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控制特厚煤层沿空掘巷围岩变形,保证巷道服务期间安全稳定,结合马道头煤矿8211工作面5211回风巷地质条件,分析了留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变形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沿空巷道顶板及煤柱控制方案。试验表明,采用"锚索-槽钢组合支护+帮部高强锚索支护"的联合支护技术后,沿空掘巷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巷道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2.
《煤》2021,30(8)
为保障15106回风巷沿空掘巷期间围岩的稳定,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进行煤柱合理宽度的分析,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确定煤柱宽度为6 m。基于6 m煤柱下煤柱应力及裂隙发育特征,结合巷道的地质条件对沿空掘巷期间的锚网索支护方案进行设计,并在支护方案实施后进行围岩变形量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5106回风巷在6 m煤柱和现有支护方案下,围岩变形量较小,满足回采巷道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常顺煤矿9105进风巷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对受强烈动压影响巷道围岩的破坏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了9105进风巷围岩变形控制技术对策,制定了高预应力强力全锚索支护方案与支护参数。9105进风巷支护试验结果表明:高预应力强力锚索支护技术对强烈动压巷道服务期间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显著,提高了常顺矿煤炭资源利用率,为矿井后续强烈动压巷道的使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潞宁煤业22106回风巷围岩特征和维护的技术难点,模拟研究了煤柱宽度为6m及动压对沿空掘巷的影响,掌握了该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规律。基于高预应力强力支护理论和控制原则,提出了控制关键技术,利用FLAC软件优化控制方案,确定了合理的支护参数,并在井下进行工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支护方案有效地控制了小煤柱沿空掘巷巷道的变形,保证了巷道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5.
《煤矿安全》2017,(12):191-194
不同时期巷道全断面尺寸检测能够揭示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演化规律,为巷道支护设计和围岩控制提供依据。但对于非对称大变形巷道,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难以准确表征巷道变形特征。以某矿141511回风巷为工程背景,采用YJDM3.6矿用激光巷道断面检测仪对回采阶段不同位置断面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回采过程中,3 m宽窄煤柱沿空掘巷段和25 m宽大煤柱掘进段巷道断面均呈现非对称大变形特征,断面收缩率达65%~69%;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离工作面越近,141511回风巷非对称大变形趋势越发明显,且窄煤柱帮变形量明显大于实体煤帮变形量,巷道围岩控制应重视窄煤柱帮支护;YJDM3.6矿用激光巷道断面检测仪对非对称大变形巷道变形量快速检测及特征分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上社矿15502进风巷受动压影响围岩帮部变形量大的特点,分析了动压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理,提出了动压回采巷道全断面长短锚索强帮护顶支护原理,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结果,最终确定了上社煤矿15502进风巷最优支护方案。本支护方案以全断面长短锚索强帮护顶支护原理为指导思想,以高预应力长短锚索为关键技术。矿压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案可有效地控制动压回采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7.
刘文伟 《煤》2020,29(4)
为保障新元矿9105进风巷大断面松软围岩的稳定,针对巷道围岩特征,提出采用高强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并对支护方案进行了设计。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支护方案后,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变形量较小,满足了巷道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新庄孜煤矿62310回风巷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原巷充填材料的选取和充填工艺流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无煤柱掘巷的围岩控制方法,采用高强度锚杆、锚索、中空注浆锚索和钢筋网联合支护,选择合理的充填墙体强度和宽度,有效的控制了无煤柱掘巷的围岩变形和顶板离层。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在1400m的掘巷中布点进行实测,实测数据为:巷道顶板变形量在30~50mm之间,顶板离层量小于20mm,巷帮变形量在40~50mm之间,观测数据表明巷道支护效果良好,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煤柱沿空掘巷巷道围岩发生塑性变化后,煤体松软破碎、支护困难的情况,以某矿3204工作面风巷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研究得出了小煤柱沿空掘巷巷道破坏机理及巷道围岩控制关键技术要点,提出了“高强度锚杆+锚索+液压抬棚”的联合支护技术,并进行现场试验。实践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地控制塑性小煤柱沿空掘巷巷道围岩变形,提高围岩承载能力,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巷道围岩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在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最小应力原理确定了东怀煤矿3I01工作面进风巷沿空掘巷小煤柱宽度.同时,针对软弱顶底板条件下沿空掘巷小煤柱护巷围岩变形特征和应力场分布特点,提出了以控制"大结构"稳定为核心的锚杆、金属网、H型钢带、锚索和桁架锚索的非对称联合支护技术.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应用验证了小煤柱宽度的合理性以及提出的技术对软弱顶底板沿空掘巷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的可靠性,对软弱顶底板条件下的沿空掘巷及其围岩控制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湖南第一工业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某储配煤基地工程概况,主要包括系统能力设计、受煤系统设计、储煤系统设计、配煤系统设计以及装车系统设计等,详细描述了各系统的主要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宁超  杨振宁 《煤》2011,20(2)
文章通过对陕渑煤田区域地质和煤层发育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区内二1煤层聚煤特征、厚度变化规律和影响二1煤层聚煤特征及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聚煤环境和后期构造形变。该研究对区域煤炭资源预测评价及煤田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煤化工基地原料煤配煤中心一期工程的设计概况,主要包括系统能力设计、卸煤系统设计、储配煤系统设计、输煤系统设计、配煤专家系统设计及建构筑物设计等,详细描述了各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设计特点和操作方法等。配煤中心一期工程的建成投产,为其它大型煤炭储配煤工程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云南瑞气化工有限公司15万t/a二甲醚项目采用碎煤加压气化(鲁奇炉)工艺技术,煤种选用云南小龙潭褐煤。设计就其备煤的筛分、破碎、输送等进行了系统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炭液化技术发展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煤炭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的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该领域的一些新理论、新观点及其前沿技术,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在该领域技术研究开发的方向,阐述了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临涣选煤厂结合生产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煤质管理工作,提高了煤炭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郑继荣  张俊  张苗苗 《煤矿安全》2012,43(10):170-173
结合焦作煤田煤层渗透率的现场测试结果和实验室测试结果,分析了煤体结构、煤层裂隙、构造作用、煤化程度、煤岩组分和煤层埋深6个控制因素对煤层渗透率的影响,预测了焦作煤田的煤层渗透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与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相关的煤质指标,着重就煤阶指标、煤岩指标、反应活性指标和环境指标等对煤液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并探讨了不同煤质对煤液化工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薛锋 《煤炭技术》2013,(6):98-99
选煤工艺作为煤矿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各选煤厂关心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上述问题,对我国的选煤设备与技术做出了相关研究,首先对我国选煤工艺的发展做出了介绍,然后阐述了我国选煤工艺中的相关设备的应用,最后对我国选煤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大量调研讨论基础上,首次构建了包括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烯烃(MTO)、煤制甲醇4种工艺路线的较为完整的煤制油化工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实际调研国家能源集团内外企业相关煤制油化工项目运行数据与在建和规划的新建项目设计数据、大量对标分析和专家论证研究,确定了煤制油化工建设项目技术经济指标参数的合理取值。提出了可供决策参考的决策指标与参数,构建了用于投资建设项目评估的建设指标与参数,参数取值充分考虑了国家政策、规范与相关标准对项目建设规模、能效、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体现了煤制油化工项目建设、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先进理念。研究成果可为煤制油化工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决策及项目建设、项目评估提供支撑依据,也可为国内其他相关企业煤制油化工投资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