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合大厚度14Cr1MoR钢板技术要求,分析了轧后ACC提高大厚度14Cr1MoR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可行性,同时研究了终轧温度、ACC水量以及返红温度对大厚度14Cr1MoR钢板低温冲击韧性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完整且成熟的配套轧制工艺,成功解决了大厚度14Cr1MoR钢板低温冲击韧性差的问题。实践证明,轧后ACC提高大厚度14Cr1MoR钢板低温冲击韧性是可行的,同时该工艺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有利于引领大厚度14Cr1MoR类钢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结合氨合成塔的技术要求以及舞钢4 200 mm宽厚板生产线的装备特点,通过优化成分设计、合理控制冶炼、轧制及热处理工艺,成功开发出厚度达151 mm的14Cr1MoR钢板,并对所研制的钢板进行了力学、理化性能检验。结果表明:舞钢开发的151 mm厚14Cr1MoR钢板组织为均匀的单一贝氏体回火组织,具有良好的常温、高温拉伸性能和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3.
《宽厚板》2017,(6)
介绍了舞钢采用连铸坯生产洗涤塔用大厚度14Cr1MoR钢板的工艺和主要技术难点。通过成分设计以及冶炼、轧制、两次正火+回火热处理等工艺控制,实现晶粒细化和组织均匀性,所生产100-120 mm大厚度14Cr1MoR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及晶粒度均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4.
14Cr1MoR类钢具有良好的抗回火脆化性能、优良的低温冲击韧性及耐腐蚀性,在煤化工行业的关键核心设备制造上得到广泛应用.针对技术要求持续加严等事实,通过简要回顾舞钢14Cr1MoR类钢板研究背景和开发过程,着重介绍了钢种的技术发展趋势、实物质量水平和供货业绩,对舞钢生产14Cr1MoR类钢板的市场推广和应用具有积极意义,可供设计院和下游制造厂在设计选材时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特殊钢》2020,(4)
为探究14Cr1MoR钢特厚板的低温冲击性能,对钢厂生产的136 mm厚14Cr1MoR钢板分别进行了交货状态(正火+回火)和长时模焊后的0~-30℃低温冲击试验,并借助金相显微镜对交货状态下和长时模焊后的全厚度组织、晶粒度和夹杂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4Cr1MoR钢特厚板的极限冲击温度为-30℃,交货状态和长时模焊板厚1/2处-30℃冲击功分布为150~173 J和19.5~97 J。金相组织研究表明,影响钢板长时模焊后低温冲击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为碳化物在晶内和晶界处聚集长大,并趋向于球化,使基体韧性和晶界处性能大为弱化.从而导致冲击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14Cr1MoR钢特厚板的低温冲击性能,对钢厂生产的136 mm厚14Cr1MoR钢板分别进行了交货状态(正火+回火)和长时模焊后的0~-30℃低温冲击试验,并借助金相显微镜对交货状态下和长时模焊后的全厚度组织、晶粒度和夹杂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4Cr1MoR钢特厚板的极限冲击温度为-30℃,交货状态和长时模焊板厚1/2处-30℃冲击功分布为150~173 J和19.5~97 J。金相组织研究表明,影响钢板长时模焊后低温冲击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为碳化物在晶内和晶界处聚集长大,并趋向于球化,使基体韧性和晶界处性能大为弱化.从而导致冲击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某项目废热锅炉气化炉用14Cr1MoR钢板的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钢板最大厚度达到145 mm,且首次采用双模拟焊后热处理制度,最大模焊时间长达30 h,升降温速率55℃/h,装出炉温度400℃,试样总在炉时间超过39 h。同时要求检验板厚1/2处交货态、最小和最大模焊态性能,并对现行热处理工艺提出更严格的要求。针对试制的两种厚度规格钢板热处理工艺展开深入研究,根据实物性能进行工艺调整,最终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制造厂的技术要求和舞钢现有装备特点,通过优化成分设计以及合理控制冶炼、轧制和热处理工艺,成功开发出厚度超过100 mm、满足最大模焊状态下-38℃低温冲击韧性要求的1Cr0. 5Mo钢板。力学性能检验和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大厚度1Cr0.5Mo钢板在最大模焊态下具有良好的常温、高温拉伸性能和优良的低温冲击性能,板厚1/2处显微组织主要由少量回火贝氏体+铁素体组成,晶粒度8. 0级,综合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9.
《宽厚板》2018,(5)
从钢板成分、显微组织、全厚度硬度、常温拉伸性能、高温拉伸性能及低温冲击韧性等方面,介绍了舞钢采用电渣重熔钢锭成材162 mm厚12Cr2Mo1VR钢板的研发过程。舞钢研制的12Cr2Mo1VR钢板成分均匀,显微组织为贝氏体组织,板厚1/2处及表面硬度相差不大,经过模拟焊后热处理,常温及高温拉伸性能满足标准要求,-30℃冲击性能优良,超过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Q390GJD-Z25钢板冲击韧性进行分析,研究了取样方式、试验条件对钢板冲击功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板厚度方向1/2处的贝氏体组织对低温冲击韧性有明显的影响,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组织不均匀性可恶化钢板的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1.
