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优化淀粉的增抗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淀粉增抗方法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探讨了普鲁兰酶用量、酶解时间、冷藏时间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其最佳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普鲁兰酶用量、酶解时间、冷藏时间显著影响淀粉的增抗效果,优化的淀粉增抗条件为:普鲁兰酶用量27ASPU/g干淀粉、酶解时间65min和冷藏时间33h。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淀粉的增抗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淀粉增抗方法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探讨了普鲁兰酶用量、酶解时间、冷藏时间三个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其最佳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普鲁兰酶用量、酶解时间、冷藏时间显著影响淀粉的增抗效果,优化的淀粉增抗条件为:普鲁兰酶用量27ASPU/g干淀粉、酶解时间65min和冷藏时间33h.  相似文献   

3.
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藕淀粉增抗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淀粉乳浓度为8%.凭借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普鲁兰酶用量、普鲁兰酶酶解时间、酸解时间三个实验因素的取值范围.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得知.在三个因素中普鲁兰酶用量对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最为显著,酶解时间影响最小,确定的最佳生产工艺:普鲁兰酶用量为45.1 ASPU/g藕原料淀粉、酶解时间为58.2min和酸解时间为3.04h.据此工艺参数制得藕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2.3%.  相似文献   

4.
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藕淀粉增抗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预实验确定最佳淀粉乳浓度为8%。凭借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普鲁兰酶用量、普鲁兰酶酶解时间、酸解时间三个实验因素的取值范围。利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得知,在三个因素中普鲁兰酶用量对抗性淀粉产率的影响最为显著,酶解时间影响最小,确定的最佳生产工艺:普鲁兰酶用量为45·1ASPU/g藕原料淀粉、酶解时间为58·2min和酸解时间为3·04h。据此工艺参数制得藕抗性淀粉含量达到12·3%。   相似文献   

5.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苹果酸为酯化剂,制备了苹果酸甘薯淀粉酯,考察了苹果酸与淀粉质量比(M:S)、苹果酸p H、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苹果酸甘薯淀粉酯取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影响甘薯淀粉酯化得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制备苹果酸甘薯淀粉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苹果酸与淀粉质量比0.57,苹果酸p H2.0,反应时间6 h,反应温度160℃。在最佳条件下苹果酸甘薯淀粉酯的取代度可达0.354。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板栗抗性淀粉含量,并获得抗性淀粉制备方法的最适工艺参数,本研究优化了压热—普鲁兰酶法制备板栗抗性淀粉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研究淀粉悬浮液质量分数、普鲁兰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冷凝时间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建立各因素与抗性淀粉得率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最终根据实际工艺操作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淀粉悬浮液质量分数11.00%,酶添加量9 PUN/g、酶解时间10 h、冷凝时间15 h。在该制备条件下,测得抗性淀粉得率为64.90%,基本符合理论预测值(65.70%)。试验证明,响应面法能够提高板栗抗性淀粉的制备率。  相似文献   

7.
周琼  王浩东  张博  陈宗道 《食品科学》2010,31(22):216-220
通过单因素、部分因子、Box-Behnken 试验,确定最佳制备微孔淀粉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反应温度51.92℃、反应时间13.15h、淀粉乳体积分数14.24%、酶用量4.20%、酶配比(m糖化酶:m淀粉酶)4:1、pH4.4 为最佳工艺参数,此时微孔淀粉的吸水率156.01%。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法优化玉米抗性淀粉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焕新  于博  金征宇 《食品科学》2011,32(22):11-15
研究普鲁兰酶法制备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加酶量对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优化玉米抗性淀粉制备工艺,建立各因素与抗性淀粉得率关系的数学回归模型。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为普鲁兰酶加酶量12.8ASPU/g、反应时间32h、反应温度46.2℃、pH5.0。在该制备条件下,抗性淀粉得率为46.2%。  相似文献   

