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在大华桥水电站坝址上游约20km范围库区内分布着大华、拉古和沧江桥3个较大型滑坡体,对水电站顺利施工及后期蓄水安全运行影响重大。因此,在库区三大滑坡体布置了深部变形测斜孔,对滑坡体深部位移变化进行连续监测。根据监测成果确定滑动面的具体位置,并跟踪分析滑坡体的变形规律[1-2],为指导滑坡体的综合治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地区位于川鄂交接的山地峡谷地区,山多坡陡,一旦遇上暴雨天气或地震灾害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或岩崩等灾害。为了更好地掌握三峡库区地面沉降变形情况,以库区内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的巴东县城区为例,选取该区域20景2016~2017年间的PALSAR2数据,基于时间序列InSAR方法进行了地表形变分析;并利用高切坡位移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以更好地了解该区域地形稳定情况。结果表明:InSAR监测结果与该区域同时期高切坡监测实际位移变化情况一致;巴东城区在此期间整体形变速率较小,绝大部分区域年均形变速率在20 mm/a以下;部分变形较大区域与已查明的滑坡区域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区域一致。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电站的建成蓄水,水位变动会影响库岸边坡稳定性,从而诱发一系列的库岸滑坡,危害水电工程及库区居民安全。为尽早识别潜在库岸滑坡,选取白鹤滩库区作为研究区,提出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与短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白鹤滩水电站库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滑坡隐患点,并绘制滑坡图、制定滑坡识别程序。首先运用InSAR技术对白鹤滩库区葫芦口-象鼻岭岸段约300 km2流域进行大范围识别,共圈定46处疑似滑坡隐患点。然后,选取了其中约50 km2区域进行基于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滑坡隐患识别与精细化查证方法研究。除精细化查证了SBAS-InSAR技术探测到的5处存在形变特征的活动滑坡外,还利用三维实景模型、三维增强显示模型,基于灾害体的形态、微地貌特征,另外识别出了7处当前暂时处于稳定状态、形变迹象不明显的古滑坡体。实验结果经实地查证,该滑坡识别方法准确率较高,可为白鹤滩库区及类似工况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电站建成投产后,水库水位变化频繁,改变了库岸边坡原有的稳定性,易诱发边坡失稳破坏,从而对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及周边居民区产生一定安全隐患。为了更好地掌握乌东德水电站蓄水过程中库区边坡的形变情况,通过SBAS-InSAR技术对该区域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间的升降轨哨兵数据进行解算,获取了研究区的地表形变特征;结合库水位变化情况、SAR数据反演出的边坡土壤含水量后向散射系数,对识别出的5处不稳定区域的形变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运用升降轨InSAR可准确识别出库岸边坡的形变情况,研究区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为-92 mm/a;库岸边坡的形变趋势与库水位及土壤含水量后向散射系数变化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水库蓄水是致使边坡体加速沉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红层滑坡具有分布广泛、隐蔽性强、突发性高、识别难度大等特点,采用多源时序InSAR技术和光学遥感技术对四川省成都市龙泉山地区开展滑坡隐患识别,并以郑家房子滑坡为典型点开展时序监测分析,以揭示其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基于时序InSAR技术共识别出9处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ALOS-2数据的识别效果优于Sentinel-1数据;InSAR监测显示郑家房子滑坡变形具有周期性,变形区间与汛期重合,最大形变速率为-40 mm/a,最大变形量为134 mm。结合现场调查分析,该滑坡在强降雨等诱发因素下可能发生大规模失稳,直接威胁坡体居民区和村道,建议在雨季加强持续性监测。  相似文献   

6.
