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KSB公司出口海外某项目的多台立式中开泵,在现场变频调试运行时出现振动超标问题,影响了泵组的正常使用。运用ANSYS软件对泵组进行模态分析,判断振动原因是泵组存在共振问题。通过对电机座结构进行改进,降低了泵组的固有频率,使其避开共振频率范围,从而减小了泵组的振动。  相似文献   

2.
某电站海工隧道入口滤网反冲洗泵由于设计阶段未考虑设备所在位置高速水流冲击的影响,导致泵组运行期间出现井下部分水力部件断裂,造成系统失效。通过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泵组井下部分水力部件断裂原因;通过CFD模拟海工隧道流场条件,进行了泵组应力分析;结合上述分析制定了泵组的改造方案,并成功实施改造,解决了水流冲击对泵组的破坏性影响,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工业闭式泵组的节能效率将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能源损耗,为了提高系统效率,增加节能效果,就需要对工业闭式泵组的节能技术进行优化.本文通过对环保型工业闭式泵组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针对闭式泵组节能技术提出优化要点,希望为关注环保型工业闭式泵组节能技术的人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无阀压电泵的输出流量,分析泵中无移动部件(三棱柱组)参数对泵输出流量的影响规律,改进设计了5组三棱柱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并分别对其进行了流量试验。首先,分析了该压电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次,建立了压电泵的流量计算公式,得到了泵输出流量与三棱柱组主要参数的关系表达式,利用MATLAB软件绘制了三棱柱正反向流阻比、三棱柱个数与泵输出流量的关系曲线;最后,利用3D打印技术实际制作了5组三棱柱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并对其进行了流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驱动电压和驱动频率不变的条件下,三棱柱组参数对泵的输出流量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泵输出流量随三棱柱个数、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随三棱柱与泵腔壁的间隙及三棱柱顶角的增大而减小;另外,泵的输出流量随相邻三棱柱间距的增大而增大,当间距增加到一定值后,泵的输出流量不再继续增大,反而会减小,其值接近于某一定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工程建设中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无法满足泵组启动时压力保护需求而发生气蚀的问题,通过分析核电站DCS的系统缺陷,基于逻辑控制电路原理,建立了由压力检测模块、信号延时模块、传输模块、电源模块组成的新型控制系统,实现了由压力开关传感器采集泵组入口压力异常信号,通过传输单元送至延时继电器处理后最终送入电气盘柜中以控制泵组的运行。同时设计了事故按钮,在事故情况下(例如泵轴承温度高时)能够手动迅速停止泵组的运行。最后在核电站泵组启动及系统运行期间进行了实测。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在泵组入口压力或其他参数异常时自动或手动停泵,从而保证了泵组及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也节约了核电建造工期。  相似文献   

6.
结合CPR1000核电站蒸汽转换器给水泵组技术要求及结构特征,运用Pro/E软件建立了泵组实体模型,通过频谱分析方法对泵组振动故障进行分析,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案。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改进方案进行了结构静力和模态分析,并对物理样机进行了试验验证,使振动问题得以解决,为泵类设备结构优化设计及振动故障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对具有轮值要求的泵组组态算法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该类泵组组态算法工程实施现状,指出典型主、副对具有轮值要求的泵组适用局限性;其次介绍了所设计的逻辑算法各功能单元;最后说明了算法实施意义。算法适用于所有具有轮值要求的泵组组态设计,一定周期内,可使泵组运行时间基本均衡,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汽车AMT自动变速器速选器泵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流量等参数难以精确检测的问题,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平台的AMT速选器泵电机组试验台检测系统。试验台通过对被检测泵电机组入口油温和出口油路压力自动调节、对被检测泵电机组实际运行时启停状态的模拟,构建了试验必备的动态可控环境;利用NI的高速采集板卡以及专用的LabVIEW编程软件,实现了多个系统压力、多种工作状态下的流量自动准确检测。极大地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主要对潜污水泵电机的起动方式进行了技术改造,使用一种新的电机起动方式即电机软起动,改善了泵组起动、停机时的性能,延长了泵组的使用寿命,取得了明显的综合经济实效.  相似文献   

