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IMAGIS在校园三维可视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字地图为基础,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IMAGIS,通过地图预处理、三维建模、纹理映射及三维漫游,建立了东华理工学院校园三维景观;并就其在三维可视化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三维流场数据集的整体可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现有数据场可视化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在微机环境下实现的数据场粒子密度模型及显示算法。用此算法产生了三维流场数据集沿主轴方向的半透明可视化图象,由图象可观察到流动形态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以大渡河深溪沟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模拟为背景,尝试将网络编程技术引入到三维可视化仿真研究中。利用法国Dassault System公司开发的CATIA软件建立了大坝三维模型,介绍了仿真模型的构造方法及仿真计算分析步骤。模型的应用实现了施工过程可通过计算机Web界面动态展示和数据查询,模型的成功运用证明了将网络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与仿真计算相结合用于水电工程施工过程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水利工程建模过程复杂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World Wind的水利工程三维建模方法。设计了三维建模流程,基于World Wind搭建三维数字地球平台,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并实现模型在平台上的加载与管理。以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为例,建立可视化环境,开发水库三维模型,并在数字地球平台上实现水库模型的加载与展示。实例表明:基于World Wind的数字地球平台具有较好的扩展性与可视化效果,提出的水利工程三维建模方法能够有效实现水利工程的三维可视化仿真,具有较好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水文地质学本身是三维科学,以往受技术的限制,对水文地质现象和规律的刻画只能通过二维图件,对空间信息采取隐含的存储和表达方式,使得水文地质分析工作变得十分抽象.三维可视化可直观再现水文地质现象和规律的空间特征,同时可辅助水文地质专家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工作效率将大大提高.笔者对水文地质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主要的研究方向和应用领域,阐述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三维协同设计的可视化是其最重要的优势之一,如何合理的利用这一优势,创造出新的工作方式和应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从设计过程中的沟通、设计、出图、展示四个环节,探讨了三维可视化如何为我们的工作带来改变和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7.
水利工程的后期管理和工程监测一直以来都是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借助三维GIS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大坝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建立起一个能科学、直观、逼真地再现水利工程的可视化系统,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监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渠道传统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将地理数据信息化及三维信息模型引入渠道设计中,提出大型渠道设计的新理念,并初步创造了一种相对理想的设计新模式。将该模式应用到济平干渠的设计中来,并将设计流程及结果与传统设计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设计模式在效率和效果上都优于传统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9.
雷达激光点云、无人机摄影测量、水下地形测量等水陆地形测量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水利信息三维可视化的相关研究。该文以Cesium作为可视化平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可视化、数据库等技术,探究水利信息三维可视化方法,构建了水陆一体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对水利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展示,并且支持剖面分析、漫游飞行、淹没分析等交互功能,深层次挖掘水利信息,有效辅助水利研究人员对流域信息的认知与决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水利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开发周期长、客户端安装复杂及展示不便等问题,采用基于WebGL技术的Three.js框架,通过导入由SketchUp构建的三维模型,在浏览器以Web方式实现了水利工程三维模型可视化展示以及实时人机交互,满足了三维模型跨平台展示需求,增强了模型展示效果和加载速度,提升了用户体验.该方...  相似文献   

