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居住区的景观水体以其独特、多样性的表现形式成为城市居住区的亮点,但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限制小区水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山东省是资源性缺水大省,利用雨水补充景观水系水源已是势在必行.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山东省居住区雨水用于景观水系的可行性,介绍了居住区雨水收集和处理的方法及过程,论证了利用选择、搭配合理的水生植物群落的人工湿地处理后的雨水,不但可以有效的补充居住区景观水系的水源,节约水资源及居住区建设、管理资金,还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丰富居住区的景观内容,提高居住区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雨水利用以其处理成本经济、处理方法简单等优点,成为一种新的可利用水资源.对雨水作为景观用水补充水源的水量、水质、处理工艺分析,用于人工湿地为主的生态法景观水体水质保持技术.将雨水资源应用于补充城市景观用水,对缓解供水紧张和节约用水有着重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前景.  相似文献   

3.
利用雨水作为景观用水水源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介绍了景观用水的现状,分析认为影响景观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是藻类。用工程实例论证了利用屋面和道路的雨水作为景观用水补充水源的可行性,并提供了雨水收集、处理的设计参数和直接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4.
聚福园景观用水的循环处理与雨水利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南京聚福园小区为例 ,阐述了在城市建设中利用、集蓄雨水的可能性。结合景观用水的循环回用 ,给出了集蓄雨水作为景观用水的补充水源的可回用量、收集方法、处理工艺 ,以及雨水利用范围 ,并分析了运行维护费用的构成及年节水量。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小(344m3),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变化量大.水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形地貌的复杂性决定了集中水源无法为全省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分、足够的水资源需求.根据有关技术文件、规范的要求,山东省的农村雨水利用区主要是指年降雨量大于250mm,无条件兴建大、中型水利工程,无地下淡水可供利用,有雨水集蓄利用条件的地区.在新的治水理念的指导下,修建水源工程要考虑流域和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山东省的自然特点和农村饮水、高效用水的需要,加强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探索雨水利用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2008年,石景山区17项雨水利用设施共收集雨水30多万m^3用于绿化和景观用水,有效地节约了自来水资源。石景山从2005年开始陆续在机关单位、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建成17项雨水回收利用工程,回收的雨水作为绿化灌溉、喷泉景观和观赏鱼池的主要水源。  相似文献   

