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掌握高Al2O3条件下(w(Al2O3)为15%以上)高炉渣系的熔化特性,利用差式扫描量热仪分析了不同w(MgO)/w(Al2O3)、碱度(R)以及w(Al2O3)对高铝高炉渣的熔化温度及熔化热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炉渣熔化开始温度为1 248~1 291 ℃、熔化结束温度为1 432~1 485 ℃、熔化热为137~211 J/g;当w(Al2O3)=15%、高w(MgO)/w(Al2O3)时,发生了共晶逆反应,导致高炉炉渣熔化开始温度逐渐降低,但由于高炉炉渣的液相线温度基本未变,所以炉渣熔化结束温度基本未发生改变;w(Al2O3)为20%时,随着w(MgO)/w(Al2O3)的增加,炉渣中易生成熔点较高的镁铝尖晶石,导致高炉炉渣熔化开始温度逐渐增大,与此同时,炉渣液相线温度逐渐降低,导致炉渣熔化结束温度逐渐降低;随着碱度R的增加,高炉炉渣中生成了具有高熔点的化合物、炉渣的液相线温度升高,使得高炉炉渣的熔化开始温度逐渐增加、炉渣熔化结束温度逐渐升高;随着w(Al2O3)的增加,发生了共晶逆反应,故炉渣的熔化开始温度逐渐降低,而随着w(Al2O3)的增加,炉渣中键能较大的Al—O键增多,需要在更高温度下才能实现炉渣的最终熔化,即熔化结束温度逐渐增加;随着w(MgO)/w(Al2O3)、R以及w(Al2O3)的增加,炉渣熔化热逐渐增多。分析认为,随着R的增加,炉渣中有高熔点化合物的生成,熔化热增加;随着炉渣中w(Al2O3)的增加,炉渣中Al—O键增多,解聚破坏熔渣结构消耗的热量增多;而随着w(MgO)/w(Al2O3)增加,高熔点化合物的生成或熔化开始温度降低,造成熔化热增加。  相似文献   

2.
 提高高炉炉料中钒钛磁铁矿的配比(大于80%,甚至达到100%)对于实现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意义重大。针对高配比钒钛矿带来超高TiO2高炉渣的情况,提出了“以镁代钙”的新造渣理念。系统地研究了w(TiO2)和w(MgO)/ w(CaO) 对CaO-SiO2-TiO2-MgO-Al2O3渣系黏度和熔化性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惰性气氛下,随着w(TiO2)从20%增加到34%,炉渣黏度逐渐减小;随着w(MgO)/ w(CaO) 从0.32增加到0.65,炉渣黏度略有增大。炉渣熔化性温度随着w(TiO2)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镁代钙” w(MgO)/ w(CaO) 在0.32~0.65范围内增加时,熔化性温度呈先明显降低后略有升高的趋势, w(MgO)/ w(CaO)在0.57附近时,(w(MgO)为12%)炉渣熔化性温度达到最低点,降低幅度约为50 ℃。“以镁代钙”使得炉渣液相区从钙钛矿析出区域附近逐渐移至钙钛矿相与镁铝尖晶石相之间宽阔的区域。采用“以镁代钙” w(MgO)/ w(CaO) 造渣理念对降低超高TiO2高炉渣熔化性温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李神子  龙跃  潘向阳  杜培培  邢磊 《钢铁》2020,55(9):16-22
 高炉炉料中适宜的w(MgO)/w(Al2O3)可以提高炉渣的冶金性能,有利于高炉的冶炼,以达到增产、节能和降耗的目的。为探究MgO质量分数对复合炉料性能的影响,在试验过程中分别改变复合炉料内烧结矿、球团矿的w(MgO)/w(Al2O3),使用高温熔滴炉检测其熔滴性能,并对未滴落物进行XRD、SEM-EDS检测,探究渣中成分和分布规律,最终得到合理的MgO配分结构。试验结果表明,烧结矿中w(MgO)/w(Al2O3)由0.8增加至1.2的过程中,滴落温度先减小后增大,软熔带位置不断下移并呈现先变窄后变宽的趋势,镁硅钙石和镁黄长石的含量不断增大,而尖晶石和方镁石含量在w(MgO)/w(Al2O3)超过1.0后逐渐增大;球团矿中w(MgO)/w(Al2O3)由1.39增加至2.09的过程中,熔化区间先减小后增大,软熔带先上移后下降。