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研究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主体的MDEA+一乙醇胺(MEA)和MDEA+二乙烯三胺(DETA)两种配方混合胺液脱除H2S性能,给工业中天然气脱硫配方提供参考和基础数据。利用小型反应釜进行吸收实验,使用单一MDEA胺液进行了工艺参数的筛选,同时考察吸收温度、吸收压力、再生温度对胺液脱除H2S性能影响,得出升高吸收温度、吸收压力均可在一定程度内提升MDEA胺液的H2S吸收效果,但当吸收温度过高时会降低胺液的H2S吸收效果,吸收压力过高会造成脱硫成本的增加,筛选出最优吸收温度50℃,吸收压力5MPa,解吸油浴温度125℃。在优选出的实验工艺参数条件下进行不同添加剂对MDEA胺液脱除H2S性能影响研究,考察不同配比的MDEA+DETA混合胺液和MDEA+MEA混合胺液脱除天然气中H2S吸收及解吸性能。通过分析不同配比胺液的吸收负荷、吸收速率及解吸率等指标得出,MDEA单一胺液中添加二乙烯三胺(DETA)、一乙醇胺(MEA)胺液均可提升其H2S吸收性能但并不利于胺液H2S解吸性能的提升。性能较优配方为2.4mol/L MDEA+0.6mol/L MEA、2.4mol/L MDEA+0.6mol/L DETA混合胺液。  相似文献   

2.
刘娜  宁平  李凯  梅毅  王驰  孙鑫  汤立红  宋辛  唐勰 《化工进展》2018,37(1):301-310
氰化氢(HCN)、羰基硫(COS)、二硫化碳(CS2)广泛共存于黄磷尾气、焦炉煤气、碳一化工等化工行业废气中,目前大多数研究局限于3种气体的单独脱除,3种气体同时脱除的研究鲜有报道,而3种气体的协同脱除势在必行。催化水解法能够将HCN转化成NH3,COS和CS2水解成H2S。NH3和H2S可以分别被催化氧化为N2及S,S可以回收利用。一步法实现HCN、COS和CS2的水解及水解产物NH3和H2S的催化氧化的催化剂开发是该技术的核心问题,本文针对近几年3种气体水解催化剂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包括负载型催化剂和非负载型催化剂,与此同时,针对水解产物NH3和H2S的催化氧化的协同净化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后续3种气体同时催化水解及协同净化其水解产物催化剂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为低温环境下协同催化水解HCN、COS和CS2,并利用原料气中的氧一步法净化水解产物技术的未来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子管理理念, 对脱有机硫复配型溶剂进行组成设计。采用两维溶解度参数理论, 筛选出与甲硫醇溶解度参数接近的溶剂作为复配溶剂中提高甲硫醇脱除率的组分;并根据胺的碱性、空间位阻效应对其与COS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 选择具有较小空间位阻效应和适当强度碱性的环状胺类作为提高COS脱除率的溶剂组分。根据原料气的有机硫分布特点, 将所筛选的溶剂组分按一定比例配入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中, 获得了两种复配溶剂(UDS-I, UDS-II)。脱硫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COS占有机硫总量94%的天然气, UDS-I溶剂的COS脱除率较MDEA高出近44个百分点, 其净化天然气质量满足一类气的指标要求;对于甲硫醇占有机硫总量79%的焦化液化气, UDS-II溶剂的甲硫醇脱除率较MDEA高出近50个百分点, 其净化液化气的总硫含量满足民用液化气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冷南江  马国光  张涛  雷洋  彭豪  熊祚帅  陈玉婷 《化工进展》2022,41(10):5342-5353
在使用单一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脱除天然气中H2S的过程中,随着有机硫含量不断地增加,常常造成出料气中H2S和总硫含量均不能满足国家二类天然气质量要求。在改变关键参数后,脱硫效果仍然不能改善。因此,本文针对高含量的有机硫,开展了MDEA+DIPA、MDEA+DEA、环丁砜+MDEA、环丁砜+DIPA 4组高效脱硫剂的复配研究,通过对比H2S及有机硫在溶液中的吸收分压,筛选出了吸收效果较优的脱硫剂组合为:环丁砜+MDEA。随后再利用BBD响应面分析法,以环丁砜、MDEA、H2O的不同配比为变量,以H2S和总硫脱除率最高为目标函数进行寻优,经过混料实验与复合优化,最终得出最优脱硫剂配比为:23.3%环丁砜+54.6%MDEA+22.1%H2O。最优配比脱硫剂经现场装置使用后的效果表明,H2S脱除率达到99.964%,总硫脱除率达到99.833%,出料气中H2S含量为14.4mg/m3,总硫含量为78.5mg/m3,满足二类气标准。  相似文献   

