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导体消雷器的特点 导体消雷器是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种新型防雷害装置, 它通过本身的结构功能,可以改善雷云电场在消雷器附近空间的分布状况、当雷云电场接近时,消雷器的多根导体尖端上产生异性电荷,与雷云电场相互作用,将雷电先导首端电荷予以中和,从而消除发生在消雷器附近的下行雷电先导的发展,并抑制绝大部分上行雷电先导的形成,使其不致形成对地雷击.这就是导体消雷器的主要特点.它与传统的避雷针(线)是完全不同原理,导体消雷器是主动去消除雷电和驱雷,雷击可以避免,而传统的避雷针(线)是主动去迎雷、引雷,雷击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2.
由于雷云负电的感应,在地面与雷云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当某处积聚的正电荷密度很大,激发的电场强度达到空气游离的临界值时,雷云便开始向下方阶梯式放电,称为下行先导放电。当这个先导逐渐接近地面物体并达到一定距离时,地面物体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尖端放电,形成向雷云方向的先导并逐渐发展成上行先导放电,两者会合形成雷电通路,并随之开始主放电,发出强烈的闪光和隆隆的雷声。  相似文献   

3.
关于“消雷”可能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人们认识到避雷针的作用并不在于“中和”雷云的电荷,而是把雷电引向自身以保护周围的物体,即:不是“消雷”而是“引雷”。 然而,自从美国LEA公司宣称发明了所谓“消散系统”以来,上述避雷的基本概念似乎又面临着挑战[文1]。是否真有可能利用在雷云电场中“消雷器”产生的电晕电流去中和或者部分地中和雷云电荷,从而减轻甚至消灭雷击呢?所谓“消散系统”是否和常规避雷针有本质的区别?这些便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这不仅涉及到防雷概念的  相似文献   

4.
架空输电线路防绕击避雷针接闪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避雷针接闪体的引雷性能,采用雷云板模拟雷云对装有防绕击避雷针的地线放电,统计雷云板对防绕击避雷针的击闪概率,对比分析了不同结构、不同材料防绕击避雷针的接闪性能。试验表明,针形铜避雷针闪络率较环形铜避雷针接闪率更高,引雷效果更优,而针形铜避雷针和针形钢避雷针的接闪性能一致。研究结论对线路雷电绕击的实验室模拟方法以及防绕击措施的改进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装了避雷针为啥还遭雷击许多人都认为,装了避雷针就可以万无一失保证安全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是避雷针入地回路不畅。如果接地系统发生了断路或虚焊,雷击就无法向大地放电,而使建筑钢筋带电。二是避雷针发生反击过压现象。在雷电的冲击电压作用下避雷...  相似文献   

6.
根据山区雷电活动的特点,在雷暴运动的路径上装设独立避雷针(线),以放电消除雷云电荷和吸附低空掠过的云团中的电荷,从而减少局部地区的雷击,称为区域性防雷。  相似文献   

7.
1电力通信系统雷击的形成及人侵途径1.1雷击的形式雷击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1)直接雷击是指雷电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电能效应、热效应和机械力对物体造成危害。(2)感应雷击是指雷电放电时,在附近导体上产生的静电效应和电磁感应,由此产生的放电效应使金属部件之间产生火花,称为感应雷击。1.2感应雷击的入侵途径(1)变电站的避雷针感应产生的雷击电流经过避雷针导地时感应到市内通信传输线上。  相似文献   

8.
马宏达 《电网技术》1995,19(7):43-46
根据山区雷电活动的特点,在雷暴运动的路径上装设独立避雷针(线),以放电消除雷云电荷和吸附低空掠过的云团中电荷,从而减少局部地区的雷击,称为区域性防雷。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雷云电场作用下地面目标物尖端电晕放电过程及其形成电场条件,设计了板棒分离式板-棒板放电电极结构,模拟雷暴电场作用下避雷针尖端附近电场的空间分布,与实验回路、观测系统共同构成了模拟雷暴过程避雷针尖端放电实验综合观测平台。实验获取了雷云背景电场下棒电极尖端电晕放电过程与不同类型电晕的放电特征。根据实验结果,得出了板-棒板间隙下不同电晕类型形成的电场判据,可为雷暴过程中避雷针的电晕空间电荷对防雷性能影响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问与答     
卫星地面天线的防雷与接地——答读者问问1:雷电是怎样形成的?答:雷电放电是带电荷的雷云引起的放电现象。在某种大气和大地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雷击避雷系统时室内配电线路的分流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 PSCAD/ EMTDC软件计算分析了雷击建筑物时雷电流在室内配电线路中的分流状况 ,对配电系统不同接地方式、供电方式及模型参数变化的分析的结果有利于合理选择避雷器通流容量等参数  相似文献   