烧结矿中w(MgO)/w(Al2O3)为1.0、球团矿中w(MgO)/w(Al2O3)为1.74时,熔滴特征值为95.55 kPa·℃,复合炉料熔滴性能最佳,有利于高炉顺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高炉渣系组成对高炉渣脱硫能力的影响,根据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了CaO-SiO2-MgO-Al2O3高炉渣系与铁液间硫分配比的热力学模型,利用试验测定值对其进行验证与修正,探究碱度Rw((MgO))/w((Al2O3))和w((Al2O3))对炉渣脱硫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CaO-SiO2-MgO-Al2O3高炉渣系硫分配比(LS)热力学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熔渣的脱硫能力,修正后的相对误差为8%,较修正前的相对误差降低了11%;当w((MgO))/w((Al2O3))=0.25~0.45,w((Al2O3))=15%时,随着碱度R的增加,炉渣的脱硫能力(LS)增大;当w((Al2O3))=15%,R=1.15~1.25时,随着w((MgO))/w((Al2O3))的增加,炉渣的脱硫能力(LS)增大;当w((MgO))/w((Al2O3))=0.25~0.45,R=1.20时,随着w((Al2O3))的增加,炉渣的脱硫能力(LS)减小,故高Al2O3条件下应适当增加炉渣中的w((MgO))/w((Al2O3))。  相似文献   

5.
高钛焊丝钢连铸过程中结晶器内钢渣界面反应严重,首先对存在严重钢渣界面反应现象的A钢种进行了凝固特性分析。设计一种低反应性的高钛焊丝钢专用的CaO-Al2O3渣系保护渣。通过相图计算保护渣的基础组分w(CaO)/w(Al2O3)=1.0,Na2O质量分数为8%,MgO质量分数为3%,CaF2质量分数为4%~6%,B2O3质量分数为4%~10%,SiO2质量分数为4%~12%,TC质量分数为8%~10%。利用熔点熔速测定仪和旋转黏度计等设备重点研究了保护渣的熔化特性。得出适宜组分的CaO-Al2O3基高钛焊丝钢专用保护渣,熔点为1 037~1 129 ℃,熔速为64~79 s,黏度(1 300 ℃)为0.325~0.554 Pa·s。  相似文献   

6.
基于富氧顶吹直接炼铅技术,提出硫化铅精矿搭配硫尾矿渣炼铅工艺,以实现硫尾矿渣的综合利用。熔炼过程渣型决定了炉渣的性质,进而影响熔炼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根据熔炼过程渣相组成特点,以PbO-FeO-Fe2O3-SiO2-CaO-ZnO渣系为研究对象,采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并绘制该渣系相图。研究温度、w(Fe)/w(SiO2)、w(CaO)/w(SiO2)及ZnO质量分数等因素对炉渣熔化温度及液相生成区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w(CaO)/w(SiO2)的变化对炉渣熔化温度的影响与w(Fe)/w(SiO2)不同,且w(CaO)/w(SiO2)影响更为显著。炉渣中ZnO质量分数在6%~14%范围内增大时,炉渣的熔化温度变化较小;但当ZnO质量分数进一步增大时,炉渣的液相区逐步减小。在保证熔炼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渣中ZnO的质量分数可控制在8%~10%范围内,有利于增大炉渣的液相区面积。验证试验表明,在熔炼温度为1 150 ℃、w(CaO)/w(SiO2)= 0.3、w(Fe)/w(SiO2) =0.8条件下,采用富氧顶吹熔炼处理硫化铅精矿搭配硫尾矿渣可顺利进行,熔炼过程金属直收率为8%,渣中铅质量分数可达49.12%,烟尘率为13.18%。  相似文献   

7.
