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淑萍  吴文  万毅 《计算机应用》2020,40(8):2378-2385
传统的深度学习阴影去除方法常常会改变非阴影区域的像素且无法得到边界过渡自然的阴影去除结果。为了解决该问题,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提出一种新颖的多阶段阴影去除框架。首先,多任务驱动的生成器分别通过阴影检测子网和蒙版生成子网为输入图像生成相应的阴影掩膜和阴影蒙版;其次,在阴影掩膜和阴影蒙版的引导下,分别设计全影模块和半影模块,分阶段去除图像中不同类型的阴影;然后,以最小二乘损失为主导构建一种新的组合损失函数以得到更好的结果。与最新的深度学习阴影去除方法相比,在筛选数据集上,所提方法的平衡误差率(BER)减小约4.39%,结构相似性(SSIM)提高约0.44%,像素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约13.32%。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阴影去除结果边界过渡更加平滑。  相似文献   

2.
针对域适应技术在源域数据集子类距离过近以及样本数量少时分类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数据扩充的深度多源子域适应网络(DMSAN)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针对目标域样本少的问题,引入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对其进行数据扩充;其次,通过网络分支结构获取多源域的共享特征;再次,使用局部最大均值差异(LMMD)进行特征映射,对齐每个源域和目标域的子领域;最后,采用加权模块实现全局损失的最小化,以及多源域联合诊断.引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CWRU)数据集和搭建故障诊断平台测得的轴承故障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的跨域故障诊断精度高于其他域适应对比模型,在目标域数据较少时优势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利用有标注源数据获得在无标注目标数据上可用的遥感图像语义分割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熵增强的域适应端到端语义分割方法.首先,为了充分利用遥感图像多尺度信息并且减少域之间传感器分辨率带来的域偏移,采用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模块作为分类器;其次,为了使无标注的目标域类别正确对应,使用了两个分类器进行协同训练;将像素点预测值的信息熵当做分类置信度的度量,将其作为对抗损失的权重,从而使训练能专注于难分类的像素,降低域偏移.在ISPRS(WGII/4)2D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所提方法相对于直接使用分割模型和使用传统对抗方法,mIoU分别提高了18%和12%.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遥感图像域适应语义分割表现上优于直接使用分割模型或使用传统对抗域适应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计算机辅助诊断是临床诊断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然而在多机型超声影像的应用现状中,单一深度卷积神经网络面临难以从不同数据源中提取样本特征的问题,导致模型在区分多源数据方面性能欠佳。为提升单一深度模型在多源数据的泛化能力,本文提出一种无监督域自适应网络。方法 将深度对抗域适应方法应用于多源甲状腺超声影像分类任务,通过生成对抗思想提取源域图像与目标域图像的域不变特征,提出一种多级对抗域自适应网络(multi-level adversarial domain adaptation network, MADAN)。将元优化(meta-optimized)策略引入对抗域适应的学习中,将域对齐目标和样本分类目标以协调的方式联合优化,提升了模型对无标记目标域数据的分类性能。结果 在包含4种域的甲状腺超声影像数据集上实验,与7种经典域自适应方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ADAN在全部迁移任务中取得90.141%的目标域样本平均分类准确率,优于残差分类网络和多种经典域自适应分类网络。融合元优化训练策略后的MADAN在目标域的测试平均准确率提升约1.67%。结论 本文提出的元优化多级对抗域适应网络一方面通...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恶意软件检测中并取得了较好的预测精度,但同时深度神经网络容易受到对输入数据添加细微扰动的对抗攻击,导致模型输出错误的预测结果,从而使得恶意软件检测失效。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面向恶意软件检测模型的黑盒对抗攻击方法。首先在恶意软件检测模型内部结构参数完全未知的前提下,通过生成对抗网络模型来生成恶意软件样本;然后使生成的对抗样本被识别成预先设定的目标类型以实现目标攻击,从而躲避恶意软件检测;最后,在Kaggle竞赛的恶意软件数据集上展开实验,验证了所提黑盒攻击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得到,生成的对抗样本也可对其他恶意软件检测方法攻击成功,这验证了其具有较强的攻击迁移性。  相似文献   

6.
