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庆油田葡南地区葡萄花油层裂缝定量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单井交叉式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岩心的差应变和声发射地应力测试资料对葡南地区的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应用3D Move软件对该区储层裂缝进行了定量研究。古应力场研究表明,该区燕山晚期的构造应力场为近E—W向水平挤压应力为主,平均最大主应力值为584MPa;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应力场为NNE—SSW方向水平挤压应力,平均最大主应力值为48.1 MPa;葡萄花油层现今最大水平地应力的范围在24~37MPa之间,最小水平地应力的范围在21.1~28.7MPa之间,最大主应力方向分别为NEE—SWW向。3D Move的裂缝预测和开启性研究表明,研究区裂缝发育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裂缝主要分布在Pu381井—Ao356 67—Ao402-61一带、Ao344-14井区、M701井区、M6井区、M403-M405井区,裂缝发育方向以NNE、NWW两组;NE方向发育的裂缝开启性好于其他方向的裂缝;Pu381井区、Ao402-61井区及M403-M405井区以南区域裂缝开启性最好。预测的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葡西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砂体,既有岩性纯、孔渗好的储层,又有含泥、含钙、薄互层的储层。针对该地区储层的特点,选择了反映储层特征的电阻率、孔隙度、产能指数、含油饱和度等8项参数,将测井、录井资料有机结合,通过对储层下限值的确定,建立了3种油水层解释图版。根据测井、录井资料的特点,从单井原油地质储量入手,应用含油饱和度与油层有效孔隙度及有效厚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油层产能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肇35区块葡萄花油层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研究区岩性数据、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压汞实验资料的统计分析,对储层的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该区块葡萄花油层为中孔、中-高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包括正常粒间孔隙、缩小粒间孔隙和粒内溶蚀孔隙。该区储层具有较低的排驱压力和毛细管压力中值,微观孔隙结构发育良好,属于中-粗孔喉。根据孔隙度、渗透率、排驱压力、孔隙喉道半径平均值与进汞饱和度5个参数,将该区储层分为4类,即大孔粗喉道孔隙类型、中孔中喉道孔隙类型、中小孔小喉道孔隙类型和小孔微喉道孔隙类型,评价结果分别为好、较好、一般和差储层。储层物性主要受到沉积条件、压实作用以及胶结作用影响,其中以沉积作用为主,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物性条件最佳。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北部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古龙地区葡萄花油层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分析化验资料,对该区葡萄花油层储层内岩石矿物成分、物性特征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属于中、低孔-低、超低渗透性储层,岩石以长石砂岩为主,具有高结构成熟度、低成分成熟度的特点,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为主.根据行业标准划分出四大类九小类储层,储层性质主要受粒度、填隙物、深度及沉积环境的影响.其中Ⅱ类、Ⅲ类储层为葡萄花油层有利目标优选区.  相似文献   

5.
目前储层预测方法多样,不同储层预测方法均存在自身的优缺点、适用对象及应用条件。但在储层纵向非均质强,横向变化较大的地区,无论单独采用哪种方法,储层预测的结果总体不确定性均较大。为此,以沉积微相研究成果为指导,从落实区到不落实区,采用分层次的、有重点的多种储层预测方法组合的精细储层预测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该方法应用于英台地区葡萄花油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葡南油田砂体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南油田的储层具有厚度薄、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井间砂体预测难度较大.因此,采用基于模型的高分辨率薄互层地震反演方法并结合地下地质条件,对松辽盆地葡南油田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进行了波阻抗反演.在此基础上,应用GDI定量解释与分析系统对薄层砂体进行了预测及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葡Ⅰ油组的单层平均厚度超过1m的砂体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与此同时,结合构造、沉积环境分析方法对新发现的部分油气圈闭进行了综合评价,为葡南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庆长垣南部葡萄花油层储层预测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大庆长垣南部葡萄花油层高泥、高钙、砂泥岩薄互储层的特点,以建立油层组级层序地层格架作为反演约束的前提条件,结合时频分析、中频井约束波阻搞模型反演和高频非红性拟测井参数反演,并以钻井、测井和油田生产资料为基础建立地质模型,对砂、泥岩薄互层进行横向综合预测,从而实现从低频到高频,从宏观到微观,从地层组、耗支组到单油砂体,依次刻画薄互储层目的。此项技术可以预测出1.0~3.0m的陆相泥、高钙、砂泥岩  相似文献   