9.
以安顺山药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one-factor-at-a-time method,OFAT)及响应面分析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优化压热法制备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的工艺,并对抗性淀粉的结构进行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T-IR)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等表征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工艺条件优化,在淀粉乳百分含量为14%,p H值为6.0,压热温度为112℃,压热时间为1.5 h时,抗性淀粉得率为24.83%,与响应面预测值高度相符,结果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0.
以葛根粉、高筋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制作葛根饺子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葛根饺子皮配方。结果表明:葛根饺子皮的最优配方为葛根粉23 g、水61 g、食盐1.1 g、蛋清10.3 g(以100 g高筋小麦粉为基准),以此配方制作的饺子皮颜色均匀,表皮光滑,硬度适中,口感滑爽,并具有葛根的清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挤压玉米淀粉辅料啤酒麦汁的收得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玉米淀粉挤压工艺参数,以物料含水率、模孔直径、套筒温度、螺杆转速为影响因素,以麦汁收得率为响应值,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实验。优化得到玉米淀粉的最佳挤压工艺参数为:物料含水率为18%、模孔直径为10 mm、套筒温度为64℃、螺杆转速为180 r/min。此条件下得到的麦汁收得率为78.82%,并通过验证试验证明了回归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响应面法,对微波-酶法制备RS3型玉米抗性淀粉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α-淀粉酶酶解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4:1,酶解温度85℃,酶解时间10min,酶浓度1.68U/g淀粉:微波糊化的优化工艺参数为:功率1.26kW,加热温度92℃,加热时间1min:普鲁兰酶脱支优化工艺参数为:酶浓度4.13 NPUN/g淀粉,酶解温度53.31℃,酶解时间3.26h。按以上工艺参数制备的抗性淀粉得率为13.45%。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小麦A-型和B-型淀粉粒分离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小麦A- 型、B- 型淀粉粒分离工艺,以小麦品种“扬麦158”磨制的面粉为材料,B- 型淀粉最大粒径(Bmax)与A- 型淀粉最小粒径(Amin)的差值(Bmax - Amin)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D- 最优设计对沉淀温度、沉淀时间、悬浮液吸取体积进行分离工艺优化。确定小麦A- 型、B- 型淀粉粒分离最佳工艺为沉淀温度21.3℃、沉淀时间0.96h、悬浮液吸取体积12.84mL、沉淀9 次。  相似文献   

14.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化反应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影响酯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含水量、辛烯基琥珀酸酐(OSA)的用量、碱(Na2CO3)的用量;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酸酐用无水乙醇稀释5倍;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45 ℃;Na2CO3的用量1.5%;OSA的量3%,水分含量为18%。此条件下制得取代度为0.022 1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红外谱图分析表明,原淀粉的基本结构未被破坏,在1 720 cm-1、1 576 cm-1出现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特征吸收峰。  相似文献   

15.
以天然大豆油和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了具有两亲性的新型表面活性剂--淀粉脂肪酸酯。利用响应面软件设计试验,并建立数学模型,在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酯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反应时间11.6h,反应温度56.3℃,催化剂1.14%,物料比(淀粉:脂肪酸甲酯)1:1.4(W/W)。所得产品取代度是0.10683。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压热法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甘薯抗性淀粉的制备工艺。以甘薯全粉为原料,研究全粉乳质量分数、pH、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冷藏时间对甘薯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甘薯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全粉乳质量分数25.50%、pH7.30、压热温度120 ℃、压热时间31.20 min、冷藏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甘薯抗性淀粉的得率为9.41%,与理论值较为接近,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为获得甘薯抗性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单因素实验在压热过程中研究了淀粉乳浓度、压热温度、压热时间、回生温度和回生时间5个因素对蚕豆抗性淀粉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工艺,并进一步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蚕豆抗性淀粉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蚕豆抗性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淀粉乳浓度31%,121 ℃下压热38 min,4 ℃下回生32 h。在该条件下,抗性淀粉得率为26.80%±0.82%,与预测值26.13%±1.50%相近,证明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蚕豆淀粉颗粒呈椭球形,为A型淀粉;而抗性淀粉颗粒为不规则片层状或多边形堆积块状,为C型淀粉。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在通过制备蚕豆抗性淀粉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但产生了大量的分子间氢键。综上,本试验研究结果可为蚕豆抗性淀粉的制备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