 Al2O3作为熔渣中的主要组元之一,其对熔渣的冶金性能的影响尤为突出。对于高炉炼铁而言,高炉渣中Al2O3增加会对炼铁及脱硫造成不利影响。然而,随着中国钢铁工业的不断发展,相对低廉的高Al2O3进口铁矿石使用量不断攀升,使得高炉渣中Al2O3含量明显增加,高炉渣中Al2O3质量分数往往大于15%,更高的甚至大于20%。目前关于高Al2O3高炉渣系中Al2O3组元的热力学性质(例如采用参考渣法测定Al2O3的活度)及其对炉渣冶金性能的影响等研究鲜有报道,而温度是影响冶金熔渣冶金性能的重要热力学因素之一,因此探讨温度对冶金熔渣中Al2O3组元活度影响的规律不仅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也为现场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采用参考渣法对1 773~1 873 K温度条件下CaO-SiO2-Al2O3-MgO高炉渣系Al2O3活度进行测定,并采用Raman光谱对熔渣的结构进行检测。考察了温度对CaO-SiO2-Al2O3-MgO高炉渣系Al2O3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增加,熔渣中Al2O3的化学势降低,熔渣与铜金属熔液之间的反应向右移动来达到新的平衡,因而Al2O3的活度随着温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温度的增加使熔渣中Al2O3与碱性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使钙铝酸盐(CaO·Al2O3和CaO·2Al2O3)和镁铝酸盐(MgO·Al2O3)等复合物生成量增加,此时熔渣的结构由于O2-的增加而逐渐发生解聚,熔渣中的自由Al2O3减少,从而导致Al2O3活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余彬  周恒  孙朝晖  王莹  陈海军 《工程科学学报》2017,39(12):1822-1827
采用近似无限大流体重力沉降原理分析了多期法FeV50合金浇铸过程渣金分离及浇铸渣层钒的分布规律,考察了熔渣黏度、沉降粒度、浇铸温度、渣层厚度以及保温制度对渣中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浇铸渣中钒的赋存形式除了未还原完全的钒氧化物之外,还存在部分未完全沉降的初级合金;合金沉降速度随合金粒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熔渣黏度的增加而减小.1850℃条件下,当渣层厚度为50 mm,熔渣组分质量分数为65.2% Al2O3、15.5% CaO、14.6% MgO、1.9% Fe2O3、0.9% SiO2时,粒径为100 μm的合金沉降时间及熔渣上浮时间分别为24.9和1.2 min.基于此,进行浇铸工艺优化试验,在渣层厚度35 mm,浇铸温度1900℃、熔渣主要成分质量分数Al2O3 60%~65%、CaO 15%~20%、MgO 9%~15%、浇铸锭模保温层厚度9 cm的条件下,浇铸渣中平均TV质量分数由1.39%降低至0.58%.   相似文献   

9.
