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的航班延误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航班延误预测数据量大、特征提取困难而传统算法处理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航班延误预测模型。首先,该模型将航班数据和气象数据进行融合,应用DCNN进行自动特征提取,采用批归一化(BN)和Padding策略优化,提升到港延误等级的分类预测性能;然后,在卷积神经网络(CNN)基础上加入直通通道,以保证特征矩阵的无损传输,增强深度网络的畅通性;同时引入卷积衰减因子对卷积通道的特征矩阵进行稀疏性限制,控制不同网络深度的特征叠加比例,维持模型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过数据融合,航班延误预测准确率可提高1个百分点;加深网络深度后,该模型能保证梯度的稳定,从而训练更深的网络,使准确率提升至92.1%。该基于DCNN算法的模型特征提取充分,预测性能优于对比模型,可更好地服务于民航决策。  相似文献   

2.
航班延误预测对提高机场地面保障效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针对目前航班地面保障流程复杂多变以及航班过站延误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 Net和融合预测模型CNN-LSTM-ATT的航班延误预测模型。首先,根据机场航班实际地面保障流程抽象构建离港航班地面保障作业Petri Net模型,获取保障流程中的关键作业时长成为动态特征;其次,将动态特征、航班信息、延误信息和天气信息输入CNN-LSTM-ATT模型中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预测,模型中引入注意力机制,通过注意力权重突出关键数据信息的影响,进一步挖掘重要特征之间的内部规律。实验结果显示,该融合模型准确率相比独立模型提升了6%,达到98.1%。通过对不同模型的对比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应对场面流程变化并且具备较好的延误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屈景怡  杨柳  陈旭阳  王茜 《计算机应用》2022,42(10):3275-3282
精准的航班延误预测结果可以为大面积航班延误的预防提供巨大的参考价值。航班延误预测是在特定空间下做时间序列预测,然而目前已有预测方法多为两种或多种算法的结合,存在算法间的融合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时空序列的卷积长短时记忆(Conv-LSTM)网络航班延误预测模型。所提模型在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提取时间特征的基础上,将网络的输入和权重矩阵进行卷积来提取空间特征,从而充分利用数据集包含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实验结果表明,与LSTM、仅考虑空间信息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相比,Conv-LSTM模型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0.65个百分点和2.3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同时考虑时空特性可以在航班延误问题中获得更精确的预测结果。此外,基于所提模型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的航班延误分析系统,并且该系统也可以应用于空中交通管理局流量控制中心。  相似文献   

4.
曹卫东  林翔宇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32(5):1770-1772,1776
从航班延误链式波及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航班过站时间的多种因素,建立了贝叶斯网络模型,模型能够清晰地反映多种因素对下游航班过站时间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参数估计的航班延误预测算法,当航班发生起飞延误时能够预测下游航班的起飞时间和延误状况。对算法进行了实现,并利用实际航班数据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有比较高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航班延误后航班运行态势状况预测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动态关联规则的多级输入层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通过动态关联规则产生的强关联关系融合进多级输入层人工神经网络中,用于处理天气预报,达到对航班运行态势实时在线预测的目的。通过实验对比,该模型可以用于处理海量数据和标称变量,相比其它模型,该模型在预测准确率、内存占用率、运行效率以及召回率等性能的表现上都有较大提升。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算法因视网膜细小血管分割不足和抗噪声能力弱导致其分割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层空间注意的U型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首先,在编码和解码部分采用特征增强残差模块,引入通道注意机制提高网络模型对血管特征的分割能力.其次,在U型网络的底部引入密集空洞卷积模块,增大感受野提取血管多尺度特征.最后,在跳跃连接阶段使用三端空间注意模块进行特征自适应细化,有效抑制特征图中的噪声.在DRIVE和STARE公开眼底图像数据集上验证本文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准确率分别达到了0.9643和0.9683,灵敏度分别达到了0.8329和0.8224,AUC值分别达到了0.9861和0.9897.其性能指标整体优于现有先进算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脊椎CT、MR图像分割模型分割性能不高的问题,基于U型网络提出了脊椎分割网络MAU-Net。