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硅酸乙酯和氧氯化锆为先驱体,制备了ZrO2/SiO2复合溶胶,重点考察了ZrO2的摩尔含量、添加剂DMF和TEABr、陈化温度对ZrO2/SiO2复合溶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氯化锆的存在不利于ZrO2/SiO2复合溶胶的稳定,且随着氧氯化锆摩尔百分含量的增加,溶胶易于凝胶;随着陈化温度的升高,凝胶时间变短;DMF能明显延长ZrO2/SiO2复合溶胶的凝胶时间;当0.4〈n(TEABr)/n(TEOS)〈1时,TEABr能提高溶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锰离子改性的Si O2负载的磷钼酸催化剂,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模型油(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和直馏柴油氧化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锰离子改性后,催化剂仍然保持了磷钼酸的Keggin型结构,其活性中心的分散度和比表面积均增加;不同反应条件对模型油的氧化脱硫均有影响,且二苯并噻吩(DBT)较苯并噻吩(BT)更易脱除。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各因素对柴油脱硫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温度。在催化剂0.15 g,过氧化氢0.25 mL和反应温度70℃的条件下,反应时间4 h后,直馏柴油的脱硫率达90.3%,油品回收率不低于98%。 相似文献
3.
《化学世界》2017,(9)
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SiO_2-0.1CuO催化剂,考察了制备方法、Cu/Si物质的量比和焙烧温度对苯并噻吩氧化脱除效果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2吸附比表面积测定(BET)、热重-差热分析(TG/DSC)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主要以CuO形式存在于催化剂SiO_2-0.1CuO中;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的SiO_2-0.1CuO催化剂,在500℃焙烧后,脱硫效果最好,该催化剂呈不规则形状,粒径较SiO_2大,比表面积比SiO_2小。当模拟油10 mL,V(乙腈)∶V(模拟油)=0.3∶1,催化剂0.05g,氧化剂双氧水(质量分数为30%H_2O_2)0.05mL,在反应温度65℃的条件下反应60min时,苯并噻吩脱除率可达49.7%。 相似文献
4.
通过煅烧法将钼酸铵和MIL-101的混合物,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MoO_3的MoO_3/MIL-101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EDS,BET等技术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以MoO_3/MIL-101为催化剂,乙腈作为萃取剂,H_2O_2为氧化剂氧化脱除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考察了氧化钼的负载量、反应温度、氧硫比(O/S)、催化剂的用量和乙腈的用量以及不同硫化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对DBT,4,6-二甲基苯并噻吩(4,6-DMDBT),苯并噻吩(BT)的脱除率分别达到99%,84%和61.8%。催化剂循环使用4次后活性没有明显下降,并对氧化脱硫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有机配体功能化的SBA-15为载体,将Co取代的磷钼酸(Co-POM)负载于功能化SBA-15载体上制备负载型催化剂。利用XRD、FT-IR、BET、TEM、TG等对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octyl、—NH2基团成功嫁接到载体SBA-15上;催化剂的整体结构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催化剂活性组分均匀地分散在介孔SBA-15的表面和孔道中。以二苯并噻吩(DBT)为底物进行氧化脱硫反应,考察催化剂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ctyl和—NH2基团双功能化的催化剂(CO-POM-octyl-NH2-SBA-15)脱硫效果最好,在反应温度为60℃、负载量为30%、反应时间为8 h、剂油体积比为1∶1的最佳反应条件下,催化剂对DBT脱除率达到94.95%。循环使用5次后,催化性能没有明显降低,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以钼酸铵为前驱体、亲水性SiO2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MoO3-x/SiO2系列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紫外光谱(UV-Vis)、N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性质进行表征。以乙腈为萃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的氧化脱硫反应中,研究了催化活性与催化剂表面性质的内在规律关系。结果表明,MoO3-x活性组分的团聚是抑制氧化脱硫活性的主要原因,适宜的焙烧温度有利于获得所需活性位点且分散性高的催化剂,可有效对H2O2快速活化,提高DBTs脱硫率。在焙烧温度为350℃、O/S摩尔比为3、反应温度为60℃的最佳脱硫条件下,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的脱除率分别为77.2%、99.3%、96.4%。该催化体系中DBT的脱除率可达到国家脱硫标准(<10μg...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W改性SiO2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N2吸附(BET)、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苯并噻吩(BT)/石油醚模拟油为原料、H2O2为氧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性能,考察了溶剂及用量、反应温度、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苯并噻吩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W以WO3晶相存在,引入W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有所降低。在模拟油原料20 mL、催化剂用量0.04 g、H2O2/S摩尔比8、乙腈/模拟油体积比0.3∶1、65℃下反应60 min时,模拟油脱硫率可达99.6%。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降低SOx在环境中的排放,以嵌段共聚物F127和新合成的PMMA微球为双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三维有序介孔-大孔x-HPW/TiO2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研究了其结构,并考察了其催化氧化燃油中有机硫的性能。结果表明,x-HPW/TiO2催化剂中存在高度有序的介孔-大孔结构,Keggin结构的HPW均匀分散在TiO2孔道骨架中。该催化剂在常压、60℃下可使燃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催化氧化完全,循环使用6次后对DBT的去除率仍可达到96%。 相似文献
9.