10.
该文根据模块化设计流程,首先进行泵组产品的属性分析,根据属性分析,列出产品属性关联列表,然后建立产品属性矩阵,进而进行泵组的模块划分,并列出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讲述了接口的定义方法。以泵组为例,详细叙述了模块化设计流程、模块实体的存储方法、模块化产品配置系统等,最后通过对F1600泵组的模块化设计研究得出了五点结论,为后续模块化产品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某核电厂发电机定子冷却水泵频繁出现振动高问题,执行重新对中、紧固地脚、加强台板刚度等措施后,均无法根本解决该问题。通过对泵组受力状态检查,发现泵组出入口法兰对泵壳产生较大拉力,使泵体产生形变进而影响对中导致振动升高。通过对出入口管道进行调整,同时对泵驱动端支架进行加强,最终解决泵组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2.
根据立式泵组在多个工程项目中实际发生的共振现象,结合振动频谱分析及有限元方法,研究了立式泵组的共振问题,对不同原因的共振进行类别区分,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共振问题的振动故障诊断方法及处理措施。强调针对立式泵组在工程设计阶段应进行相应的固有频率计算,在出厂试验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振动敲击及频谱测试,对立式泵组的共振振动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种恒压供水系统的泵组控制方式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恒压供水系统中 ,泵组的控制属于较大范围的自适应系统 ,是自动调整系统运行参数的关键。通过分析泵组的各种工作状态与恒压供水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FIFO”泵组控制方式 ,并详细阐述了其软件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4.
对设计制造的屏蔽式离心泵进行了工况振动噪声测试,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泵组结构模态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离心泵产生振动噪声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泵的设计,改进后的泵的振动噪声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研究结论为泵的进一步结构改进、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流体机械》2017,(9):1-6
对增压泵组变压节能供水模式的实现方式和控制逻辑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构建一种以PLC和变频器相结合的控制系统,建立变压控制泵组的节能控制模型,包括管网系统用水需求预测模型、变压控制模型以及能效判据为主导的增减泵控制模型等,进而实现增压泵组的变压控制和节能运行。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模型的用水需求预测准确性可达90%以上,且敏感性较高;能效优化方案可有效改善泵组控制效果并能提高泵组能效。研究结果可为增压泵组节能运行及变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2 000 t液压机主泵供油系统高能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采用恒压变量泵加蓄能器的方案对原有的定量泵供油模式进行了替换.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新方案油泵电机组排量、功率更小,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并对泵站、蓄能器及其辅件进行了选型、设计和计算,降低了泵站噪声,增加了主泵电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了相关部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阳江核电站凝结水泵组自调试以来一直存在电机非驱动端水平方向振动波动大、振动峰值超停机值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对电机非驱动端固有频率、泵组启停期间电机非驱动端振动、电机非驱动端振动gse能量频谱进行检测。结合泵组结构特点等进行分析,锁定电机非驱动端振动波动的原因为:水流冲击产生的低频激励与电机固有频率耦合产生激励共振;泵导流壳处于悬空状态易受流体扰动,水流冲击方向与振动方向相同,造成激励振动的放大。针对原因分析、制定了更换加强型电机支架、增加泵体导流壳弹性支撑的处理方案。采用增强泵组的刚度减弱激励共振响应和增加阻尼减小泵悬臂端振动幅值两方面优化措施改善凝结水泵电机振动波动峰值高的情况。按照处理方案对现场泵组进行更换加强型电机支架和增加泵导流壳弹性支撑的技术改造,经过运行验证,改造后凝结水泵电机非驱动端振动波动趋于平稳,振动峰值降至标准值(2.8 mm/s)以下,达到了振动整治的预期。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影响离心泵组效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泵组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图1为冷却水系统原理图,其流程是水泵4将冷却水池2中的冷水送到车间6对设备进行冷却,回水进入热水池3,再由热水泵5送到冷却塔1冷却后回到冷却水池2,周而复始。系统中三台冷却水泵和三台热水泵皆为11kW同型号规格水泵,一台冷却水泵和一台热水泵为一组,二泵同步运转,共分三组,按“二用一备”方式工作。当需水量大于一组泵的流量时,第二组泵自动投入运行;需水量小于一组泵流量时,自动停止一组泵运行,任何一组泵皆可作为备用。选用日本三菱22kW变频器(型号INUF500);PI调节器无差调节;泵组间切投由可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多个实例,分析了泵进出口管路的缺陷、泵的汽蚀、泵偏离设计点运行以及介质物性变化等整个泵组工艺系统原因引起的离心泵故障,提出了排除故障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