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通过连续冷却实验研究了Nb-Ti微碳深冲双相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显微组织变化规律。并结合显微组织、热膨胀曲线以及实验钢的硬度值绘制出实验钢的CCT曲线。结果表明,实验钢的CCT曲线由铁素体、珠光体与贝氏体区组成,其中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区域较大,覆盖冷却速度范围较广。实验冷却速率下未出现马氏体组织。在0.5~1℃/s的慢冷速下,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当冷速增加至3℃/s时,贝氏体开始出现,珠光体消失。当冷速在5~10℃/s范围内时,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当冷速大于10℃/s时,铁素体相变消失,此时为纯贝氏体转变。热处理过程中若想获得一定量的马氏体组织,退火温度宜设置在820~900℃双相区较低温度范围,使合金元素充分富集于少量奥氏体中,在随后冷却过程中此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2.
耐候钢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分析建立了耐候钢变形和未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试验钢变形奥氏体的CCT曲线具有较宽的铁素体析出区,即有较宽的"速度窗口";铁素体区与贝氏体区之间有60~80 ℃的奥氏体稳定区,可作为"卷取窗口";贝氏体转变区的右侧端部封口等.所有这些特征为热轧生产双相钢提供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微合金高强度钢连续冷却转变及显微组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内某厂新型微合金高强度钢的开发研究为背景,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上对试验钢种进行了不同变形程度、变形速率和冷却速度等工艺条件下的热模拟实验.分析比较了不同变形工艺参数对微合金高强度钢相变及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轧后冷却速度使 Ar3温度降低;高温加热抑制相变,变形促进相变;变形速率越大,相变开始温度越高,变形程度越大,相变开始温度越高.增大变形程度和轧后快速冷却有助于铁素体晶粒的细化和减少珠光体的含量.试验钢种的γ+α两相区的温度范围大于130℃.  相似文献   

4.
采用膨胀法测定了攀枝花新钢钒热轧板厂的高强度P510L钒微合金化钢的CCT曲线,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不同冷速下的显微组织.分析发现,冷却速度较慢(低于10℃/s)时,得到的显微组织为比较粗大的铁素体 珠光体组织;中速冷却时,组织为比较细小均匀的铁素体 珠光体组织;快冷时(高于35℃/s)主要为贝氏体和铁素体组织.进一步采用扫描电镜分析P510L显微组织,发现大量钒的析出物,V(CN)析出物的形态为从球形至长方形,其大小为10~30 nm.  相似文献   

5.
6.
采用MMS-300热模拟机测定了C-Si-Mn-Cr-Nb系980 MPa级高强度汽车双相钢的动态CCT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冷却速率在0.1~5℃/s范围内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贝氏体;冷却速率达到5℃/s时铁素体转变结束,奥氏体全部转变为贝氏体;当冷却速率达到40℃/s时开始发生马氏体转变,显微硬度和抗拉强度均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Mo是1000 MPa级高强双相钢常用的合金元素.为了考察Mo元素对双相钢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淬火膨胀仪,分别对不同Mo含量的含硼及含铬双相钢的静态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静态CCT曲线)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Mo元素能够缩小过冷奥氏体的高温转变区域,并使高温转变和中温转变区域分...  相似文献   

8.
杨雄  陈林 《包钢科技》2015,41(1):33-35
采用Formastor-F型全自动相变仪测定610 MPa水电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该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过冷奥氏体的组织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的组织形态,结果表明,实验钢冷却速度低于5℃/s时,转变产物为F+P,冷却速度高于5℃/s时,出现贝氏体组织,随着冷却速度的加快,贝氏体逐渐增多,珠光体逐渐减少,冷却速度达到20℃/s时,珠光体消失。冷却速度大于150℃/s时,转变产物主要为马氏体。  相似文献   

