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辛建军 《陕西水利》2009,(6):147-148
本文通过对段家峡水库灌区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研究,以及对斗渠改制中农民用水协会与斗渠拍卖、管理两种方式的比较,论证了选择农民用水协会的理由.并以灌区两个用水协会的创建与运行为试点,提出了组建协会意义和运作效果.实践证明,在灌区推广用水户参与方式管理,组建农民用水协会是符合灌区发展要求一种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用水管理体制是灌区管理工作的核心,农民用水协会是灌区用水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兴措施。以石津灌区为例,分析了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研究了它的发展过程、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讨论了用水协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总结了石津灌区用水协会的管理经验,对实现灌区末级管理的自我维持和自我发展均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展农民用水协会促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研原州区清水河中型灌区农民用水协会现状,针对农民用水者协会在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在灌区灌溉管理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在近些年的实际运行中发现还存在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专职工作人员、运作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健全、运作困难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助力灌区现代化建设,文章探讨通过以下途经解决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地方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和监督,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在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民用水户协会硬件建设现代化水平;专职专业,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规范化运行,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现代化;健全监督机制,促进农民用水户协会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对孪并滩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乐都县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发鹏 《人民长江》2009,40(5):107-108
分析了青海省乐都县在发展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相关对策措施。实践证明:在灌区内建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农民用水者协会,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农民参与用水管理,不仅可保证灌水及时,而且也可减少违章放水以及水事纠纷等现象,对实现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构建人水和谐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营灌区是凉州区第一个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试点的灌区,自2004年建立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以来,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简要回顾了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取得的一些成效,指出了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和解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民用水户协会是强化灌区田间工程良性运行的有效管理模式之一,不仅能更进一步的深化灌溉管理体制改革,还能理顺用水管理体制,合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为农民提供更好服务,促使泼河灌区走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文章对泼河灌区的概况及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及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姚卫民 《陕西水利》2009,(3):138-139
渭南市港口抽黄灌区自2001年引进用水户参与管理这一模式以来,农民用水者协会在灌区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简要叙述了农民用水者协会在灌区的发展历程,总结取得的一些成绩.分析用水者协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泾惠渠灌区加大了基层用水管理体制改革步伐,大力倡导和积极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广泛吸收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收到了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对灌区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进行总结,分析了协会组建后带来的效果、协会运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灌区加强需水管理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区加强需水管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缓解我国主要灌溉用水矛盾的有效手段.从需水管理的基本要求出发,结合灌区用水实际,分析了灌区需水管理的内涵及面临的挑战,构建了以判断灌区水安全态势,调整供水者供水行为,调整用水者用水行为为流程的灌区需水管理理论框架,提出了建立以公益效益为主、兼顾经营效益的灌区水管单位、完善灌区水价体系和水价政策、建立和完善用水协会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用水者为交易主体并在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水权交易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石头河灌区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五大省直灌区之一,通过对灌区水资源价格管理体制运行现状的分析,指出长期缺乏灵活的水资源价格调整机制,使灌区水资源价格严重背离实际价值,处于无价或低价状态,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资源价格调整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灌区应根据水资源条件、水利工程管理状况和投入的实际,结合群众的收入和社会经济情况,通过建立合理定价机制、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和进一步完善水费计收办法等措施促进水资源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水资源价格管理体制改革的平稳过渡和顺利推进,促进灌区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鉴于芍陂特有的历史地位和非凡价值,挖掘其在治水中的先进性及其对当代治水管理的借鉴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查阅古籍、文献等资料,梳理了芍陂灌排工程管理的历史演变,总结了芍陂在历史上的治水管水大事记,阐述了芍陂的兴衰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的治水经验,明确了灌溉管理在水资源综合管理中的突出地位、“双河长制”在河湖治理的显著效率、退田还湖在促进河湖健康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打造幸福河湖、传承治水文化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引领。以期在芍陂兴废更迭的历史进程中吸取经验,探索灌溉管理与维护制度的发展规律,为当代治水护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钟强 《吉林水利》2011,(6):35-38
本文介绍了灌溉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渠系优化配水模型的一般形式及其求解的一般方法,以及建立的优化配水模型的应用和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灌溉水量配置不合理现象,分析了造成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对进一步研究建立干旱灌区渠系水量优化调配模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生全 《中国水利》2006,(20):49-51
末级渠系水价管理是灌区水价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水价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规范末级渠系水价管理,解决末级渠系水费计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加强灌区水费管理、加快水费改革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兴电灌区末级渠系水价管理实行终端水价的探索,收到了减员、增收、节水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农民用水协会是农村实施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后产生一种新型灌溉管理模式,笔者根据协会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从规范运行管理的角度出发,由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工程管理、用水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和参与管理八个方面介绍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水利现代化特征内涵出发,结合现代化需求,构建以防洪防涝安全、农田水利、水资源配置与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与河湖健康、水管理能力及水利发展保障为六个准则的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以南京水利现代化评价为例,根据指标选取原则,选取30个具体指标对南京水利现代化进行评价,通过层次分析及专家咨询等方法确定评价方法、标准及权重。评价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评价结果与南京水利发展现状相符,可以为将来南京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依据。因此,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前开展的水利现代化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大型灌区移动智慧管理系统研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型灌区具有空间范围广、节点建筑物类型多、特征数据分散等特点,所涉及信息种类繁多且数据量巨大,目前常规人工巡检及测量手段已不能满足灌区信息高效管理和利用的要求。为提高灌区管理信息化水平,基于GIS技术及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了基于GIS的大型灌区移动智慧管理系统框架,并依据灌区常设监测和管理项目,对其系统模块和功能进行划分。以河南省人民胜利渠为例,研发了灌区GIS移动智慧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各遥测站及节点建筑物各项监测指标的变化情况,为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现代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After three decades of rapid increases in investment in irrigation systems, there has been an almost equally dramatic decline in irrigation investment, brought about by relatively low grain prices, rising construction costs and increased concern about the environment. As governments have been forced to reduce their public expenditures, many of them are now instituting programmes to transfer either complete or partial responsibility for management of public irrigation systems to local water use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is transfer process in Indonesia, Colombia, New Zealand and Nigeria. From this sample it can be hypothesized that in countries where governments have had the political will to increase water fees to close to the real O&M cost, the process of irrigation management transfer has been smoother. This reflects the fact that water users are encouraged to take over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reduce water costs. An equally important inducement for water users to accept additional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is better, more dependable delivery services from irrigation agen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