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细第二相粒子强化钢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钢中有关第二相粒子的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第二相粒子对钢强韧性能的影响及第二相粒子细化钢晶粒的基本理论,概括了获得超细第二相粒子的基本方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获得超细第二相粒子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文章总结了用第二相粒子细化晶粒的理论。比较了各种第二相粒子细化晶粒的效果,提出使用SiO2粒子细化HSLA钢晶粒的可能性。理论分析表明,在凝固过程中有可能获得较高的SiO2粒子体积分数。此外,还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得到了较小尺寸的SiO2粒子。  相似文献   

3.
凝固过程中质点强化钢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代钢铁材料的主要特征是高洁净度、超细晶粒和高均匀化,金属材料组织的晶粒细化处理是能同时提高材料强度和韧性的最佳强化机制。简述了钢铁材料在凝固过程中晶粒细化的方法、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钢铁材料的晶粒超细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陈宁  陈乾惕 《钢铁研究》1990,(2):110-111,113
据美国《Metall Trans》A集1989年,第1期报道钢中VC、V(C,N)、AlN第二相粒子对奥氏体晶粒粗化行为的影响不尽一致。 1 引言具有铁素体一珠光体组织的高强度低合金钢和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的微合金化钢的强韧性同铁素体晶粒尺寸紧密相关。细化铁素体晶粒对强度和韧性两者都有利,而其它的强化方法往往使韧性受损。铁素体晶粒细化的先决条件是原始奥氏体晶粒也小,因为铁  相似文献   

6.
第二相强化是一种快捷有效的钢材强化方式。由于大多数学者局限于第二相粒子强化钢铁材料机械性能的宏观定性研究,使得这项技术至今未能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因此学者们开始专研于纳米粒子在钢液中的微观受力情况和理论研究并对纳米粒子的分散性进行了定量表征,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概述了利用第二相粒子强化钢铁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第二相粒子对钢材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细化钢晶粒的基本理论,结合第二相粒子的处理方式和分散方法,指明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新的实验思路。  相似文献   

7.
钢铁材料表面自身纳米晶化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现钢铁材料表面自身纳米晶化的主要方法有超声喷丸、高能喷丸和机械研磨处理等。大塑性变形诱发晶粒碎化和应变诱导相变是钢铁表面自身形成纳米晶的主要机制。表面自身纳米晶化能够显著提高钢铁材料的表面强度、硬度、耐磨和耐疲劳性能,在化学热处理和电化学防护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杨秀亮 《钢铁钒钛》2002,23(2):11-13,18
高韧性管线钢主要用于制造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这类钢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生产,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文中对X60管线钢中第二相粒子随加热温度升高在钢中的固溶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测试了奥氏体晶粒粗化 温度并对控轧控冷工艺中加强温度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晶粒细化方法,包括微合金细化法、电磁场细化法、纳米析出相细化法、应变诱导相变和形变强化相变,分析了超细晶材料在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为钢铁材料晶粒细化的研究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稀土钼合金第二相粒子尺度对材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微米尺寸和准纳米尺寸的氧化镧粒子增强钼合金。结果表明,随着氧化镧粒子含量的增加和尺寸的减小,钼粉粒子尺寸和松装密度减小,烧结体硬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和密度均提高,表现出了良好的强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
奥氏体不锈钢较低的屈服强度限制了它在结构件中的使用。采用形变和相逆转变方法分别制备出了高屈服强度的奥氏体不锈钢。利用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和万能试验机分别对奥氏体钢进行组织表征和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粗大的奥氏体晶粒在形变过程中形成位错、剪切带、应变诱导马氏体等组织,相逆转变方法获得了超细的无缺陷等轴奥氏体晶粒。形变强化和细晶强化均能明显提高奥氏体不锈钢屈服强度(280 MPa提升至550 MPa)的同时保持较好的塑性(伸长率46%和55%)。  相似文献   

12.
Compared with the parts prepared by conventional methods, the parts formed by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MAM) technology are prone to have non equilibrium and sub micro cellular structures, which show more excellent performance. Especially, the 316L stainless steel formed by laser powder bed melting technology has high yield strength, good elongation, and excellent corrosion resistance. Aiming at the superfast thermal cycle, complex metallurgical reactions, intense non equilibrium solidification, and particular thermal history of MAM technologies, the current advances in the related fields of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316L (L PBF 316L)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were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mechanism of L PBF 316L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cluding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evolution and corresponding regulation were discussed. All importantly, the strengthening and toughening mechanisms of 316L deformation were thoroughly revealed. Finally, a brief prospect on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was provided.  相似文献   