强韧性合理匹配一直是16 mm极限厚度规格700L汽车大梁钢热轧卷板的研究难点,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16 mm极限厚度规格700L汽车大梁钢显微组织、夹杂物、冲击断口形貌进行检测,分析影响试验钢-20℃低温冲击韧性的主要因素.结果 表明,试验钢-20℃低温冲击吸收功偏低的主要原因为钢中存在大量长度为2~...  相似文献   

12.
阳开生 《中国冶金》2017,27(10):34-39
为了获得一种良好强韧性匹配的390MPa级船板钢,通过NbV-N复合微合金化及不同热处理工艺(正火+回火、淬火+回火),对实验室钢板的室温拉伸、-40℃冲击性能及钢的微观组织、析出相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钒、铌的添加能细化晶粒,且氮质量分数的增加使得这种细晶效果更为显著,从而使得钢的强韧性,特别是冲击韧性明显提升。相比轧态,正火+回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后钢的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低温韧性有明显改善,这得益于回火过程中大量微合金碳氮化物的弥散析出及钢的有效晶粒尺寸的显著细化。  相似文献   

13.
杨海林  杨秀芹 《特殊钢》2005,26(3):48-50
在舞钢进行了82mm 厚14Cr1MoR(%:0. 15C,1.48Cr,0.57Mo)钢板的工业性热处理工艺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9℃/min速度加热,930℃奥氏体化2.4 min/mm,870℃水淬,680℃保温3.0 min/mm回火、 空冷、热处理后,钢的组织为索氏体,室温抗拉强度590~650 MPa,屈服强度445~485 MPa,延伸率27%~28%,断面收缩率73%~75%,20℃横向冲击功173~212 J,580℃co₂为295~330 MPa。钢板各部分性能均匀,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武志广  龚雪婷  李鑫  赵吉庆  龚志华 《钢铁》2020,55(6):101-106
 为了更好地验证20Cr1Mo1VTiB螺栓钢在国家标准和俄罗斯标准热处理工艺下的持久性能,采用SEM、TEM等手段研究了两种标准的热处理工艺对20Cr1Mo1VTiB螺栓钢组织及持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低温淬火+低温回火(俄罗斯标准)工艺,高温淬火+高温回火(国家标准)的热处理工艺生产的20Cr1Mo1VTiB具有更高的持久性能稳定性。俄罗斯标准工艺淬火温度低,未溶的块状富钛碳化物数量多、尺寸大,并且贝氏体内分布大量方(菱)形TiC,促进了蠕变孔洞的形成,因此持久强度下降速率更快。国家标准工艺淬火温度高,富钛碳化物回溶充分,数量少、尺寸小,回火过程析出细小的颗粒状VC,热稳定性较高,具有更高的持久强度。从持久性能角度,选用国家标准工艺热处理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5.
摘要:随着工程机械向大型化轻量化方向发展,超高强钢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且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严格。结合5000mm宽厚板生产线及热处理装备,研究淬火过程中淬火温度对屈服强度1100MPa级超高强度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决定了合金元素的溶解和分布状态、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影响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不同淬火温度下,基本微观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原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当淬火温度由840℃升高至990℃时,原奥氏体晶粒平均尺寸由9.0μm增加到22.5μm。采用900~930℃淬火及35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试验钢可获得最佳的强韧性匹配,此时屈服强度为1125~1155MPa、抗拉强度为1306~1335MPa、断后伸长率为12.5%~14.0%,布氏硬度为415~419,-40℃冲击功为80~100J,抗拉强度与布氏硬度比值范围在3.10~3.20之间,满足标准GB/T 28909—2012对Q1100E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65 mm厚Q500DZ35钢板成分设计,采用洁净钢冶炼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水冷模铸锭浇注、高温低速大压下轧制工艺及合理的热处理工艺,钢质洁净度高,有害元素残余极低,并有效控制了钢板的组织,细化钢板晶粒,使钢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均匀稳定,经焊接性能评定试验验证,焊接性能稳定。成功实现了265 mm厚Q500DZ35钢板的批量化生产,保证了钢板的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水电站用大厚度高强钢板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汪杰  吴保桥  张建  夏勐  陈辉 《中国冶金》2020,30(11):47-52
随着大型桥梁、高层建筑、海洋石油平台等的建设需求不断增加,翼缘厚度80 mm以上的重型热轧H型钢具有可观的市场前景。受其生产设备及工艺的影响,80 mm厚重型热轧H型钢的强韧性提升难度极大,微合金成分体系设计无疑是有效的突破点之一。对Nb-V、Nb-Ti成分体系对重型热轧H型钢强韧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Nb-Ti与Nb-V微合金化试验钢晶粒尺寸相当,但Nb-Ti微合金化试验钢的铁素体体积分数比Nb-V低约8%;Nb-Ti微合金化试验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比Nb-V低30 MPa,-40 ℃低温冲击值比Nb-V低127 J;第二相粒子为Nb(C,N),分布均匀,随着合金元素添加量的增加,第二相析出数量增加,质点半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