10.
11.
采用干混法、浸渍法、溶胶凝胶法3种制备方法制备ZrO2/SiO2,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进行催化剂的活性评价。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rO2/SiO2对丁二烯选择性最高,达到64.77%。采用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手段对催化剂表面酸性以及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锆在二氧化硅表面均匀分布有利于乙醇乙醛转化率以及对1,3-丁二烯选择性的提高,同时1,3-丁二烯的生成需要合适的酸性位。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rO2/SiO2为催化剂,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焙烧温度650℃、硝酸浓度2mol/L、混合温度30℃。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ZrO2载体,进一步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Ni负载量的Ni/ZrO2催化剂。通过XRD、N2物理吸附、H2-TPR和H2-TPD等表征手段对Ni/ZrO2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和化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活性金属Ni物种的状态,并计算了Ni粒子的大小。随着Ni负载量的增加,Ni/Zr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小,金属Ni的分散度逐渐减小,Ni粒子尺寸逐渐增大,低温H2脱附峰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当Ni负载量为10.2%(质量分数)时,Ni/ZrO2催化剂上ZrO2晶粒的平均尺寸和Ni粒子的尺寸大小均接近30nm。进一步考察了Ni/ZrO2催化剂在甲烷分步水蒸气重整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i负载量在一定范围内的Ni/ZrO2催化剂对于甲烷分步水蒸气重整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Ni负载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甲烷的转化。当Ni负载量为10.2%时,载体ZrO2粒子和金属Ni粒子尺寸匹配,Ni/ZrO2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甲烷转化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直接沉淀法制备钨酸锰,采用高温煅烧和双氧水活化的钨酸锰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咪唑氟硼酸盐离子液体为萃取剂,氧化脱除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的加入量、氧化剂用量、萃取剂类型、硫化物类型等因素对催化氧化脱硫的影响,同时考察催化剂/萃取剂脱硫体系循环使用性能。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H2O2加入量为0.3 m L,催化剂为0.03 g,以咪唑氟硼酸盐为萃取剂,反应时间为60 min时,二苯并噻吩的脱除率可达90%。催化剂/离子液体回收重复使用5次,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固体碱催化剂硅酸钠/二氧化锆(Na2SiO3/ZrO2),并用其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催化剂焙烧时间、硅与锆物质的量比、醇油物质的量比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生物柴油产率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表征结果显示,引入硅酸钠可调变催化剂中二氧化锆的晶相组成。对催化剂的性能测试表明,当催化剂焙烧温度为600 ℃、催化剂焙烧时间为3 h、硅与锆物质的量比为4、醇油物质的量比为7、催化剂用量(催化剂占大豆油的质量)为3%时,生物柴油的产率最高为92.5%。 相似文献
17.
1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铜/硅物质的量比的Cu/SiO2催化剂,结果表明:在n(Cu):n(si)=1:2时,DH-0.5-400催化剂在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的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对环己醇脱氢制环己酮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400℃时,制备的DH-0.5-400催化剂上的环己酮得率为52.9%,高于其他催化剂。采用XRD和BET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根据结果,在催化剂中氧化铜是以均匀、高分散的微小纳米粒子或以簇的形式存在,结果增加了与反应物的接触机会,致使DH-0.5-400催化剂显示出高的催化性能和环己酮选择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