12.
通过火箭引雷试验记录了避雷针和半导体消雷器两种防雷装置在雷电下接闪 (包括回击 )的图像、地面场强、回击次数及最大雷电流幅值数据 ,试验及分析表明 :避雷针对雷电闪络的通道有吸引作用但其保护角 <4 8°;消雷器的半导体长针在接闪过程中可自动并联放电和沿面闪络。  相似文献   

13.
利用雷电参数划分深圳雷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雷电定位系统记录的深圳地区近8年来雷电活动数据,对深圳地区1999-2007年的雷电活动日、地闪密度、雷电流幅值等雷电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典型雷电参数的分布特征,并绘制了深圳地区雷区分布电子地图.通过与深圳电网110~500 kV输电线路多年运行结果进行比较,所绘制的雷区分布图同深圳电网输电线路雷击故障跳闸实际运行经验基本吻合,可用于指导深圳地区新建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及已运行线路的防雷改造.  相似文献   

14.
避雷针和半导体消雷器的火箭引雷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对普通避雷针和半导体消雷器进行的火箭引雷试验,列出了全部试验结果,包括用普通照相机的B门进行静态拍摄所得的典型照片以及用示波器记录的雷电流波形。讨论了雷击半导体消雷器和普通避雷针间的显著差别,说明半导体消雷器具有极大的限流能力。  相似文献   

15.
配电变压器(简称配变)作为配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绝缘水平低,易遭受雷电过电压的侵害,其安全运行对配电网稳定性及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用散射参数测量法,测量配变散射参数并经数据处理获得配变的阻抗幅频特性,经电路拟合构建了适用于雷击情况的配变宽频模型,并经基于模拟退火法的粒子群算法对等效电路参数进行优化,实测结果表明配变实际输出响应与文中宽频模型仿真结果吻合度较高。基于该宽频模型分析了冲击电晕对配变过电压传播的影响以及配变防雷保护措施,结果表明冲击电晕显著减小配变过电压幅值,配变低压侧加装避雷器对其防雷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雷害事故往往让人们忽视,一旦发生会造成很大的破坏性和一定的危害,所以预防性措施一定要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高度的重视。要将生产生活中的危害降到最低,还要合理有效的改良、改进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雷电、雷电危害防护及“消雷器”研究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看法,对今后在这方面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以雷电防护规范为依据,分析了雷闪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采用的一些防护措施。指出雷电防护要采取多种措施实现综合防护。雷闪静电感应的防护措施是做好防止静电接地。雷闪电磁感应的防护措施是采用屏蔽措施,防磁场侵入;对电源系统、信号线系统、天馈系统安装浪涌保护器等。  相似文献   

19.
For good operation of electrical energy transmission lines and safety of the line-maintenance crew it has proved very useful to be well informed about incoming electrical storms. In some isolated regions short-term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is not available; 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this deficiency a relatively simple radio lightning direction finder, which is low in cost and occupies little space, was developed at IREQ in close collaboration with specialists from McGill University meteorological centre. The results obtained suggest that this equipment will be extremely useful in remote areas of the electrical network.  相似文献   

20.
以电网遭受雷害多影响因子作为研究重点,采用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相结合理论,对高压电网展开雷害风险评估研究。以某地500 k V高压电网为工程背景,以雷击跳闸率、雷击重合闸率、手动强送成功率、供电可靠性、线路重要性等级、运行时间、设备损害性指标为评估电网雷害风险的分析因子,将该地电网雷害风险等级定为Ⅲ级中等雷害风险,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防雷措施,以给工程实际提供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