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将兰炭和可磨性指数相差较大的两种煤(府谷煤、清徐煤)按照不同比例配煤,分析比较单煤和混煤样品的HGI以及粉碎后的粒度分布。结果表明,在兰炭中配入一定比例的易磨煤可以提高配煤的HGI,较难磨的府谷煤对兰炭混煤HGI的提高效果要好于易磨的清徐煤;兰炭与府谷煤混配后的HGI与配煤比例能够很好地遵循线性可加原则,兰炭与清徐煤混配后的HGI与配煤比例线性关系很差;混煤粉碎均以体积破碎为主,表面粉碎为辅,兰炭府谷煤配制的混煤中随着府谷煤比例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混煤破碎开始向表面粉碎发展。兰炭与清徐煤混配后的煤样随着清徐煤比例的增加,混煤体积粉碎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炼铁》2018,(5)
为扩大可用于高炉喷吹的燃料品种范围,在太钢高炉开展使用兰炭煤替代无烟煤喷吹的可行性研究和工业试验,并将其用到正常生产中。可行性分析及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兰炭煤各项基础性能符合喷吹煤粉的要求,具备高炉喷吹的使用条件;高炉生产实践表明,喷吹煤粉中兰炭煤比例达到了15%~20%,最高25%,有利于降低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2017年太钢高炉配加兰炭煤后,喷吹用煤价格降低了17元/t,吨铁燃料成本下降了13元/t。  相似文献   

3.
高炉喷吹用煤的配煤及使用兰炭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刚  杨双平 《钢铁钒钛》2013,34(1):64-68
为了确定合适的配煤喷吹方案,对高炉喷吹用煤和兰炭的可磨性、爆炸性和着火点等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探讨了配煤对煤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煤后煤的可磨性增加,爆炸性减弱,着火点降低,因此采用无烟煤、烟煤和兰炭搭配组成的混合煤可以获得更优良的冶金性能.  相似文献   

4.
兰炭改性及配煤炼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硕  朱子宗  徐军  宋楠 《钢铁》2012,47(8):17-21
为了拓展兰炭应用范围,在40kg焦炉开展兰炭粉配煤炼焦及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兰炭量的增加,配煤的黏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奥亚膨胀度、塑性区间和最大流动度均有下降,焦炭质量变差;加入煤粉改性材料(ZBS)后炼焦,焦炭质量得到改善;ZBS的质量分数达到0.10%时焦炭质量的改善幅度最大,其M40、M10、CSR接近原配煤的炼焦指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对无烟煤和烟煤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高炉喷煤比,马钢二铁总厂进行了混合配煤实践.通过对混合配煤的分析,选择合适的煤粉粒度、水分和混合比例,达到了均匀混配,满足了高炉高煤比喷吹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扩大炼焦煤源,降低焦炭成本。在配无烟煤炼焦的思路指导下,本文通过对配无烟煤炼焦中无烟煤的热稳定性、可磨性的研究来辅助选用无烟煤,并通过5kg试验焦炉进行无烟煤配煤炼焦试验研究,优化出涟钢配无烟煤炼焦的无烟煤的最佳粒度与最佳配量。同时比较了涟钢现行配煤方案与配无烟煤的焦炭的冷强度,结果表明,配加量为3%-5%和粒度为-1mm的无烟煤,焦炭冷强度提高2%。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焦炭质量,拓宽炼焦煤资源,降低配煤成本,通过煤质分析及40 kg小焦炉炼焦试验对布坎南煤和国内山西柳林地区优质焦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通过优化配煤,弥补了布坎南焦煤热强度低的缺点,提高了焦炭质量,降低生产配煤成本13. 35元/t。  相似文献   

8.
对德龙钢铁公司所用煤粉的理化性能指标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研究各单一煤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以燃烧性为主导的多指标优化配煤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在模型优化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工业试验,实现了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的相互结合。结果表明,采用D煤40%+B煤40%+F煤20%的配煤方案,混合煤的理化性能较好,且工业试验应用中,焦比由最高361.11kg/t降低到341.06kg/t,煤比由146.78kg/t提高到152.19kg/t,达到了降低吨铁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白凤强  王小东 《炼铁》2019,38(3):16-21
为探索高炉喷吹兰炭的可行性,在新兴铸管3号高炉进行了喷吹兰炭混合煤粉的工业试验。实验室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兰炭的高位发热量低于潞安无烟煤,燃烧率高于潞安无烟煤,且对CO_2的反应性指数远高于潞安无烟煤,满足高炉喷吹工艺的要求。工业试验结果表明:(1)喷吹兰炭和潞安混合煤粉,有利于高炉顺行,高炉利用系数有所提高,炼铁成本有所降低。(2)当混合煤中兰炭比例为10%时,燃料成本降低1.43元/t;比例增加到20%时,燃料成本降低1.92元/t。  相似文献   

10.
时山西省炼焦煤资源和目前焦化行业发展形势进行了简要分析。追溯了太钢焦化厂的配煤历史,结合焦炭质量变化情况。对太钢炼焦配煤结构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齐洪涛 《冶金能源》2007,26(6):11-13,24
对山西省炼焦煤资源和目前焦化行业发展形势进行了简要分析,追溯了太钢焦化厂的配煤历史,结合焦炭质量变化情况,对太钢炼焦配煤结构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扩大炼焦煤资源,太钢对蒙古焦煤进行了新资源开发,主要研究蒙古焦煤的煤质特性、结焦性能及其与现有配煤体系的适配性。试验结果表明,蒙古焦煤属于低硫的单一煤层煤,G值和Y值较高,变质程度偏低,煤质为介于肥煤和焦煤二者之间的过渡煤。单种煤结焦性能较好,焦炭的热态强度略差;蒙古焦煤露天存放时,黏结指数有小幅下降的趋势,露天存放时间不宜超过15天;蒙古焦煤与国内优质焦煤仍有一定的差异,配煤时应根据资源情况优化配用。  相似文献   

