   

10.
<正> [例1] 故障现象 通电后无交流电压输出,但电源指示灯亮。 分析与检修 该交流稳压器的电原理图如图所示。由图中可看出,其输出插座有无交流电压取决于继电器J1的工作状态,即当J1处于释放状态时,其常闭触点接通,稳压器有交流电压输出;反之,当J1处于吸合状态时,其常闭触点断开而使稳压器无交流电压输出。继电器J1的工作状态受BG3、R2、W2、R12等构成的过压保护电路的控制。当输入电压过高(高于交流250V)时,电容  相似文献   

11.
交流固态继电器SSR(Solid state releys)是一种无触点通断电子开关,为四端有源器件。其中两个端子为输入控制端,另外两端为输出受控端,中间采用光电隔离,作为输入输出之间电气隔离(浮空)。在输入端加上直流或脉冲信号,输出端就能从关断状态转变成导通状态(无信号时呈阻断状态),从而控制较大负载。整个器件无可动部件及触点,可实现相当于常用的机械式电磁继电器一样的功能。图1是SSR固态继电器原理图。  相似文献   

12.
如附图所示。555定时器连接成一个单稳态电路,其时间常数约为5s。当小偷刚打开点火装置时,555被触发,第③脚输出高电平,使继电器触点闭合,可以启动引擎。别急,约5s后,555定时结束,输出变为低电平。继电器释放,点火装置断开,引擎失效,不能启动。二极管D1和D2在输出降低时防止继电  相似文献   

13.
《电子产品世界》2005,(1B):41-41
Electroswitch公司闭锁型开关继电器(15R)可用于闭锁或重新接通应用,也可用作本地或远程SCADA兼容开关的编程继电器。其应用于电力工业,可断开、闭合并维持多达20个触点(常开/常闭)。该产品的“闸刀和接点(blade-and-terminal)”设计可容纳多个卡组和触点,因此可根据多种具体应用进行配置。  相似文献   

14.
在自来水供水系统中,以光伏发电系统作为水塔的供电系统,采用推挽正激式电路将光伏阵列发出的直流低压电进行升压,经过三相桥式逆变电路后,输出三相交流电压.在该系统中,特别提出了由单片机根据传感器发出的水塔水位信号,指令电磁开关的断开与闭合,从而控制交流异步电机带动水泵向塔供水.  相似文献   

15.
<正> 第八讲 CMOS模拟开关 开关在电路中起接通信号或断开信号的作用。最常见的可控开关是继电器,当给驱动继电器的驱动电路加高电平或低电平时,继电器就吸合或释放,其触点接通或断开电路。CMOS模拟开关是一种可控开关,它不象继电器那样可以用在大电流、高电压场合,只适于处理幅度不超过其工作电压、电流较小的模拟或数字信号。  相似文献   

16.
过去,工程师们为了在音视频切换系统中获得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效果,一般采用多个继电器构成的T型结构(图1)。当S1和S2构成信号通路时,S3打开;当信号通路断开时,S1和S2断开,S3闭合。可以想象用继电器构成一个多选一复用器或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复杂程度--需要很多的继电器、复杂的驱动器,  相似文献   

17.
有一些特殊的电器设备,需要具备停机立即制动的功能时,可以采取附图所示的最简单开关自控电路,它只用三只元器件,具有成本低、性能可靠等特点。工作原理:闭合双联开关K,电路中电解电容C立即充电,继电器J吸合,J受控触点J-1、J-2中的两组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打开),电机得电开始运转工作,停机时,断开开关K,继电器J立即释放,其两组触点则自动复位,此时,电容C上所储电压立即开始通过J-1、J-2的  相似文献   

18.
肖看 《电子世界》2010,(11):42-45
<正> 三、8051单片机的键盘扩展键盘是单片机系统中最普遍的输入设备之一。在一般的键盘中,机械按键是最常见的,接下来的介绍也就只围绕机械按键小键盘展开讨论。机械按键一般为机械弹性开关,一个电压信号的开关对应于开关触点的合、断操作。而通常,由于机械开关触点的弹性作用,一个按键的闭合过程不会马上稳定  相似文献   

19.
卢贶 《电子测试》2020,(10):22-24
低成本PLC控制器以STM32F103R8T6单片机作为控制模块的核心部件,采用输入光耦隔离,输出继电器隔离,实现8路PLC控制器。RS232/RS485通讯接口,实现梯形图下载指令程序,该控制器结构可靠,抗干扰能力强,可使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相似文献   

20.
<正> DP801单片机控制板模块(以下均简称为“模块)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因其在硬件上构成了相对完善的单片机最小系统,具有可供用户使用的十多个输入、输出接口;在管理软件的配置上也尽可能做到了简单实用,其仅有的17条宏指令中包含了输入、输出、延时、显示、跳转、计数及多音阶的音频信号输出等常用功能,因此,该模块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