5.
通过简单加热并搅拌甲基咪唑盐酸盐和草酸的混合物合成了甲基咪唑盐酸盐/草酸([HMIM]Cl/H2C2O4)型酸性低共熔溶剂,以[HMIM]Cl/H2C2O4为萃取剂和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法脱除模拟油中的二苯并噻吩,考察不同的脱硫体系、反应温度、催化剂加入量、氧硫比、模拟油中含硫化合物类型对脱硫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0℃、模拟油量为5 ml、[HMIM]Cl/H2C2O4加入量为1.25 ml、O/S 12、反应时间为140 min的最佳反应条件下二苯并噻吩的脱除率可以达到92.2%。动力学分析表明,该氧化脱硫体系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循环使用7次后催化剂的活性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NHD溶剂脱除合成气中COS气体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NHD脱硫、脱碳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应用于合成氨原料气的脱硫及变换气的脱碳,还逐渐向其他领域扩展.如甲醇生产过程中原料气的脱硫、脱碳,羰基合成所需CO气体中酸性气的脱除等.在上述原料气体中,均含有一定量的COS气体.由于制气原料、制气方法及预处理工艺不同,其COS含量也不相同.合成反应要求将合成气中总硫脱除到0.1×10-6以下,以保护催化剂,一般通过干法精脱硫工艺来实现,也可以在NHD脱碳的同时,脱除COS.  相似文献   

7.
针对常规甲基二乙醇胺(MDEA)脱硫溶剂对有机硫脱除率不高、含有机硫的天然气脱硫后不能满足GB17820—2018对管输气要求的问题,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开发了高效有机硫脱除溶剂CT8-24,在室内研究以及中间放大试验的基础上,在重庆天然气净化总厂引进分厂400×104m3/d装置上进行了工业应用。考察了溶剂在不同循环量、处理量、吸收塔板数以及再生温度等条件下的吸收性能,确定了较适宜的工艺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将引进分厂400×104m3/d装置原用的MDEA水溶液改换为CT8-24后,装置运行平稳。在35层吸收塔板下,产品中H2S含量<6mg/m3,总硫<20mg/m3,达到GB17820—2018的要求。同时分析研究了CT8-24类物理-化学溶剂对MDEA脱硫装置的适应性,为其他净化厂气质达标改造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黏胶纤维废气脱硫净化需求,设计开发复配型溶剂并进行优化。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利用AIM拓扑分析和RDG分析研究活性组分与CS2的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分子模拟计算不同活性组分与CS2分子间相互作用,根据黏胶纤维废气组成特点,设计优化UDS溶剂,进一步在常压实验装置上考察其脱除黏胶纤维废气中CS2和H2S效果。分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哌嗪(PZ)、环丁砜(SUL)、聚乙二醇二甲醚(NHD)、二甲基亚砜(DMSO)4种活性组分与CS2分子间均为弱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强度顺序为PZ > SUL > NHD > DMSO。选取与CS2具有较强结合能的活性组分作为提高CS2溶解性能的溶剂组分。脱硫实验结果表明,在常压、吸收温度50℃、气液比500条件下,优化的UDS-F溶剂可将模拟黏胶纤维废气中CS2含量由400mg/m3脱除至79mg/m3,脱除率较原UDS-A溶剂高出19个百分点,较甲基二乙醇胺高出65个百分点,表现出优异的脱除性能。同时,其再生贫液在循环使用过程中依旧能够保持较好的H2S和CS2净化效果。对其抗发泡性能和抗腐蚀性能进行考察,UDS-F溶剂表现出良好的抗发泡性能和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崔吉宏 《能源化工》2021,42(2):28-34
针对某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原料气有机硫中COS脱除效率较低的问题,在原工艺中增加COS催化水解设施,并采用Aspe Plus模拟软件结合优化模型,优化工艺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吸收压力、吸收温度、溶液循环量、吸收塔板数对气体净化度和脱硫选择性有重要影响;增加COS水解设施后,在产品气质量全面达标的前提下,脱硫选择性提高7....  相似文献   

10.
黄俊  刘羿良  吴鹏  沈凯  张亚平 《化工学报》2022,73(10):4461-4471
高炉煤气脱硫是实现钢铁行业多工序全流程超低排放的关键。高炉煤气中主要有机硫组分是羰基硫(COS),常用γ-Al2O3基催化剂水解脱除,但是其抗氧性能有待提高。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i0.5Al和K0.2Ti0.5Al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含氧气氛下的COS水解催化性能,并分析了氧体积分数对COS转化率和H2S产率的影响规律。活性测试结果表明,Ti0.5Al催化剂的初始COS转化率接近90%,随着反应时间增长效率逐渐降低至60%以下;K0.2Ti0.5Al催化剂在0.5% (体积分数) O2的气氛下持续反应22 h后,其COS转化率仍可保持在93.44%。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失活后比表面积大幅减小,表面碱性显著减弱。此外,活性中心Al原子硫酸化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而硫酸盐的沉积为次要原因。原位红外结果表明,K的引入可显著减弱O2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并且阻断中间过渡物种的氧化,这是K提高催化剂抗氧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选出脱硫效果最好的MDEA溶液浓度及循环量组合,以我国南方某丘陵地区的含硫页岩气田为研究对象,通过HYSYS模拟MDEA法脱硫效果研究了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不同MDEA溶液浓度及循环量组合进行页岩气脱硫的效果。结果表明,"38%MDEA溶液浓度+72 m~3/h循环量"组合及"43%MDEA溶液浓度+62 m~3/h循环量"组合以及"45%MDEA溶液浓度+60 m~3/h循环量"组合都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页岩气脱硫效果,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最终筛选出"43%MDEA溶液浓度+62 m~3/h循环量"组合。经过最优组合处理之后,页岩气中硫化物含量大幅下降,达到我国商品气二类标准。  相似文献   