由于南水北调禹州段干渠经过膨胀土、湿润性黄土以及煤矿采空区等区域,容易产生形变,影响干渠的稳定性。为了从宏观到微观掌握干渠及沿线的稳定性,基于Sentinel-1A数据利用SBAS-InSAR技术获取干渠沿线的形变信息,结合形成原因、变化趋势等对形变区域进行具体分析,并对干渠沿线进行危险性分区。结果表明,干渠及两侧1 km范围内99.459%的特征沉降点形变速率在-20~19 mm/a;古城镇干渠沿线存在一处由于煤矿开采导致的明显沉降区域,累计沉降量最大可达-118.63 mm,在研究时段内沉降并无减缓趋势。监测结果可为南水北调禹州段干渠的后期保护和安全运营提供参考,为利用时序InSAR技术监测南水北调干渠沿线稳定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山口水电站近坝库区两处古滑坡体的监测采用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InSAR),监测并分析了滑坡发生的时间及目前滑坡的状态,建立了基于InSAR技术的主动应急风险评价体系,并对加快构建山口水电站滑坡区域基于多种技术的主动应急灾害风险评价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考虑坡体前缘抗滑桩锚索对坡体下滑的阻挡作用的基础上,提出滑坡变形总量与变形速率预警指标。以四川岷江电化有限公司厂区西侧滑坡为例,利用强度折减法,通过FLAC数值模拟得到滑坡失稳破坏时的坡向位移,之后减去锚索所能承受的最大变形量,拟定滑坡坡表变形总量预警阈值,并且根据前人统计研究得到的一般性滑坡变形速率与滑坡实际监测资料分析,拟定滑坡坡表变形速率预警阈值。计算结果表明:监测点JC01坡表变形总量蓝色、黄色、橙色与红色预警阈值分别为0.00 cm、38.84 cm、58.26 cm、77.68 cm;监测点JC02坡表变形总量蓝色、黄色、橙色与红色预警阈值分别为0.00 cm、63.00 cm、94.51 cm、126.01 cm;监测点JC03坡表变形总量蓝色、黄色、橙色与红色预警阈值分别为0.00 cm、46.84 cm、70.26 cm、93.68 cm;滑坡的坡表变形速率蓝色、黄色、橙色与红色预警阈值分别为0.00 mm/d、0.11 mm/d、1.61 mm/d、10.00 mm/d。研究结果为四川岷江电化有限公司厂区西侧滑坡预警阈值的拟定提供了相关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9.
澜沧江上游流域水电站库区大部分为峡谷地带,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畅等原因,在变形的临发阶段,人员不仅难以快速到达现场,而且到现场可能存在危险,使得传统的监测方法在该地区实施困难。主要针对澜沧江流域库区水位抬升或下降过程中引起的库区内多个滑坡体发生滑坡的问题,采用InSAR技术手段代替传统测量手段对滑坡体进行监测,依据监测对象的形变信息进行安全性分析以及灾害预警,确保电站安全运营和滑坡体部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大华桥水电站水库岸坡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沧江桥-营盘滑坡规模较大,且其上部分布有营盘镇,滑坡稳定性及其失稳滑动模式以及对居民点的影响是水库运行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前期勘测成果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水库蓄水前后滑坡变形监测资料对比,对滑坡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可为今后类似工程勘察及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3—2019年GRACE陆地水储量变化数据和全球陆地水文模型(global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LDAS)数据反演京津冀地下水储量变化,运用时空分析方法对地下水等效水高变化进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在空间变化上,整个京津冀地下水等效水高变化速率约为-51.77 mm/a,其中:北京市变化速率最低,约为-38.15 mm/a;天津市变化速率最高,约为-62.85 mm/a;河北省变化速率与区域平均变化水平相当,约为-52.42 mm/a。基于Sen Slope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分析得出西部、西南部和中部地区地下水等效水高下降[JP]趋势最明显,东北部下降趋势最小。在时间变化上,地下水等效水高变化具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夏季变化速率最大,约为-75.99 mm/a;冬季变化速率最小,约为-37.24 mm/a;春秋两季的变化速率大致相同,分别为-52.34 mm/a和-48.21 mm/a。在影响因素分析中,人类活动是引起京津冀地区地下水等效水高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科学掌握京津冀地下水储量时空变化规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大华桥水电站大坝混凝土开仓浇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5年4月27日,由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大华桥项目部承建的大华桥水电站大坝第一仓基础垫层混凝土开仓浇筑,标志着大华桥水电站正式进入大坝主体施工阶段。自2014年9月水电八局中标大华桥水电站大坝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以来,项目部全力以赴,通过科学组织、精心施工,提前圆满完成大江截流、围堰防渗、基坑抽水等工程节点,并在之后的基坑开挖施工中克服重重困难,为如期实现大坝混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位周期性振荡是影响库区滑坡变形及稳定性的重要随机变量。通过对2010—2020年三峡坝前水位过程线进行标定,获取水位过程线特征参数的边缘分布类型、分布参数和相关性。运用9条直线段拟合水位过程线,获取库水消落期与回升期的持续时间和变化速率、汛限期前后平台持时、洪峰爬升和下降时长、洪峰水位等14个特征参数。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识别特征参数的最优分布类型,并利用Bootstrap方法模拟统计不确定性。结果表明:①特征参数均值线克服了水位均值线平均时的削峰填谷现象,可作为库区涉水滑坡变形和稳定预测的的典型水位过程线。②在库水消落期的缓降和陡降、回升期的陡升和缓升4个阶段内,持续时间分别服从威布尔、极值Ⅰ型、对数正态、威布尔分布,均值分别为87.00、47.45、22.18、32.27 d;库水位变化速率分别服从极值Ⅰ型、威布尔、极值Ⅰ型、极值Ⅰ型分布,均值分别为14.53、36.75、74.33、37.88 cm/d;持时和库水位变化速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78、-0.85、-0.67。③汛期洪峰水位服从极值Ⅰ型分布,缓降持时和速度之间相关系数均值的变异性较大。研究成果可为库区涉水滑坡的风险分析提供水位信息相关统计特性。  相似文献   

14.
