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 ,属亚热带气候。“四季皆夏 ,雨便成秋 ,草经霜而不枯 ,花非春而放”是岭南地区气候特征的生动写照。岭南自古对外交通发达 ,地处中外文化的交汇点 ,历来是一种采集型文化模式 ,多元共存 ,矛盾统一。精髓是最少保守 ,博采众长 ,兼收并蓄 ,最富进取精神 ,在这种的气候环境和人文景观下 ,形成了岭南建筑通透、开放、结合建筑布设庭院绿化的特点。一、岭南庭院中国古园林常为达官贵人、豪商巨贾兴建的私家园林。自古中国古典园林从建园开始就由文人、画家参与设计、构筑 ,不免要反映这些士大夫的趣味、气质和情操。而这些… 相似文献
2.
论分析了岭南现代建筑园林在创作中,将园林造因手法与建筑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了以庭因为中心的建筑空间;强调庭园空间的交融与渗透:运用小品景观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近代岭南建筑的建筑装饰特点,本文以梁园为例对岭南地区的建筑装饰元素进行研究,从灰雕、木雕、石雕、满洲窗出发,考察梁园中的门楣、门框、雀替、窗户、外墙、柱础、花台及栏杆的装饰,分析梁园的装饰特征,归纳近代岭南园林装饰元素具有开放性、兼容性以及多元化的特点,元素之间有较多的共性以及对比研究价值,其构成要素是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4.
现代建筑的过渡空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建筑功能形式——商业建筑和住宅建筑的过渡空间设计为切入点,谈谈过渡空间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5.
笔者以多年来从事设计监理及设计招标代理的工作角度出发,围绕传统岭南园林空间的特征,试通过对若干现代岭南建筑的空间分析,引出建筑师们在现代岭南建筑创作中应有机运用传统岭南园林精髓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从阐释建筑内外部过渡空间的概念出发,对过渡空间的类型和特性进行解析,提出建筑内外部过渡空间对于建筑乃至城市主体设计的重要性,解释了如何利用过渡空间解决各个存在空间之间的矛盾调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红花路商业街的规划设计构思,具体对其平面布局、立面设计、景观元素作了阐述,通过运用传统岭南建筑的一些元素,结合现代的一些手法,从而打造成一条现代的岭南商业街。 相似文献
9.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在此背景下,校园建筑能源浪费的问题愈发受到关注。高校食堂空间尺度大,人员密度大,往往需要借助人工设备方能保持较好的空气品质与室内温度,而这也导致了能源的过度消耗。过渡空间是岭南地区常见的空间类型,在改善建筑微气候方面有着良好效果。该文以高校食堂建筑中的过渡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中区食堂过渡空间为典型案例,从食堂功能特点、湿热地区气候特征、岭南建筑特色经验等方面入手,结合实测和计算机模拟实验,分析影响过渡空间风环境的相关要素,并由此提出相应要素的设计参考值和相应的食堂过渡空间方案优化设计策略,以期为相关建筑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民居建筑色彩是乡村风貌的直观表达,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彰显地域特色具有重要意义。以岭南广府传统村落——广州花都港头村为例,基于色彩地理学,运用NCS自然色彩感知模型、色彩网络等方法,剖析建筑色彩构成属性、用色比例,阐释色彩演变特征,为乡村规划、村落建筑色彩保护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筑空间设计应一切以使用者为中心,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建筑设计、建设和使用都必须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本文通过两个实际案例阐述建筑师如何通过建筑空间尺度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位思想。 相似文献
12.
根据岭南文化的特征并结合实例对岭南园林中的园林布局、庭院空间、建筑形式以及环境小品四大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以促进中国古典园林的研究,从而推动中国园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夏昌世是我国知名的现代建筑师、教育家和园林学家,对我国现代建筑创作和岭南园林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已出版的各种关于夏昌世的研究的文献,对于1932-1945年的夏昌世的活动,言之不详。通过对各种文献的整合、辨析、勘误和校正,辨析了夏昌世于1932-1945年期间在各工作机构的时间,记述了他的一些活动情况,分析了该时期对其后半生工作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岭南近代教堂的案例(如广州圣心大教堂,东山堂等教会建筑)出发,先对其神圣空间的营造方法进行归类总结,展现不同的神圣空间对信众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以及宗教精神的表达方式与表现程度。另外,由于岭南教堂建筑在传入的过程中也有变化,从单一的神圣空间转变为多样化的世俗性功能空间,特别是新教教会的发展,让教会学校,医院和众多福利机构进入岭南人民的生活之中。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教堂神圣空间概念的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并探讨其在内心层面和教区世俗建筑的广延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广州棋院是2010年第16届广州亚运会棋类比赛场馆,设计者力图将岭南地域文化融入较复杂的现代化比赛场馆设计中。作为对新岭南建筑的一次探索和尝试,作品综合建筑布局、风格造型、空间组合及细部处理等要素来表现岭南建筑的艺术哲理、设计思维、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也希望借此作品反映出设计者勇于创新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中山市中心城区东部沿海新发展区的三角洲用地位于珠江河的出水口,其内有大量河涌.其城市设计运用岭南建筑理论和岭南园林理论,依据天井-冷巷系统创造具有通风系统的城市环境,采用与河网平行正交的方格路网系统,打造融地域特征、文化性格和时代特征于一体的新岭南城市. 相似文献
18.
会议围绕岭南现代建筑创作、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建筑教育等与岭南建筑学派相关的重大和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试图探索一条在新时期和新常态下能更好地传承、发展与建设岭南建筑学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建筑学会修龙理事长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祝贺! 相似文献
19.
在周边有着丰富历史文化遗迹的传统商业街区创作新骑楼商业形态,要求设计者必须准确把握保护与发展、形式与功能、材料和技术的矛盾,以因地制宜的理念创作,表达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诉求,进而反映历史环境下新岭南建筑的创作观。 玉鸣轩和北京路商场是广州传统商业街中山四路上的两个重要节点,设计者力图以“和而不同”的理念诠释两者与各自所处历史环境的关系,在和谐共生的目标下追求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