13.
摘要:金属增材制造技术成形奥氏体不锈钢易出现与传统制备方法完全不同的非平衡亚稳微观组织,表现出独特的性能,其中激光增材制造的316L不锈钢,兼具高屈服强度、良好的伸长率以及优异的耐腐蚀性能。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激光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的研究进展,针对其高冷却速率、微熔池冶金、强非平衡凝固和复杂热履历成形条件,阐述其微观组织结构的形成机制和调控方法,以及对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的影响规律,重点分析了激光增材制造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强韧化机制,最后展望增材制造奥氏体不锈钢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摘要:具有优异性能的超高强度钢在各工业领域备受关注,随着超高强度钢服役环境愈加复杂,通过调整多种微观组织、采用基体与碳化物强化相复合结构来进一步提高钢材强韧性能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之一。简要回顾超高强度钢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着重讨论在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超高强度钢中微观组织结构、碳化物析出种类及演变规律的最新进展,并详细介绍作者团队在超高强度钢领域的研究成果。在超高强度钢研究过程中,仍需深入探讨碳化物与基体之间存在的位相关系,澄清不同热处理工艺改变碳化物析出顺序的内在机制,为超高强度钢的组织调控和性能优化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控制WG350无取向电工钢中的夹杂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Aspex系统分析了精炼、连铸过程和成品板中夹杂物的类型、数量及尺寸的演变规律.结果 表明,氩站开始出现大尺寸含P复合夹杂物,该类型夹杂物大部分在RH脱碳后会上浮去除.RH加铝脱氧时生成的Al2O.以团簇状和块状为主,前者尺寸范围为0.5~5μm且大部...  相似文献   

16.
摘要:研究了1.2GPa级TRIP钢微观形貌特征及增强增塑性机制。结果表明,将热轧初始微观组织调控为针状贝氏体组织,有利于将材料组织调控为贝氏体铁素体基体,当退火温度降低至910℃,厚度为50~100nm的第二相残余奥氏体呈片层状存在于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间;基体中V(C,N)的相间析出对强度贡献大于200MPa,且当平均列间距由34.6nm减小至28.2nm,析出粒子直径范围由3~8nm减小至2~5nm,强度贡献可增加约40MPa。在两相变形机制协调作用时,45.1%的大角度晶界以及高密度位错塞积均可有效抑制塑性变形过程中的裂纹扩展,而晶体学特征对变形过程中位错的运动又具有约束作用,最终使得强塑性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摘要:非金属夹杂物与钢的塑性和韧性有着必然的联系,如何降低夹杂物对钢性能的危害一直是冶金和材料领域关注的重点。从夹杂物类型、尺寸、数量、分布及其物理性能等角度归纳总结了夹杂物对钢塑性和韧性的影响,并分析了夹杂物引起材料断裂的机制。最后,对夹杂物与钢材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展望,为钢铁企业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ductility and toughness of steel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with the non metallic inclusions, how to minimize the damage of inclusions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priority in the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field. The effects of inclusions on the ductility and toughness of steel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e, size, number, distribution,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inclusions. The fracture mechanism of steel caused by inclusion was also discussed. 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lus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teel is prospected, which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control technology of inclusions.  相似文献   

19.
基于过冷奥氏体动态相变的思想,通过两道次压缩变形结合控制冷却的热模拟轧制工艺,获得不同贝氏体含量及形态的细晶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考察了第二相贝氏体特征对双相钢室温拉伸变形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形变后快速冷却可获得无碳板条状贝氏体,较慢的冷速或在贝氏体转变区保温处理可获得粒状贝氏体。贝氏体体积分数大于20%左右的细晶铁素体/贝氏体双相钢具有低的屈服强度,高的抗拉强度,高的伸长率,低屈强比以及连续屈服特性。屈服强度既与铁素体晶粒尺寸相关,也与贝氏体形态和数量相关。板条贝氏体引起的屈服强度提高大于粒状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具有比板条贝氏体更好的塑性。  相似文献   

20.
金妙  杨丽  刘宁  苏航 《钢铁研究学报》2020,32(12):1114-1123
通过高温金相试验,研究了一种船用低合金铜时效强化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下的奥氏体晶粒长大行为和尺寸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并且在不同的温度区间,奥氏体晶粒具有不同的长大速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奥氏体晶粒也逐渐长大,但加热温度越高,奥氏体晶粒长大速度越快。各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下奥氏体晶粒尺寸呈对数正态分布,且随着加热温度升高或保温时间延长,对数正态分布曲线峰值横坐标右移,峰值频率下降。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适用于本钢种的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动力学模型,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