蒋宁  方景龙  杨庆 《计算机应用》2021,41(2):517-522
在目标检测领域里通常希望在拥有大量标记的场景中训练好的模型能够应用在无标记的其他场景中,但是不同的域分布往往是不同的,这样往往导致域迁移时模型性能的急剧下降。为了提高域迁移时模型的目标检测性能,通过两个层级来解决域迁移问题,包括全局层级迁移和局部层级迁移。这两种层级迁移分别对应不同的特征对齐方式,即全局层级采用选择性对齐方式,局部层级采用完全对齐方式。所提域迁移框架基于单点多盒检测器(SSD)模型,在全局和局部层级分别配置相应的域适配器以减少域间差异,通过对抗网络算法实现具体训练,再通过一致性正则化来进一步提高模型的域迁移性能。通过大量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域迁移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同目前常见的域适应-快速区域卷积(DA-FRCNN)模型、对抗识别域适应(ADDA)模型以及动态对抗适应网络(DAAN)模型等三种域迁移模型相比,该模型在不同数据集上的均值平均精度(mAP)可以提高5%~10%。  相似文献   

7.
小样本目标检测旨在通过少量的样本学习来训练目标检测模型,现有的小样本目标检测方法大多基于经典的目标检测算法。在二阶段的检测方法中,由于新类别样本数量少,产生了许多无关的边界框,导致候选区域的准确率较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小样本目标检测算法FF-FSOD。该方法采用特征融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增强,对新类别样本进行补充,扩大样本的覆盖范围,同时引入FPN网络进行多尺度特征提取,再对RPN网络进行改进,引入支持集图像分支,计算支持集图像特征与查询集图像特征的深度互相关性,得到注意力特征图,进而获得更精确的候选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在MS COCO和FSOD数据集上得到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了更精准的候选框,进而提升了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以往的弱监督显著性目标检测算法存在的显著目标定位不准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界框标注的弱监督显著目标检测算法。所提算法利用图像中所有目标的最小外接矩形框,即边界框,作为监督信息。首先基于边界框标注和GrabCut算法生成初始显著图;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缺失修正模块,以得到优化后的显著图;最后结合传统方法和深度学习方法各自的优势,将优化后的显著图作为伪真值,通过神经网络学习一个显著性目标检测模型。在4个公开数据集上与6种无监督、4种弱监督的显著性检测算法进行比较的实验结果显示,所提算法在所有数据集上的最大F度量值(Max-F)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明显优于对比算法:与同样基于边界框标注的弱监督方法SBB(Saliency Bounding Boxes)相比,所提算法的标注方法更简单,在ECSSD、DUTS-TE、HKU-IS、DUT-OMRON等4个数据集上进行实验,Max-F分别提高了1.82%、4.00%、1.27%和5.33%,MAE分别降低了13.89%、15.07%、8.77%和13.33%。可见,所提算法是一种具有良好检测性能的弱监督显著目标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9.