12.
祁贵生  刘有智  王焕  焦纬洲 《化工进展》2014,33(4):1045-1049,1066
以H2S、CO2和空气模拟焦炉煤气,以超重机为脱硫设备,采用湿式氧化法脱除焦炉煤气中的H2S,研究了超重力因子、液气比、气液接触时间、原料气中H2S含量等工艺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脱硫效率随着超重力因子、液气比、气液接触时间和原料气中H2S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确定了适宜的工艺参数,在气液接触时间为0.15 s的条件下,获得了98%以上的脱硫效率,CO2的脱除率稳定在1.0%左右,超重力法脱硫技术实现了高效、快速脱硫。在生产现场建成了处理气量为10000 m3/h的工程化超重力湿式氧化法脱硫装置,运行结果显示:超重力湿式氧化法脱除焦炉煤气中H2S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气液接触时间短、操作弹性大、设备体积小等优点,H2S脱除率可稳定在90%以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铁基离子液体湿法氧化硫化氢的反应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义  余江  陈灵波 《化工学报》2010,61(4):963-968
以氯化丁基甲基咪唑(BmimCl)和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O)为原料合成了铁基离子液体。分析表明,铁基离子液体具有非定量组成[Bmim]Fe0.9Cl4.7,表现出较强的疏水特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氧化性和热稳定性。以铁基离子液体为脱硫剂,对其氧化脱除硫化氢及再生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硫化氢流量、硫化氢浓度、反应温度和氧气流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铁基离子液体的硫容达到0.31g.L-1,氧化脱硫过程中无须添加辅助试剂和调控pH值,反应温度和硫化氢流量是对脱硫率影响最为显著的两个因素,铁基离子液体脱硫剂可以在氧气中再生并循环使用。因此,铁基离子液体作为脱硫剂可以氧化硫化氢生成硫磺并在氧气中再生并生成水。基于产物水与疏水脱硫剂的不溶性,可以构建基于疏水性铁基离子液体作为脱硫剂的非水相湿法氧化脱硫新工艺,避免了水相湿法氧化脱硫过程中二次污染及操作复杂的难题,对研究发展绿色湿法脱硫工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赵家常  刘炜  马永波  虞甫  黄继庆 《广州化工》2014,(16):105-106,140
综合论述了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对原料气中硫化氢气体吸收处理的方法。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在气体吸收溶剂上选择了最新的MDEA脱除溶剂,在工艺上采用了两级吸收的醇胺脱硫和级间冷却技术,充分实现了硫化氢气体的全部吸收。在硫化氢气体吸收过程中,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对工艺参数也进行了优化选择,最终实现了节能减排的总方针。  相似文献   

15.
研究Ti O2基LS-901催化剂在不同水解温度、水气体积比和空速条件下对有机硫水解性能的影响,考察催化剂的长周期稳定性能。结果表明,LS-901催化剂可用于粗煤气脱除COS的工艺过程,在水解温度260℃、空速3 000 h~(-1)和水气体积比1.0条件下,有机硫COS水解率达99.5%,结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李翔  王学谦  李鹏飞  王郎郎  宁平  马懿星  曹睿  钟磊 《化工进展》2021,40(12):6629-6639
高炉煤气(BFG)作为炼铁过程中副产的可燃气体,具有明显的资源回收价值,但其同时存在热值低、成分复杂等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对羰基硫(COS)、硫化氢(H2S)等有害成分的脱除,而鲜有对高炉煤气特征组分的研究或报道。研究者对高炉煤气特征组分的来源、生成路径等不明朗,导致在研究过程中忽略了煤气复杂组分的相互影响,很多技术在工业应用时问题频发。本文阐述并分析了高炉煤气特征组分的来源及生成路径,进而讨论了高炉煤气特征组分对脱硫过程的影响。高炉原料、燃料和空气在高温条件下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粉尘、N2、O2、CO、CO2、H2、CH4、H2O、HCl、HCN、硫化物等共同组成高炉荒煤气,荒煤气中的O2、COx、H2、H2O、HCl、硫化物等化学成分对COS转化或H2S脱除过程产生影响,导致催化剂中毒或转化率下降。本文通过分析探讨特征组分在高炉煤气产生和脱硫净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规律,为超低排放背景下高炉煤气的净化和资源化提供方向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