7.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明确提出,景观用水不采用市政供水和自备地下水井供水,绿化用水、洗车用水等非饮用水要求采用再生水或雨水等非传统水源,绿色建筑项目的雨水利用就成为必然。针对广西地区(大部分属富水地区)绿色建筑的雨水利用用途、雨水处理工艺、经济、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北京某学校雨水利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北京市某中学为例,介绍一种学校雨水利用的方法。根据校区水量平衡计算结果,对利用校园内汇集的雨水作为冲厕、绿化和景观用水等进行设计;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雨水径流的污染进行控制,保障所利用雨水的水质达到要求,并采用生态净化的方式,使学校景观水体循环起来。虽然雨水利用工程投资较高,但其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城市雨水是继再生水、海水之后,又一可供开发的新水源。雨水作为一种非常规水源,已成为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的重要水资源之一。城市雨水利用可实现新的水资源开发、减轻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系统的压力、减少水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不仅具有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具有相当大的经济效益。雨水就地入渗或拦蓄,不仅能对雨洪水水量起到调蓄作用、削减洪涝灾害,同时还能补充地下水、减缓地面下降。讨论了天津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及雨水利用的必要性,分析了雨水水质、雨水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沈阳市浑南新区慧缘馨村小区为实例,建立了雨水资源化体系,进行雨水资源化设计、水景观系统设计和水量平衡计算。重点引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作为雨水资源化的调蓄设施,进行湿地水质分析,探讨利用湿地内汇集的雨水作为城市生态用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水量、水质、景观水面面积占城区的比例、生物多样性、单位水面面积受益人口、景观水工程供水成本、景观水工程相对城区的地理位置、综合功能等方面对山东省济南大明湖、聊城东昌湖、滨州四环五海、南四湖、临沂小埠东橡胶坝、潍坊峡山水库进行了城区景观水半定量评价,进而评价出景观水项目发展的优劣,从而为山东省景观水建设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济宁市对雨洪资源最大化利用进行了有益尝试,探索出"养、蓄、用"三位一体的雨洪资源利用模式。养:实施生态修复,实现水源涵养;蓄:推进工程建设,实现雨洪拦蓄;用:优化水资源调度,实现高效利用。在雨洪利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了雨洪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再生水回用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景观修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京、天津等中国大城市淡水资源的紧缺加剧,再生水已成为城市景观用水的重要的水源之一。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城市水体比天然河流、湖泊更容易发生富营养化问题。因此,保障水体水质达到相应的功能要求,研究水质净化与维持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景观修复手段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具有生态可持续性的优点,而且维护成本较低,并能创造充满野趣的生态景观,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探讨了人工湿地技术、水体系统优化设计、水生生物调控技术等景观修复措施的应用,从源头补水处理,景观水体系统合理设计,景观水质、效果控制和维护三个方面入手,改善再生水回用的富营养化状况,重塑自然生态的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4.
黄佳  徐晨光  满洲 《人民长江》2019,50(2):115-121
为研究山东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现状,缓解山东省用水压力,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水资源二级账户;同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选取了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中的相关指标,利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软件,分别对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水资源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受农业用水的影响最大,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降水的影响最大,城市设施水平对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具有正面效应。因此,为了提高山东省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即应要改变农业灌溉方式,调节生产生活方式,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从而使得雨污资源化。  相似文献   

15.
以某住宅小区景观湖水质控制方案为例,介绍人工景观湖补水水量计算,补水人工湿地处理方案,人工景观湖生态工程措施以及人工景观湖运行管理,为今后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代平  严华 《人民长江》2011,42(24):17-20
针对现有雨水情系统存在稳定性、可靠性和智能性方面的问题,基于Saridis提出的智能控制理论,设计了分层递阶雨水情信息系统。该系统在现有两级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专门处理雨水情信息的嵌入式设备,搭建了遥测终端与雨水情应用平台的联系桥梁,使遥测终端和雨水情应用平台分工、功能更加明确,新系统提高了原有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可根据任务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并及时更新决策方案,因此,智能化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缺水城市大型缓流景观水体水环境容量小、水质易恶化问题,提出了利用水环境容量总量动态控制模型进行水质管理的方法。以天津渤龙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研究。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渤龙湖自然水环境容量无法容纳污染物输入总量的要求,而水体循环净化系统按照设计负荷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剩余水环境容量。利用模型对渤龙湖水环境容量总量动态控制结果表明,在水体达到IV类水质标准的同时,优化后水体循环净化设施水量负荷可降低46.1%,且水环境容量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在水资源长期短缺的北方地区,拦河蓄水形成的串联型河流坝式景观水体几乎在每个城市都可以看到。为计算维持这种以水景观为主的人工河流生态系统基本健康的最小需水量,以滹沱河水环境修复段为例,构造描述"串联型坝式景观水体"水质、水量变化的综合数学模型,提出了水质、水量相结合的河流坝式景观水体生态需水补水方案。结果显示:75%频率降水情况下,滹沱河水环境修复段现状水平年最小需水量为3 450万m3,并给出了明确的补水时机和补水量,为北方串联型河流坝式景观水体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9.
半干旱半荒漠地区沙柳周边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与植被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系统中两个相互依存和影响的重要因素.土壤水分是影响沙地植被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之一.通过对半干旱半荒漠地区主要植被沙柳根系发育区域内土壤水分的测定,分析了植被周围土壤含水量在水平、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以及土壤含水量与日照、降雨、沙坡位置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雨引起沙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增加;65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偏小;根系的分布使得植株下方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水分和植物根系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