8.
针对松辽盆地朝长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不清的难题,利用烃源岩评价、油源对比、疏导体系、油水关系、油藏类型以及油藏控制因素分析等技术方法,对葡萄花油层油气来源、成藏特征、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葡萄花油层原油主要来自西部的三肇凹陷和东部朝阳沟阶地局部地区青一段,还有一部分来自下伏扶杨油层;区内断裂可以分为油源断裂、疏导断裂和封闭断裂,其中疏导断裂在研究区中广泛分布;西北砂体主要为内前缘河道砂,东南部主要为外前缘席状砂,西北部砂体的储集性和物性好于东南部。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油源断裂和砂体共同控制,成藏模式主要有“近源成藏”模式和“上倾成藏”模式两种。对朝长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的研究,对下一步葡萄花油层确定勘探目标和储量预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姚冰  刘红梅 《录井工程》2010,21(1):22-25
宋芳屯地区葡萄花油层储集层物性较差,水动力活跃、油水关系复杂,录井解释评价难度较大,解释判准率不高。针对该地区特点开展研究,分别建立了4种录井单项技术解释标准及解释图板,通过应用多项单种技术及资料分析,形成了适合宋芳屯地区葡萄花油层特点的油水层综合定量解释评价方法,并在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综合解释判准率达到89.5%,比原来提高了9.7%。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属性定量分析、波阻抗反演及厚度预测等技术对建南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开展储层预测工作。建南地区石炭系黄龙组地层在晚石炭世末期曾遭受云南运动强烈的古岩溶作用(风化剥蚀),区内石炭系黄龙组残余厚度一般在0~50m,石炭系黄龙组是重要产气层系,储层类型以溶蚀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为主,局部发育孔隙-裂缝型,属于中孔、中渗储层。石炭系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潮间带、潮上带,研究区局部残余石炭系黄龙组,一般黄龙组残存就发育储层;岩性以白云岩、角砾岩和灰岩为主;白云岩类是工区石炭系最重要的储集层,其储集物性比灰岩类储层物性要好的多,在白云岩中又以针孔白云岩储集物性最好,其次是角砾状云岩、结晶云岩,颗粒云岩物性最差。灰岩类储层中以角砾状灰岩较好,颗粒灰岩和结晶灰岩较差。石炭系黄龙组储层的双侧向电阻率为高电阻率背景下的相对低值,自然伽马为低值,与上下泥岩围岩相比,具有声波时差小、密度大、中子孔隙度大等特征。通过深入分析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地震响应特征,发现当TP1底部存在双强相位时,黄龙组地层存在,地震振幅强弱与黄龙组地层厚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利用地震属性及波阻抗反演技术同时确定地层厚度,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吻合。在工区东北部,储层连片发育且厚度较大,平均厚度20m,已在其高点上的多口井获得工业气流。  相似文献   

11.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以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为主,砂体多呈短条带状及透镜状,平面上错叠连片,纵向上与泥岩成薄互层,单层厚度薄,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性强;为了提高这类储层地震预测精度,采用了砂体分类综合预测技术。综合利用探井、评价井钻井资料,根据钻遇的储层厚度进行砂体分类;结合地震构造、沉积等寻找砂岩发育最优区,优选部署井位。根据研究结果,累计部署井位106口,钻遇砂岩成功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SD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薄砂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石炭系卡拉沙依组砂体的埋藏深度一般小于5000m,厚度一般小于10m,且横向变化较大,地震资料不能区分砂泥岩,因此储层描述困难。针对这些特点,探讨了卡拉沙依组薄砂体的预测方法。从井震关系研究出发,利用岩石物理参数,优选对薄砂体敏感的参数;通过试验分析对比,优选以自然电位反演方法为主的储层预测技术,提出了针对石炭系卡拉沙依组薄砂体的预测方法;在SD地区利用该预测方法进行了砂体展布描述,并预测了有利储集体,后得到了钻井证实。  相似文献   