9.
采用Formastor-F型全自动相变仪测定Q690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Q690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显微组织形态,分析了合金元素对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影响,通过对CCT曲线的测定为Q690钢热处理制度和控冷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OM、TEM等试验设备,研究了Ti-Nb微合金化高速护栏钢的连续冷却组织转变规律,建立了试验钢的CCT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当冷速为0.5℃/s时,试验钢中的奥氏体发生铁素体-珠光体相变;当冷速大于1℃/s时,开始发生贝氏体相变;当冷速为10~20℃/s时,既发生铁素体-贝氏体相变又发生马氏体相变;当冷速≥30℃/s时,发生贝氏体-马氏体的相变。随着冷速的增加,试验钢的硬度也随之增大。在不同冷速下钢中均存在(Ti, Nb)C析出物,且在钢中呈弥散分布,在低冷速条件下,钢中析出物的体积分数较大,尺寸较小,具有一定的析出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低碳微合金高强钢因其具有高强度、较好的塑韧性被应用到交通运输、石油管道等行业.稀土在钢中有净化钢液、细化晶粒和微合金化的作用,进而能提升材料的诸多性能.因此,在600 MPa低碳微合金高强钢中加入稀土La,通过热膨胀仪对有、无稀土的微合金高强钢在不同冷速下相变点进行测定;利用SEM对不同冷速下的组织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12.
邹航  徐光  刘曼 《钢铁研究学报》2020,32(8):746-751
摘要:设计了3种不同轧后冷却速率和快速冷却终点温度,进行轧后冷却实验,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伸实验等,研究了冷却工艺对低碳高强复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冷却速率下,随着快速冷却终点温度的增加,形成的贝氏体逐渐减少,马奥岛(M/A)明显粗化,且M/A岛比例增加,组织整体形貌从板条状变成块状。此外,在相同冷却速率下,随着快速冷却终点温度的增加,钢的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增加。另外,当快速冷却终点温度为480℃时,随着冷却速率的减低,贝氏体逐渐消失,且M/A岛逐渐粗化,同时随着冷却速率的降低,钢的强度降低,伸长率有所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生产和优化低碳高强复相钢的轧后冷却工艺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汽车轻量化原则,利用热轧大压下十超快冷+弛豫制备得到1 200 MPa级热轧双相钢(DP),借助OM、SEM、TEM和室温拉伸等试验手段,研究了终轧温度对试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终轧温度增加,铁素体体积分数和晶粒尺寸逐渐减小,马氏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抗拉强度增加,伸长率减小,强塑积减小,屈强比最低为0...  相似文献   

14.
利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试验机模拟CSP工艺条件,辅以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维氏硬度计等,研究65Mn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及变形温度对其等温相变的影响。绘制了65Mn钢的动态CCT曲线。结果表明,当轧后冷速小于2℃/s时,试验钢可获得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随着冷速的增大,试验钢中将出现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硬度增大。当冷速大于40℃/s时,试验钢中的组织全为马氏体,硬度达到678.05HV。此外,在研究不同变形温度对65Mn钢等温相变的影响时发现,第2道次变形温度为920℃时,珠光体组织多呈片层状,硬度为271.86HV;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试验钢中铁素体含量增加,珠光体球化趋势明显,粒状珠光体含量增多。当变形温度下降至860℃时,试验钢的硬度降低至252.21HV,有利于其后续深加工。  相似文献   

15.
25MnVK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研究25MnVK钢变形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规律,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组织以及硬度值测定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结果表明,该钢的奥氏体化温度为920 ℃.当连续冷却速度小于2 ℃/s时得到的组织为铁素体 珠光体,大于2 ℃/s时出现贝氏体,大于50 ℃/s出现马氏体组织,所以通过控制不同的冷速,可以得到适合的组织.为制定25MnVK钢加热制度和控冷工艺提供了基本条件.此外V的加入使得钢的组织转变得到明显的推迟,CCT曲线右移,钢的淬透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分析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获得了Mn-B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研究了冷却速率对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生产中冷却速度控制在2~15℃/s范围内,可以得到贝氏体为主、没有马氏体的组织;Mn-B钢的硬度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摘要:采用分阶段拉伸应变试验,研究中碳贝氏体钢在拉伸过程中TRIP效应的影响,探究残留奥氏体转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拉伸变形初期残留奥氏体转变较快(0%到3.0%应变量(体积分数)对应残留奥氏体转变量为13.72%),主要为分布在贝氏体束与束之间的块状残留奥氏体(尺寸为微米级)发生相变;拉伸变形后期残留奥氏体转变较慢(10.0%到18.5%应变量对应残留奥氏体转变量为7.78%),主要为分布在贝氏体铁素体板条与板条之间的薄膜状残留奥氏体(尺寸为纳米级或者亚微米级)发生相变。归因为块状残留奥氏体稳定性低,在外部应力作用下容易转变为硬而脆的马氏体组织,而薄膜状/条状残留奥氏体稳定性高,在外部应力的作用下不易发生相变,TRIP效应的发生使得钢种强度和塑性同时得到提高。通过3种模型(Hollomon模型,C-J模型,修正C-J模型)描述试验钢的加工硬化行为,将整个拉伸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并结合微观组织变化,详细解析了每个阶段所对应的主要加工硬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0.06C-0.6Si-1.5Mn-0.6Cr双相钢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Gleeble-1500热应力/应变模拟机上测定了0.06C-0.6Si-1.5Mn-0.6Cr双相钢的未变形和变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组织进行了观察,利用维氏硬度计对金相组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10℃/s时,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贝氏体体积分数和宏观维氏硬度值增加都较为明显;而当冷却速度在10—20℃/s范围内时,无论变形还是未变形时贝氏体体积分数和硬度的变化都趋于平缓.由CCT曲线可知,实验钢经变形后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温度在780~550℃之间,在2—20℃/s范围内可以获得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19.
在DIL 805A膨胀仪上测定了1000 MPa级冷轧双相钢在连续加热过程中的热膨胀曲线.根据杠杆定律得到的奥氏体体积分数的计算值与定量金相测量值符合较好.奥氏体的等时相变动力学可以很好地由JMAK形式的方程描述.文中还分析了冷轧压下率和加热速度对奥氏体等时相变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了连续加热奥氏体相变过程中相界面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