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滨水区发展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孙施文  王喆 《规划师》2004,20(8):5-9
滨水区的发展通过对滨水区的开发活动可以更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建立秩序、营造氛围,并对周边地区产生强大的带动作用,从而使城市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利于城市在市场上吸纳资源、推销产品和服务,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城市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不合理的滨水开发行为越来越多地影响了自然生态环境,这使人类一次又一次地面临危机。如何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滨水区的发展建设结合起来,对于指导我国未来的滨水区开发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四川省泸州市沱江两岸景观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提出滨水区开发中景观设计自然化优先的保护性开发方法,并借此引出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发展资源。国内外成功的滨水区开发经验告诉我们,滨水区的成长往往伴随着城市功能升级、城市系统的改进,给城市带来全新的环境形象。基于镇江北湖滨水区复兴中心城区的目标,北湖滨水地区的规划研究从观宏、中观与微观三个层次上,探讨了滨水区发展的效能与适宜途径,提出可操作性的项目为基础,保证了社会各界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性,促成“发展滨水区就是发展城市”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4.
5.
基于信息熵和均衡度的城市土地利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疆 《山西建筑》2010,36(32):53-55
通过对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信息熵和均衡度的计算,分析了近十年来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并将北京与东京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提出了建议,从而促进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6.
项目全面综合评估是要在项目各专项评估基础上,通过综合评估分析而得出综合性结论,以便为项目决策者提供能够反映项目整体情况的科学决策依据,所以项目综合评估十分重要。通过对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的研究与调查,根据该项目的特点以及研究成果提出了关于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的评估模型,从而为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的评估工作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指导及帮助。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城市规划,采用科学合理的数据和方法进行实践应用具有强烈的需求和必要性。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方法交叉及结论耦合印证既可以提升数据的有效性,更可以保证结论的科学性。采用POI、开源地图、手机信令、出行调查等多类型数据,对成都市金牛区城市发展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和科学研判,为金牛区的总体规划奠定了科学有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顺应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诉求及网络化发展态势,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市首位度研究方法框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论文依托多源数据,面向现状—定位两个时间层面,提出基于城市能级测度的首位度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城市网络关系调控的首位度提升路径,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内的城市能级得分遵循“南高北低”的传统空间发展格局,南京的综合城市能级得分略高于苏州,呈现“双核引领”的省内发展态势;苏、浙、皖三省的首位城市均是其省会城市,但杭州与合肥的首位度指数远超南京,两地尤其加快了创新城市建设;调控南京的网络关联空间指向,将重点关联地区定位于长三角中西部地区,能够加速区域资源要素向南京集聚,进而提升南京首位作用。论文所提的方法框架能够为其他城市的首位度评估及首位城市间对比分析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9.
塑造对城市结构的清晰认知是城市中心体系研究展开的基础,但目前的城市中心体系识别方法却仍存在精度差、成本高、维度单一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梳理中心体系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城市中心体系主要存在人、地、业三种形式的表征。运用大数据的空间辅助分析技术洞悉三要素的实际分布情况,能更准确地识别城市中心体系的分布状态,并根据三要素的分布及强度分级情况,针对中心体系的局部板块进行精细化的剖析研究,多角度阐述了中心体系不仅仅是单一维度的中心,而是由多种要素共同支撑的有机整体。尝试构建了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城市中心体系测度的理论及技术方法框架,并以南京为例探讨技术方法的可行性,使其在面向不断创新发展的城市中心体系的理论和实践时,可以进一步拓展和调整,以适应不同情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广泛调研发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城市综合开发项目与城市承载力的综合评估不足或缺项。基于以上问题,构建了基于承载力的城市综合开发项目评估模型,即城市综合开发项目与城市承载力的双向影响评估模型。城市综合开发项目是提高、完善和弥补城市承载力的基本途径与手段,该类项目的评估必须以是否能够提升城市承载力作为基本准则。同时,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在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又受到城市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承载力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城市综合开发项目也要考虑对于城市现有承载力的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发展,滨水地区的功能也随之改变,原本以工业化港口功能为主的滨水地区,转变成为旅游游憩地带,为城市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论文以城市滨水地区的旅游开发价值为切入口,从城市发展角度,分析滨水地区旅游开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滨水地区旅游开发的若干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市是昔日的"酸雨之都",经过多年的改造,柳州逐渐成为"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工业山水城市。本文着重对柳州市城区滨水景观现状进行分析,以便为下一阶段滨水景观的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9):75-81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承载市民社会活动的重要开放空间,公共空间中多元的人群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核心要素.采用手机信令数据获取人群的聚集密度和年龄多样性,以上海市黄浦滨江公共空间核心段为案例,分析基于多源数据的年龄多样性与滨水公共空间环境要素之间的相关性,识别显著影响使用人群多样性的滨水公共空间内部与外部特征,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设...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大都市化背景下,城市滨水空间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关键须把握以下三方面关系:滨水上下游间的关系,滨水两岸间的关系,滨水区与城市腹地的关系.以武汉、巴黎等典型滨水城市空间为例,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围绕滨水上下游区域的整合、滨水两岸城市空间的联动和滨水街区的复兴展开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探讨滨水城市空间形态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滨水区发展为目标,提出由地域景观环境形态决定的四类滨水城市和城市滨水区。提出城市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与景观化的概念。并以张家港市暨阳湖生态园区为实例,阐述了景观环境生态优先、景观环境建设的高密度、复合功能与公共使用相结合等以城市滨水区发展的景观化思路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风貌和城市特色感知度最高的区域,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城市产业结构和交通环境的巨大变化,城市滨水区面临用地功能结构的调整。本文总结了北美滨水城市匹兹堡的城市更新改造策略,提出滨水区用地功能的更新,应利用片区生态与历史文化特色,结合自身条件探求激发片区活力。并以武汉市二七桥片区为例,结合该片区的滨水空间特点和用地布局,针对该片区滨水传统工业的转移、用地功能的置换、临江景观的打造进行了更新策略的研究,为片区相关规划编制提供理论探索,指导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历史滨水区更新中的旅游开发与城市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曦 《新建筑》2005,(2):72-75
针对城市历史滨水区更新中出现的游憩化趋势,从历史滨水区旅游开发的角度,结合实例研究了旅游开发与城市设计相结合的必要性及结合点,提出了旅游开发与城市设计一体化的开发模式,并剖析了这种模式的总体构思。  相似文献   

18.
钟岚 《安徽建筑》2010,17(1):18-18,26
通过规划设计,引导城市湖泊风景区与现代城市亲和,要使其功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避免城市化给风景区带来破坏,使城市湖泊风景区发挥其生态优势,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文敏 《安徽建筑》2006,13(3):30-32
仙居新区重点地段滨水区城市设计以保护生态、发展旅游休闲配套产业为核心和切入点,重点发展与控制滨水岸线空间形态、土地利用、景观物质与空间格局等,形成既保持山水特色,又具有现代景观效果,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山水生态型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20.
刘颂  赖思琪 《风景园林》2021,28(3):75-81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其活力是城市空间品质的外在体现.首先,以上海黄浦江滨水区为例,通过建立基于多源数据的公共空间活力的定量测度方法,发现黄浦江滨水空间活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各类环境影响因素对滨水公共空间活力的影响程度,继而确定主导的环境影响因素.其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绿地率、公共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