13.
刘强 《复杂油气藏》2012,5(4):38-42
在三角洲前缘沉积背景下形成的砂泥岩薄互层,决定了英台-大安地区葡萄花油层具有发育大面积错叠分布岩性油藏的地质条件。本区岩性油藏具有砂体规模小、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布复杂、地层水矿化度较高等特征。寻找储层物性好的含油砂体已经成为制约该区评价工作瓶颈问题。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反应岩性油藏特征的有效厚度、试油产量、碳酸盐胶结物含量、渗透率、变异系数等参数,运用最大值标准化法对储层进行综合分类评价,优选Ⅰ、Ⅱ类区块作为评价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发挥储层预测多学科的综合能力,对构造建模约束地震反演的作用和构造建模在储层反演与地质建模的区别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实现构造建模约束地震反演的4个关键环节,即井-震联合小尺度构造解释、合理设计地质框架、不同尺度网格设计和曲线均一化处理。以大庆萨尔图油田南八区萨Ⅱ7-12沉积单元为例,通过与未进行构造约束的地震反演对比,总结出构造建模约束下地震反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①能够提高砂体识别的准确程度,尤其是定位河道砂边界位置效果显著,采用“井点定相、切片组形”的方法,完成了井震结合沉积微相的修正;②明确主力厚油层及主力砂体接触关系,增加断层附近预测的细节,尤其是断裂两侧砂体明朗化,有利于指导剩余油的挖潜。因此,构造建模约束地震反演技术能够降低反演的不确定性,对油田后续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s are often missed in logging interpretation because of their resistivity close to or below the resistivity of nearby water layers. Typical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past few years in the Putaohua reservoir of the Puao Oilfield in the south of the Daqing placanticline by detailed exploration. Based on a study of micro-geological causes of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s, the macro-geological controll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through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f regional depositional background,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oil-water relations combined with core, water testing, well logging,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Putaohua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s in the Puao Oilfield were controlled by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sedimentary facies, diagenesis, motive power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acidity and alkalinity of reservoir liquid. The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s caused by high bound-water saturation were controlled by deposition and diagenesis, those caused by high free-water saturation were controlled by structural amplitude and motive power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ose caused by formation water with high salinity were controlled by the ancient saline water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faulted structure and those caused by additional conductivity of shale were controlled by paleoclimate and acidity and alkalinity of reservoir liquid. Consideration of both micro-geological causes and macro-geological controlling factors is important in identifying low-resistivity oil layers.  相似文献   

16.
在对古龙凹陷葡萄花油层油气成藏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岩石物性测试、压汞、恒速压汞、密闭取心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定量、半定量地研究了葡萄花油层低饱和度油藏的成因。研究表明:葡萄花油层孔隙结构差,油气运移毛细管阻力较大,原油驱替水不充分,是低饱和度油藏的主要内因;地层较平缓,构造幅度低,小于油水过渡带的高度,是形成低饱和度油藏的强化因素;油藏构造调整导致早期油藏遭到破坏、晚期油藏分异不充分是低饱和度油藏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大庆外围油田中高渗葡萄花油层高含水开发阶段保液困难较大的问题,优选储层条件较好的A区块,通过取心资料分析、室内实验论证、开发区块对比、公式推导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注采参数优化研究,明确了含水在70%以后仍有近一半的剩余可采储量,适合提高采液速度。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渗葡萄花油层高含水期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应达到0,4~0.5PV以上,注入速度要保持在0.04PV/a,采液速度应达到3.8%以上。典型区块试验后,注采结构得到改善,油井产液量和产油量上升.油井生产时间延长,提高了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尚家地区储层分布严重制约了该区岩性油藏的精细开发。以岩心和测井分析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尚家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等相标志的综合研究,确定该区为河控三角洲相沉积,并进一步细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决口河道、溢岸砂、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席状砂六种沉积微相。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利用模式预测法对该区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进行刻画,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同时,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分流河道为该区含油性最好的储层,从而为该区岩性油藏的进一步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顺托果勒北区块东河砂岩薄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河砂岩储层是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主要的油气勘探层系,受多期地质运动的影响,东河砂岩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厚度薄,横向变化大,预测比较困难。顺托果勒北区块勘探程度低,没有钻井,没有三维资料,二维测网密度低。根据构造演化史分析,顺托果勒北区块应与相邻的哈得逊油田有相同的构造演化特点,油气成藏特征也应基本相似。为此,利用周边地区的测井资料在顺托果勒北区块进行了波阻抗反演,利用反演结果对东河砂岩的展布特征进行了描述,划分了东河砂岩发育的有利区域。利用频谱成像技术对东河砂岩地层厚度与调谐频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东河砂岩的最佳调谐频率,并通过区域频谱成像处理资料沿层进行了能量追踪,对东河砂岩厚度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范围进行了解释。在顺托果勒北区块,利用频谱成像技术和波阻抗反演技术对东河砂岩储层进行了预测。结合构造解释结果,优选出一个面积和厚度较大的圈闭,部署了顺托果勒北区块第1口探井,并在深度5483m钻遇厚度为40m的东河砂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