首先引入坐标注意力模块,使网络准确捕获到空间位置信息,并嵌入到通道注意力中;然后提出基于Transformer的双支路通道交叉融合模块代替跳跃连接,进行多尺度特征融合;最后提出特征融合注意力模块,更好地融合Transformer与卷积解码器的语义差异。在脊柱侧凸CT数据集上,Dice达到0.929 6,IoU达到0.859 7。在公开MR数据集SpineSagT2Wdataset3上,与FCN相比,Dice提高14.46%。实验结果表明,MAU-Net能够有效减少椎骨误分割区域。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遥感飞机检测算法网络计算复杂、检测精度低的问题,以主流网络 YOLOv4为基础,从提高精度和简化模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研究,提出一种轻量级多尺度监督网络 LDS_YOLO(light dense supervision YOLO)。针对遥感飞机目标细节信息提取不足的问题,改进三组多尺度融合预测层结构,在每一个支路第一次上采样前的四个卷积块之间设计密集连接方式,可以增强融合不同尺度飞机,丰富特征细节信息,提高预测准确率;针对目标特征关联度低的问题,引入一致性监督损失函数,通过监督分类网络辅助预测的同时提高检测精度;通过增加包含全局平均池化层、全连接层和特征映射层的轻量化模块,调整通道结构减少权重模型的特征冗余,降低网络参数量。在保证检测率的基础上将模型参数量降低为 3.6×106,计算量为 77 MFLOPs,测试检测率比原始模型损失不到 2.3%,速度达到 17 frame/s;通过与主流检测算法进行对比,分析轻量化后算法模型的抗过拟合能力和鲁棒性,证明轻量化遥感飞机目标检测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胆囊癌作为胆道系统中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早期诊断困难、预后极差,因此准确鉴别胆囊病变对早期发现胆囊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胆囊癌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超声、CT(computed tomography)等传统影像学方法,但准确性较低。显微高光谱能够在获取生物组织图像信息的同时从生化角度对生物组织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相比于传统医学图像更具优势。因此,本文基于胆囊癌显微高光谱图像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尺度融合注意力机制的网络模型,以提高分类准确率。方法 提出多尺度融合注意力模块(multiscale squeeze-andexcitation-residual, MSE-Res)。MSE-Res模块引入改进的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实现通道维上特征的融合,用一个最大池化层和一个上采样层代替1×1的卷积层来提取图像的显著特征。为了弥补池化层丢失的局部信息,在跳跃连接中加入一个1×1的卷积层。在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后,引入注意力机制来学习不同通道间特征的相关性,实现通道间特征的融合,并通过残差连接使网络在提取图像深层特征的同时避免出现过拟合现象。结果 在胆囊癌高光谱数据集上进行实验,本文模...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板坯喷涂面标实时识别问题,构建文本检测和识别模型。改进可微二值化算法网络,引入高效通道注意力模块SENet,进行自适应空间特征融合(ASFF),增强特征金字塔预测多尺度目标的能力。识别模型改进卷积递归神经网络的VGG网络,将卷积与循环神经网络联合训练。实验结果表明,检测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和调和平均值达到93.30%、86.45%、89.85%,提升显著;识别模型平均准确率达到86.01%,精度提升4.99%。模型满足实时与准确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徐海文  史家财  汪腾 《计算机应用》2022,42(10):3283-3291
针对提升离港航班延误预测精确度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全连接神经网络(DFCNN)的离港航班延误预测模型。首先,在考虑航班信息、机场气象与航班延误历史的基础上,考虑航班网络结构对预测模型的影响;然后,从激活函数、输入数据项及延误时间阈值三个维度进行实验,以对模型抑制梯度弥散与提升学习表现能力的能力进行了优化与验证;最后,通过调控神经网络层数的纵向拓展方式与随机丢失层的Dropout参数,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使用tanh、指数线性函数(ELU),预测精确度比使用线性整流函数(ReLU)分别提升了1.26、1.28个百分点;考虑航班网络结构后,所提模型采用ELU函数计算时,预测精确度比未考虑航班网络结构时提升了3.12个百分点;在时间阈值为60 min时,通过调控Dropout参数,模型的损失值不断降低;在5层隐含层网络和Dropout参数为0.3时,所提模型可以取得92.39%的预测精确度。因此,所提模型能够对国内航班延误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对样本所含信息的提取能力决定网络模型进行小样本分类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挖掘信息的能力,提出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与掩码图网络的小样本学习方法。设计由1×1卷积、全局平均池化和跳跃连接组成的最小残差神经网络块,与卷积块拼接成特征提取器,以提取样本不同尺度的特征,并通过注意力机制将不同尺度特征融合;使用融合的多尺度特征构建包含结点与边特征的图神经网络,并在其中加入一个元学习器(meta-learner)用于生成边的掩码,通过筛选边特征来指导图结点聚类与更新,进一步强化样本特征;通过特征贡献度和互斥损失改进类在嵌入空间表达特征的求解过程,提升模型度量学习能力。在MiniImagenet数据集上,该方法 1-shot准确率为61.4%,5-shot准确率为78.6%,分别超过传统度量学习方法 12.0个百分点与10.4个百分点;在Cifar-100数据集上分别提升9.7个百分点和6.0个百分点。