许多现实场景要求准确的脸部性别识别。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正常状况下取得好的准确率,适用于大规模分类任务,但存在模型可解释性差、易丢失细节信息等问题,并且光照、姿势、表情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分类准确率较低。提出一种基于阴影集的二级分类模型。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大规模图像集进行一阶段分类;结合阴影集理论,将图像分类结果划分为接收域、拒绝域和不确定域,得到不确定的脸部图像集,用传统方法进行二阶段分类。在LFW数据集和Adience数据集下,与现有先进算法相比,所提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总体分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域适应主要应对跨不同数据分布的相似任务决策问题。作为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新兴分支,域适应受到了众多的研究和关注。随着近年深度学习的兴起,深度学习和域适应相结合的深度域适应研究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尽管已有各种深度域适应方法被提出,却鲜有系统的综述工作发表。为此,本文重点对现有的深度域适应方法进行全面回顾、分析和总结,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主要贡献包括以下方面:首先,对域适应的背景、概念和应用领域进行概括总结。其次,根据模型是否涉及对抗训练机制,将现有深度域适应划分为深度对抗域适应和深度非对抗域适应两大类方法,并逐类回顾和分析。然后,对常用的实验基准数据集进行归类和总结。最后,对现有深度域适应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归纳分析,并讨论了将来的可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当前的大型数据集,例如ImageNet,以及一些主流的网络模型,如ResNet等能直接高效地应用于正常场景的分类,但在雾天场景下则会出现较大的精度损失。雾天场景复杂多样,大量标注雾天数据成本过高,在现有条件下,高效地利用大量已有场景的标注数据和网络模型完成雾天场景下的分类识别任务至关重要。方法 本文使用了一种低成本的数据增强方法,有效减小图像在像素域上的差异。基于特征多样性和特征对抗的思想,提出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通过提取数据的多尺度特征,增强特征在特征域分布的代表性,利用对抗机制,在多个特征上减少特征域上的分布差异。通过缩小像素域和特征域分布差异,进一步减小领域偏移,提升雾天场景的分类识别精度。结果 在真实的多样性雾天场景数据上,通过消融实验,使用像素域数据增强方法后,带有标签的清晰图像数据在风格上更趋向于带雾图像,总的分类精度提升了8.2%,相比其他的数据增强方法,至少提升了6.3%,同时在特征域上使用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相比其他的网络,准确率至少提升了8.0%。结论 像素域数据增强以及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结合的雾天图像识别方法,综合考虑了像素域和特征域的领域分布差异,结合了多尺度的丰富特征信息,同时使用多对抗来缩小雾天数据的领域偏移,在真实多样性雾天数据集上获得了更好的图像分类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场景识别问题中,经典的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大多需要充足的标记样本训练模型,而获取遥感图像的标注费时费力。为解决遥感图像场景识别中标记样本缺乏且不同数据集无法共享标记样本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对抗学习与变分自动编码机的迁移学习网络。方法 利用变分自动编码机(variational auto-encoders,VAE)在源域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分别获得编码器和分类器网络参数,并用源域编码器网络参数初始化目标域编码器。采用对抗学习的思想,引入判别网络,交替训练并更新目标域编码器与判别网络参数,使目标域与源域编码器提取的特征尽量相似,从而实现遥感图像源域到目标域的特征迁移。结果 利用两个遥感场景识别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特征迁移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尝试利用SUN397自然场景数据集与遥感场景间的迁移识别,采用相关性对齐以及均衡分布适应两种迁移学习方法作为对比。两组遥感场景数据集间的实验中,相比于仅利用源域样本训练的网络,经过迁移学习后的网络场景识别精度提升约10%,利用少量目标域标记样本后提升更为明显;与对照实验结果相比,利用少量目标域标记样本时提出方法的识别精度提升均在3%之上,仅利用源域标记样本时提出方法场景识别精度提升了10%~40%;利用自然场景数据集时,方法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场景识别精度。结论 本文提出的对抗迁移学习网络可以在目标域样本缺乏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其他数据集中的样本信息,实现不同场景图像数据集间的特征迁移及场景识别,有效提升遥感图像的场景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3.