杨春旭 《大坝与安全》2021,(4):58-61,70
大华滑坡体位于大华桥水电站库区内,水库蓄水后该滑坡体是否还能维持原有状态对库区安全有重大意义.边坡变形作为边坡稳定直接判定条件,是边坡安全监测的重点.笔者介绍了一种利用基于微电子机械系统的阵列位移传感器测试边坡变形的新方法,变形监测传感器可以放置在一个钻孔或嵌入结构内,具有精度高、功耗低、自动实时采集和无线传输数据等优点,可用于铁路、公路、基坑和水利枢纽工程边坡的变形监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大华桥水电站为澜沧江上游第六梯级,地质和水文条件复杂,且分布有多处大型滑坡体,距离枢纽和居民区较近,水库蓄水后滑坡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滑移迹象。本文以拉古滑坡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前期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利用阵列式位移计和测斜仪监测分析Ⅰ区潜在滑动带,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下限解法对该滑坡体在蓄水前和蓄水后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I区中部沿覆盖层局部剪出及中部至底部沿基覆界线剪出两种滑动模式安全裕度小,处于临界稳定状态,存在局部蠕滑变形的可能,与实际监测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6.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丹江口库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对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循环研究及水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应用Penman-Monteith蒸散模型估算潜在蒸散量,分析近40年丹江口库区潜在蒸散量和干燥度指数时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丹江口库区年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年均值839.9mm,其中年降水量、雨季和旱季降水量分别以14.3mm/(10a)、4.5mm/(10a)和9.0mm/(10a)的速率减少;(2)丹江口库区年蒸散量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均值860.0 mm,其中年蒸散量、雨季和旱季蒸散量分别以12.2 mm/(10a)、10.2 mm/(10a)和2.9mm/(10a)的速率增加;(3)丹江口库区干燥度指数呈波动增加趋势,年均值1.07,其中年干燥度指数、雨季和旱季干燥度指数分别以0.02/(10a)、0.07/(10a)和0.31/(10a)的速率增加;(4)潜在蒸散量与干燥度指数和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近40年来,由于降水量减少和蒸散量增加,丹江口库区气候有向干旱化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以边坡岩土体蠕变理论为基础,结合锦屏一级水电站边坡安全监测情况,重点分析边坡变形时效特性,划分边坡变形以至于形成滑坡灾害的发展过程为4个阶段:1)变形启动阶段;2)均匀蠕滑阶段;3)变形快速发展阶段;4)破坏趋势阶段。根据室内岩石三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得到的岩石进入加速流变阶段的流变速率极限值为:加速初期变形速率为1.0~2.5mm/d,加速后期2.5~5.0mm/d,破坏阶段为大于5.0mm/d。边坡岩体目前的内部和外观测点变形速率维持在0.05mm/d左右,有小幅波动,边坡处于均匀蠕滑阶段。结合岩石实验和具体监测情况,拟定了边坡变形速率阀值。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引起滑坡的降雨强度临界值和坝址区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拟定降雨强度预警等级。根据边坡安全监测的具体情况,制定边坡进入加速变形-破坏阶段的综合预警判据,为锦屏一级水电站边坡施工期及运行期的安全预警提供有力依据,对其它类似工程边坡的预警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新疆克孜尔水库大坝位于活断层通过地段,蓄水后观测到一系列明显形变异常。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库区地壳形变多年的变化趋势,计算了多年平均形变速率。库区多项地形变观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库区跨断层垂直和水平形变具有极清楚的年变规律,但大坝施工开始后观测到了明显的形变异常,其异常变化经历了施工干扰期、反向变化期,恢复过渡期等阶段,目前处于继承运动期。引起这种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与施工过程中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填筑以及蓄水后产生的地面荷载变化有关,也受水文地质条件、应力状态、孔隙压力等条件变化及地震前兆的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12月26日,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的大华桥水电站项目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同意建设云南澜沧江大华桥水电站。大华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兔峨乡境内澜沧汀上游河段上,是澜沧江干流水电基地上游河段规划的七座梯级电站中的第六级。工程为堤坝式开发,以发电为主。坝址控制流域面积9.26万km~2,多年平均流量925 m~3/s。正常蓄水位1477 m,  相似文献   

20.
大华桥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地质构造复杂,为保证岩壁吊车梁的安全运行,将选用安全监测技术应用于大华桥水电站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承载能力试验中,针对大华桥水电站地下厂房岩壁梁特点及监测布置情况,分别对2号机定子吊装和1号机转轮吊装设计了详细的试验步骤,结合桥机试验进行岩壁吊车梁的承载试验,对岩壁吊车梁在各种负荷工况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根据实验监测成果来验证岩壁吊车梁结构和体型是否是安全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