13.
闫广  吴铿  刘肖  门正朝  申威  员晓 《钢铁》2015,50(12):85-90
 为了研究低质焦炭条件下高炉喷吹煤粉的利用率,对安钢高炉两批低质焦炭及炉尘进行取样分析。测定了焦炭的常用质量评价指标及炉顶除尘灰的碳质量分数,并采用岩相测试技术分析了炉尘未消耗煤粉和焦炭的不同结构形态,定量地给出了炉尘中未消耗煤粉和焦炭颗粒的质量分数。结合安钢配煤现状,考察了3种高炉所用喷吹原煤不同粒径的燃烧率,并讨论了不同烟煤配比下挥发分质量分数对不同粒径煤粉燃烧率的影响,为低质焦炭条件下提高煤粉利用率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表明,低质焦炭条件下,炉尘碳质量分数明显偏高并含有较多未消耗煤粉;炉尘中的未消耗煤粉分为热变煤颗粒和残炭颗粒,而未消耗焦炭则以镶嵌结构为主;控制焦炭质量波动、减少焦炭水分质量分数有利于降低炉尘碳质量分数;安钢喷煤首选无烟煤应为B煤,喷吹煤粉的挥发分适宜控制在17%左右。  相似文献   

14.
刘颖义 《中国冶金》2021,31(5):83-85
为积极应对炼焦煤资源供应趋紧、质量下滑和价格波动等多变因素影响,河钢宣钢公司优化炼焦煤资源、配煤结构,深入市场探寻炼焦煤新资源,以小焦炉试验和煤岩分析为技术支撑,研究新资源的质量性能和各炼焦煤种的配入比例,开展配加王家岭瘦焦煤的多种配煤优选方案,在保证焦炭强度不降低的基础上,瘦煤配比提高至14%。通过对配合煤硫分和黏结指数的测算,扩大了炼焦煤资源,用普通焦煤代替部分高价低硫柳林类焦煤,降低了公司的配煤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生物质燃料应用于高炉喷吹的可行性,缓解高炉能源与环境问题,将干燥后的生物质燃料(花生壳)与高炉喷吹煤粉按不同比例进行混和破碎,并分别对破碎物料进行理化性能检测和燃烧过程分析,研究不采用传统干馏制炭工艺条件下,生物质燃料用于高炉喷吹的可行性。研究表明,花生壳的适量添加有利于提高混合物料的可磨性指数,同时降低灰分和煤粉中硫含量,有利于冶炼工艺控制;并且显著降低混合物料在挥发分析出燃烧与固定碳燃烧阶段的活化能,从而促进燃料燃烧,当添加20%的花生壳时,混合物料中固定碳的燃烧温度相比无烟煤降低了约40 ℃。  相似文献   

16.
为实施经济配料结构,利用40kg小焦炉进行了配煤结构的优化试验,确定了降成本配煤结构,焦煤配量由38%减少到了29%,瘦煤配量由10%提高到了14%,气肥煤配量由7%提高到了15%。应用表明,焦炭质量虽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稳定,仍能满足高炉炼铁的需求,配煤结构成本降低了27.8元/t。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稳定焦炭质量的前提下丰富配煤结构,降低炼焦配煤成本,开展了配加气煤和瘦煤炼焦试验研究。试验根据攀钢西昌钢钒对焦炭质量的需求,利用胶质层重叠原理和按照煤阶相近替代的思路,制定了以气煤代替1/3焦煤、以瘦煤代替焦煤的配煤炼焦试验方案,并在200 kg焦炉上开展了炼焦试验。结果表明,以所选气煤、瘦煤代替1/3焦煤、焦煤配煤炼焦,随着气煤和瘦煤配比的增加,焦炭质量呈下降趋势,当气煤配比为15%、瘦煤配比为12%时,焦炭CSR为55%,对应生产焦炭质量能够满足高炉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稳定焦炭质量的条件下降低炼焦配煤成本,西昌钢钒有限公司与攀钢集团研究院一起设计降低炼焦配煤成本200kg焦炉炼焦试验方案并进行试验。试验表明,在配煤中配加低价的气煤和瘦煤后,焦炭质量可达到要求。在200kg焦炉炼焦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方案3开展工业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幅增加气煤和瘦煤配比的情况下,焦炭反应后强度为61.57%,M40大于90%,达到了西昌钢钒对捣固焦炭质量的要求,且试验期配煤成本比基准期配煤成本下降39.24元/t,降成本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扩大炼焦煤资源、降低焦化企业配煤成本,通过坩埚焦试验和40 kg小焦炉试验考察了 3种气煤(分别记为QM1、QM2和QM3)替代某焦化企业工业配煤方案中1/3焦煤的可行性,并采用镜质体反射率分布图对气煤的适宜配入比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原生产配煤方案中,当气煤替换比为8%时,焦炭冷态强度变化较小,但其热态强度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