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APDL参数化语言建立了电抗器铁心及周围磁场分布的三维模型,在ANSYS仿真环境中,对电抗器铁心振动噪声进行了多场耦合有限元分析,建立了电抗器铁心振动与噪声的关系,定量的计算了振动产生噪声的强度与分布,结合干式串联电抗器铁心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振动噪声控制的改进方法,并通过有限元计算对改进后的振动噪声情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费朝阳  曲弋  陈长征 《风机技术》2012,(2):61-64,77
针对鼓风机组管路振动噪声问题,应用结构声辐射理论和结构振动测量数据分析振动声辐射强度。以实测振动信号为依据,根据对低频段计算精度较好的边界元理论,应用有限元软件和Sysnoise声学仿真软件建立了实际声场的边界元流体模型和有限元结构模型的耦合模型,得到了模拟声场的仿真结果,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了主要噪声能量来源于管路振动造成的结构振动。通过分析振动的来源以及振动传递的路径和传递特性,确定了隔振降噪的方法。依据理论分析结果,对实际现场采取了有效的隔振降噪方法,隔振后降噪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冰箱压缩机减振降噪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型冰箱压缩机振动噪声进行了理论和实验分析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新的冰箱压缩机减振降噪措施。基于高频隔振理论 ,重新设计了该型压缩机的压簧隔振系统。实验证实 :采用新型隔振系统的压缩机其平均噪声由 37.3d B(A)下降到 35 .0 d B(A) ,振动由 3.2 m/ s2 下降到 1.7m/ s2 ,取得了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 ,这说明改进压缩机压簧隔振系统是一种有效的降低压缩机振动和噪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汽车空调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会对驾乘人员的舒适感产生影响的问题,以某型号汽车空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噪声级、噪声与振动信号的测试研究分析,发现空调壳体振动剧烈、内循环模式下噪声突出等问题,对其噪声与振动改善的优化方向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一种基于有限元分析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ANSYS分析软件对优化设计过程具体实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该型号汽车空调整机模态分析及优化、整机隔振系统校核分析以及流场CFD分析及优化设计,能够有效地降低关键部件的应力集中,减少空调的振动传递给车身,降低进气口处的紊流噪声;实施过程合理有序,分析数据可靠性高,为汽车空调品质改善提供了具体的优化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船舶当中,动力系统在运行过程可能产生噪音,同时,动力系统也是船舶噪声主要来源,可使用隔振装置控制振动噪声。下文对隔振装置原理做出介绍,并对船舶动力系统的装置特点展开分析,明确系统的安全保护机制,结合实例验证隔振装置的使用效果,最后对于隔振装置安装与调试方法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潘成  陈再刚 《机械》2019,46(10)
内燃机车司机室振动问题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采用独立司机室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司机室振动,但其隔振元件参数还需要合理匹配才能发挥最佳的隔振效果。本文基于建立的司机室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结合能量解耦理论、隔振原理及优化算法改进了司机室隔振器布置参数及刚度参数,利用建立的司机室-底架有限元分析模型,仿真分析了实测柴油机各档位激励下隔振器参数改进前后的司机室振动情况,结果表明参数改进后司机室的隔振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于柴油机各工作档位的振动激励均可以实现良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船用立式高压空压机的振动机理,对空压机的运动件进行优化设计。应用不同减震器与空压机组成振动系统,对各系统的整体振动、机脚振动、机座振动以及隔振装置的隔振效果进行测试。通过对比分析和改进试验实现了空压机与隔振装置的最佳耦合。可为同类设备的后续设计选型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向叉车研制,介绍了全向叉车运动原理,分析了样车噪声源及噪声产生原因,研究提出了油箱结构调整、液压泵流体脉动控制、结构声隔振、Mecanum轮调整等隔振降噪措施并完成验证,有效控制了全向叉车振动与噪声。  相似文献   

9.