该方法有效提升了小样本学习场景下的模型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隐写分析的效率和准确率,并适应多尺寸输入图像,提出一个基于高效特征融合的可变尺寸图像隐写分析模型。在预处理层中,将经空域富模型的多阶高通滤波器初始化的多尺寸卷积核加入网络学习中,以提升模型的收敛效率和检测性能;在特征提取层中,采用特征融合思想,设计两个由Ghost瓶颈层、残差模块、密集连接模块组成的子网络,并融合输出的抽象隐写语义特征和非线性的高维隐写特征,以获得隐写特征的依赖性信息,增强模型的特征表达能力;采用改良版空间金字塔池化以自适应可变尺寸的图像样本,并丰富隐写特征的多样性。经仿真分析可知,模型能正确捕获关键的隐写信号,具备较高的收敛效率,在嵌入率为0.2、0.4的WOW隐写算法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2.6%和96.5%,在嵌入率为0.2、0.4的S-UNIWARD隐写算法的检测准确率分别为81.4%和95.2%,显著高于SRM和YedroudjNet隐写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单因子模型无法充分利用时间序列相关信息,以及这些模型对时间序列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Skip-Fusion对多模态数据中的文本数据和数值数据进行融合。首先利用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预训练模型和独热编码对不同类别的文本数据进行编码表示;再使用基于全局注意力机制的预训练模型获得多文本特征融合的单一向量表示;然后将得到的单一向量表示与数值数据按时间顺序对齐;最后通过时间卷积网络(TCN)模型实现文本和数值特征的融合,并通过跳跃连接完成多模态数据的浅层和深层特征的再次融合。在股票价格序列的数据集上进行实验,Skip-Fusion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日收益(R)分别为0.492和0.930,均优于现有的单模态模型和多模态融合模型的结果,同时在可决系数(R-Squared)上取得了0.955的拟合优度。实验结果表明,Skip-Fusion模型能够有效进行多模态信息融合并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长时间的病理图像人工诊断会使医生产生视觉疲劳,误诊和漏诊情况容易发生。针对以上现象,提出一种结合卷积神经网络中多维度特征的方法,快速准确识别出病理图像中的病灶区域。使用感兴趣区提取及图像裁剪获得小尺寸图块数据;使用染色校正的方法以解决图块染色不均,对比度弱等问题;搭建深度学习模型,使用多组深度可分离卷积提取不同尺度的特征,加入残差连接以避免梯度消失,联合不同维度的特征信息以提高特征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染色校正能够提高预测准确率,上述模型具有参数少、鲁棒性强的特点,最终对病理图像病灶的识别均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率,假阳性及假阴性均较低,未来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场景、视角、光照、尺度变化以及局部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对重叠目标、拥挤目标、小目标的识别精度较低,提出了一种改进多支路的残差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来提高多目标识别的准确度。首先,在第一个卷积残差块layer1后保留恒等映射的同时,增加一个1×1的短接分支尽可能多的保留原始特征;再平行嵌入一个修改激活函数RELU6的空间_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CBAM);最后这三个特征图进行融合。融合后的特征层着重关注空间和通道中比较显著的信息,从而增强特征图的特征表达能力,以至于卷积神经网络(CNN)获得更多的判别特征,从而大大提高物体识别精度。在FashionMNIST和Cifar10两个数据集的对比性实验显示改进的resnet50算法是准确性-速度较为折中的目标识别模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遥感图像中感兴趣目标特征不明显、背景信息复杂、小目标居多导致的目标检测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YOLOv5s的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算法(Swin-YOLOv5s)。首先,在骨干特征提取网络的卷积块中加入轻量级通道注意力结构,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其次,在多尺度特征融合的基础上进行跨尺度连接和上下文信息加权操作来加强待检测目标的特征提取,将融合后的特征图组成新的特征金字塔;最后,在特征融合的过程中引入Swin Transformer网络结构和坐标注意力机制,进一步增强小目标的语义信息和全局感知能力。将本文提出的算法在DOTA数据集和RSOD数据集上进行消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明显提高遥感图像目标检测的平均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风功率预测是实现风电场监控及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基础,风功率超短期预测常用于平衡负荷、优化调度,对预测精度有较高的要求。由于风电场环境复杂、风速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风功率时序信号往往具有非平稳性和随机性。循环神经网络(RNN)适用于时间序列任务,但无周期、非平稳的时序信号会增加网络学习的难度。为了克服非平稳信号在预测任务中的干扰,提高风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结合经验模态分解与多分支神经网络的超短期风功率预测方法。首先将原始风功率时序信号通过经验模态分解(EMD)以重构数据张量,然后用卷积层和门控循环单元(GRU)层分别提取局部特征和趋势特征,最后通过特征融合与全连接层得到预测结果。在内蒙古某风场实测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ARIMA)模型相比,所提方法在预测精度方面有将近30%的提升,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