11.
高晓兰 《西北水电》2010,(5):14-15,25
介绍了数字地形图生产过程、方法、使用软件及质量控制过程。数字地形图地理信息数据结构、数据来源,实现了模拟测绘向数字信息地形图的转变。论述数字地形图生产过程中数据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数字地形图质量控制内容和质量检查的主要程序,数字地形图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有效保障数字地形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地图产品由传统纸质地图发展到电子地图,空间信息的可视化表达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平面到三维,从静态到动态,从实体到虚拟。为克服传统分级统计图法在表现形式、视觉感受存在的局限性,以中国大陆各省区2004—2013年GDP制图为例,探讨了三维动态柱状图的专题地图表达方法,以三维柱状图的高度和柱体颜色2个变量表达2个不同的属性值,合成不同时间点的三维柱状图进行动态显示。结果表明,三维动态柱状图能够较好地反映分区统计数据的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等特征,较其它表现形式更有直观、表现力强、易于理解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数字正射影像图在SCS G2004多用途数字测绘与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由于在移民征地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中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使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也为移民征地、水利水电工程提供先进的测绘保障,更好地为测绘行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知识图谱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发展状况及趋势,以CNKI数据库收录的2 558篇和WOS数据库收录的512篇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文献作为数据基础,采用共著分析和共现分析等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对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学科和期刊分布、高被引文献分布、研究主体分布及研究热点等方面的深入分析,综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分析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领域,国内研究热点主要有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可持续发展、水环境承载力、水安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国外研究热点主要有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承载力、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水质、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5.
数字地图上线型比较和自动切剖面及工程量速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在CAD绘制的数字地图中,常用的各种线型的数据量、尺寸标注、可切断性等异同点,论述了如何 利用数字地形图和CAD技术对其进行转换,并用Visual Lisp编程自动切剖面,计算工程量。  相似文献   

16.
龙虎山旅游电子地图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组件式GIS技术,使用MapInfo公司的MapX控件和高级语言VisualBasic6.0相结合的方法来设计和开发龙虎山旅游电子地图。详细阐述了电子地图的整体框架设计、功能设计、图层和数据结构、界面设计,以及如何实现这些功能。查询功能是电子地图的一个核心功能,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之间的双向查询。通过设计和开发龙虎山旅游电子地图,论述了使用MapX开发GIS具有简单、高效、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夹岩水利枢纽工程面板堆石坝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动静态信息,如何综合集成这些信息,为工程建设管理与大坝运行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是工程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结合夹岩工程特点与需求,研制开发了夹岩数字大坝系统,对大坝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进度等信息进行动态采集,构建了基于B/S模式的大坝综合信息集成平台和三维虚拟模型,动态耦联工程建设信息、三维场景和无人机航拍全景,实现了夹岩大坝建设多源信息的可视化、虚实化管理与数字化归档,为参建各方对工程进行精细管理,以及大坝运行后的健康诊断提供了信息应用和支撑平台,从而为创新工程建设管理手段、打造优质精品工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M模型的河道槽蓄量计算方法与结果可视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用的两种河道槽蓄量计算方法,存在有效计算参数较少,计算粗略及结果不能可视化的缺点。基于DEM模型的河道槽蓄量计算方法,是在矢量化河道地形图上提取带高程信息的图形要素生成河道的数字高程模型,给定计算边界,然 后依据DEM原理计算河道槽蓄量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计算结果精度,而且结果可 以实现三维可视化,能确定槽蓄量分布状况,有利于防洪抗险的决策。   相似文献   

19.
数值地形图的生成及其水文地貌特征评价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数值地形图(DEM)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流域水文模拟的基础, 其精度直接影响模拟结果在没有现成的数值地形图时, 应用人员往往利用传统的地形图来生成它. 本文分别采用Arc/Info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供的哈奇逊法和不规则三角网五次插值法, 对一个实验流域的高程取样点进行插值, 生成了4种不同的数值地形图, 从凹洼分布、流域界定、河网提取、地面坡度和地形指数、以及地面径流汇成等方面, 对它们的水文地貌精度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都能生成由高程点群所反映的地形, 然而由于哈奇逊法能够结合流域的河网结构及其具有物理基础的水文地貌加强法来处理凹洼问题, 因此大大地提高了其所生成的流域数值地形图水文地貌特征精度.  相似文献   

20.
数字流域研究平台建设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兴奎  张尚弘  姚仕明  郑钧 《水利学报》2006,37(2):0233-0239
本文建议数字流域研究平台的建设,应是在三维虚拟仿真场景的支撑下,以原型观测的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为基础,以实体模型试验为纽带,以数学模型计算为工具,复演流域的历史进程,研究流域的现状,预报流域的未来发展。文中重点对综合研究方法的协调进程和虚拟仿真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对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了建议,以都江堰为例探讨了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