某750 kV变电站运行数月后噪声变大,通过测量和分析现场噪声数据,初步判断噪声来源为电抗器外部结构件高频噪声。停电检修发现,管母线固定线夹磨损使得伸缩及减震失效,导致管母线和均压环放大产品本体振动产生异响。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消缺和改进措施,以供后续产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隔振器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线性隔振装置,具有良好的刚度和阻尼特性.通过合理组件隔振器系统,使隔振器隔振效果大幅度提升,解决了工程中设备受到振动冲击而极易引起损坏的问题.采用牛顿运动定律建立其振动微分方程,运用Routh-Huritz判据对其有效性进行判定,通过Solidworks构建三维模型后,采用Simulation-express建立隔振系统有限元模型,并对其稳态振动特性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发现,在安装了隔振器组合系统后,相比传统隔振器,设备所受振动冲击明显变小,证明所提出隔振器组合系统能够有效保护设备.  相似文献   

11.
滚动轴承振动与噪声的相关性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晓蔚  李红涛 《轴承》2011,(7):53-56
通过对滚动轴承振动与噪声关系的深入分析,阐明了轴承振动与噪声之间的本质相关性和主要差异性———控制轴承振动可以控制轴承噪声,但目前测量轴承振动的方法却不能完全反映轴承噪声,同时还介绍了轴承噪声寿命的估算方法,指出了轴承振动与噪声的主流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塑料厂乙烯超高压二次往复压缩机振动大、噪声污染严重的问题,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在役超高压往复压缩机进行了结构模态分析和动力响应分析,找到了压缩机振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套减振方案,方案实施后减振降噪效果明显,最大降幅达76.8%,为超高压往复压缩机的减振降噪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自适应频域滤波方法,将噪声信号与振动特征成功地分离。根据短时傅里叶变换和功率法设定的阀值,自动捕捉了振动信号在不同时间段的优势频率。对振动信号、压下液压缸压力信号和伺服阀给定信号做短时傅里叶变换后,热连轧机振动被诊断为液机耦合振动。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和S变换相结合的方法对轧机振动信号进行分析,确定轧机起振的时间为液压压下系统的投入时间,证明了热连轧机存在液机耦合振动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主动隔振与动力吸振器的联合减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红灵  张培强  张鲲 《机械强度》2005,27(4):432-435
针对单层主动隔振系统,研究主动隔振对隔振对象振幅的影响。发现存在临界频率,对于临界频率以下的激励,主动隔振会加剧隔振对象的振动。临界频率是阻尼的函数,选择合适的阻尼可使临界频率尽量小,但存在下限。引入动力吸振器能有效降低隔振对象低频响应的振幅,分析表明,对于舰船的低频噪声,主动隔振与动力吸振器联合减振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精密行星齿轮减速器的振动噪声问题,通过Romax Designer软件建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对减速器箱体进行模态分析,提取箱体的前六阶约束模态振型和固有频率,确定产生噪声的共振频率点;同时分析了齿轮传动误差、齿轮时变啮合刚度等激励的特性.提出通过齿轮修形降低减速器内部动态激励进而减小振动和噪声的方法,并使用L...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小波变换的客车车内振动噪声源识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测定了不同工况下车内噪声信号和车架车身等处的振动信号,利用Daubechies小波函数对噪声信号和振动信号做小波变换,获取信号能量分布的特征向量和相关系数,确定两种信号相关程度,根据相关系数大小识别车内振动、噪声源,经过识别发现发动机为该车的主要振动噪声源。试验表明,该方法比传统的分析方法更为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引起某车内轰鸣声的激励源和贡献量最大的传递路径,利用实验模态技术测试分析出传动轴的弯曲模态频率,判断出该车内轰鸣声产生的原因是传动轴的强迫振动;利用动力吸振技术,进行了动力吸振器力学参数的优化设计,提出了抑制传动轴弯曲共振的工程方案.通过试验验证,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18.
振速法在轴承噪声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轴承振动和噪声关系,提出了轴承振速法测量轴承噪声的原理,以此为依据制作了噪声仪并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轴承噪声测试仪对轴承噪声测试行之有效,不受背景噪声影响,可以在现场环境下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结构声辐射原理出发,研究了涡旋压缩机表面振动信号与噪声信号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而阐述了利用其表面振动信号实现其噪声测量的可行性;然后,通过试验获取了其表面声辐射效率曲线,由分析结果指出了目前结构声测量的弊端;最后,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噪声的振动加速度测量新方法,并在工程中得到了较好地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