深度学习技术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一个训练好的深度学习模型很容易受到干扰而得出错误的结果, 从而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 为了检验深度学习模型的抗干扰性, 提高模型的安全性和鲁棒性, 有必要使用对抗样本进行对抗评估和对抗训练. 有目标的黑盒对抗样本的生成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有目标的黑盒对抗样本生成的难点在于, 如何在保证攻击成功率的前提下提高对抗样本的生成效率. 为了解决这一难点,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快速边界攻击的有目标攻击样本生成方法. 该方法包括线上的搜索和面上的搜索两步. 线上的搜索由单侧折半法来完成, 用于提高搜索效率; 面上的搜索通过自适应调节搜索半径的随机搜索完成, 用于提高搜索的广度. 通过对5组图片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当训练集数据和测试集数据来自不同的载体源时,即在载体源失配的条件下,通常会使一个表现优异的隐写分析器检测准确率下降。在实际应用中,隐写分析人员往往需要处理从互联网上采集的图像。然而,与训练集数据相比,这些可疑图像很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捕获和处理历史,导致隐写分析模型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检测性能下降,这也是隐写分析工具在现实应用中很难成功部署的原因。为了提高基于深度学习的隐写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对测试样本信息加以利用,使用领域自适应方法来解决载体源失配问题,将训练集数据作为源领域,将测试集数据作为目标领域,通过最小化源领域与目标领域之间的特征分布差异来提高隐写分析器在目标领域的检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对抗子领域自适应网络(ASAN,adversarial subdomain adaptation network)。一方面从生成特征的角度出发,要求隐写分析模型生成的源领域特征和目标领域特征尽可能相似,使判别器分辨不出特征来自哪一个领域;另一方面从减小域间特征分布差异的角度出发,采用子领域自适应方法来减少相关子领域分布的非期望变化,有效地扩大了载体与载密样本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分类精度的提高。通过在多个数据集上对3种隐写算法进行检测,证实了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模型在数据集失配和算法失配时的检测准确率,减少了失配问题带给模型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生成对抗网络模型对抗样本的多样性和攻击成功率,提出了一种GAN图像对抗样本生成方法.首先,利用原始样本集整体训练一个深度卷积对抗生成网络G1,模拟原始样本集分布;其次,在黑盒攻击场景下,利用模型蒸馏方法对目标模型进行黑盒复制,获取目标模型的本地复制;然后以G1的输出作为输入,以蒸馏模型作为目标模型,训练生成对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遥感图像的语义分割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遥感图像的语义分割精度,但由于遥感图像的多样性(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和天气条件)以及像素级标签的缺乏,该算法难以适用于跨多个域的任务。而若重新训练新的域则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资源来收集相应的像素级标签。为了解决这一跨域问题,基于对抗学习提出了一种目标域图像级标签已知的弱监督域自适应方法:利用图像级标签,提出多类域判别器,使目标域各个类别自适应地对齐到源域;为保持训练过程的平稳,一种基于熵值产生目标域像素级伪标签的方法被提出以监督特征提取器,提升模型表现。在ISPRS Vaihingen与ISPRS Potsdam数据集上的大量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优于其他遥感图像语义分割中的基于对抗学习域自适应算法。  相似文献   

17.
史文旭  鲍佳慧  姚宇 《计算机应用》2020,40(12):3558-3562
为解决目前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算法存在的对小尺度目标检测精度低和检测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算法。首先,构建一个含有不同尺度大小的遥感图像的数据集用于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其次,基于原始的多尺度单发射击(SSD)网络模型,融入了设计的浅层特征融合模块、浅层特征增强模块和深层特征增强模块;最后,在训练策略上引入聚焦分类损失函数,以解决训练过程中正负样本失衡的问题。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检测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77.95%,相较于SSD网络模型提高了3.99个百分点,同时检测速度为33.8 frame/s。此外,在拓展实验中,改进算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模糊目标的检测效果也优于原多尺度单发射击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改进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成熟, 智能语音识别软件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存在于智能软件内部的各种深度神经网络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 最近的研究表明: 含有微小扰动的对抗样本会对深度神经网络的安全性和鲁棒性构成极大威胁. 研究人员通常将生成的对抗样本作为测试用例输入到智能语音识别软件中, 观察对抗样本是否会让软件产生错误判断...  相似文献   

19.
史文旭  鲍佳慧  姚宇 《计算机应用》2005,40(12):3558-3562
为解决目前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算法存在的对小尺度目标检测精度低和检测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与识别算法。首先,构建一个含有不同尺度大小的遥感图像的数据集用于模型的训练和测试;其次,基于原始的多尺度单发射击(SSD)网络模型,融入了设计的浅层特征融合模块、浅层特征增强模块和深层特征增强模块;最后,在训练策略上引入聚焦分类损失函数,以解决训练过程中正负样本失衡的问题。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检测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77.95%,相较于SSD网络模型提高了3.99个百分点,同时检测速度为33.8 frame/s。此外,在拓展实验中,改进算法对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模糊目标的检测效果也优于原多尺度单发射击网络模型。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改进算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