刘承军  亓捷  姜茂发 《钢铁》2023,(9):116-126
低反应性CaO-Al2O3基保护渣工业应用过程中,结晶器内渣条粗大,黏结报警频发,无法实现稳定连铸生产。针对上述问题,在分析了工业原渣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新型CaO-Al2O3基保护渣并进行了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工业用高铝钢连铸保护渣结晶性能较强,Ca12Al14O32F2和LiAlO2等物相过早析出是恶化保护渣性能的主要原因。相图分析表明,调整w(CaO)/w(Al2O3)值是调控熔渣酸碱性和析晶性能的有效措施之一。当w(CaO)/w(Al2O3)从0.93增加至1.65时,保护渣的熔化温度由1 050℃降至959℃;受熔体结构解聚影响,1 300℃下黏度由0.132 Pa·s降至0.054 Pa·s。随着w(CaO)/w(Al2O3)的增加,保护渣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炉炉渣中Al2O3含量(质量分数)偏高导致炉渣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脱硫能力下降的问题,利用双层石墨坩埚模拟铁液滴下穿过炉渣的过程,探究了R[w(CaO)/w(SiO2)],w(MgO)/w(Al2O3)和w(Al2O3)对高Al2O3型CaO-SiO2-MgO-Al2O3四元高炉渣系脱硫能力的影响.当w(MgO)/w(Al2O3)=0.50,w(Al2O3)=20%时,R由1.05提高到1.35,炉渣的脱硫能力增强;当w(Al2O3)=20%,R=1.30时,w(MgO)/w(Al2O3)由0.25提高到0.55,炉渣的脱硫能力增强;当w(MgO)/w(Al2O3)=0.40,R=1.30时,w(Al2O3)由12%提高到20%,炉渣的脱硫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混料试验中单纯形质心法建立了CaO-SiO2-Al2O3-MgO-2%TiO2渣黏度和熔化性能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FactSage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不同w(Al2O3)含钛炉渣的冶金性能,并探讨了高Al2O3炉渣中w(MgO)/w(Al2O3)对黏度和熔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炉渣黏度和熔化性能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误差分别小于5%和2%。随着Al2O3质量分数由10%增加至18%,黏度(η)、熔化性温度(tM)和液相线温度(tL)均升高;低熔点相黄长石(Melilite)开始析出温度和析出量逐渐增大,高熔点相钙钛矿(CaTiO3)和低熔点相硅灰石(CaSiO3)开始析出温度先增大后减小,还析出了少量高熔点相尖晶石。当A...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高炉炉渣组分对死焦堆中炉渣静态滞留率的影响,采用自行设计的炉渣穿焦试验装置模拟高炉炉渣穿过炉缸死焦堆的过程,探究不同二元碱度(w(CaO)/w(SiO2))、镁铝比(w(MgO)/w(Al2O3))对炉渣滞留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碱度的增加,炉渣穿过焦炭层的能力增强,滞留率降低;当炉渣镁铝比较低时,炉渣滞留率较高,当镁铝比为0.50~0.55时,滞留率出现最小值,当镁铝比较高时,由于渣焦间润湿性变好,“液桥”间炉渣滞留量增大,滞留率存在上升趋势;渣焦间润湿性较差。炉渣穿过焦炭层的过程主要为物理传输过程,但炉渣仍存在着向焦炭内部渗入的现象,渣焦界面发生反应生成SiC,该反应产物可改善渣焦界面润湿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钢渣的资源化利用率,找到合适的钢渣成分改质工艺,以CaO-SiO2-MgO-FeO-Fe2O3-Al2O3六元渣系为研究对象,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计算并分析了不同w(CaO)/w(SiO2)组成的模拟钢渣在1 600~200 ℃冷却过程中平衡物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规律。得出钢渣的平衡物相主要有Ca2SiO4相、Ca2(Al,Fe)2O5相、MgO-FeO固溶体相、f-CaO相、少量的Ca3MgAl4O10相以及w(CaO)/w(SiO2)为2时钢渣中才会析出的Ca3MgSi2O8相。w(CaO)/ w(SiO2)越低,钢渣析出的有益相硅酸盐相含量越高,而铁酸盐相、MgO-FeO固溶体相和f-CaO相不利于钢渣循环利用的物相含量越低。因此,降低钢渣的w(CaO)/ w(SiO2)可以改善钢渣在后续处理和使用过程中的易磨性以及安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首钢高炉喷吹煤粉在风口前灰渣的熔点和高温黏度特性,采用灰熔点仪和FactSage软件对首钢几种常用喷吹煤种及混煤的灰熔融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具有相同的趋势。利用FactSage热力学计算软件,分析了1 600 ℃下京唐、迁钢两地喷吹煤灰在SiO2-CaO-Al2O3-MgO(w(MgO)=2%)四元相图中的位置,并对灰组分中SiO2、Al2O3、CaO、MgO、Fe2O3对液相线温度和对高温下煤灰黏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不同灰组分改变对煤灰液相线温度和黏度的影响是不同的,灰组分对液相线温度的影响相对复杂。高温状态下,首钢高炉煤灰下灰组分中Al2O3、Fe2O3、MgO质量分数增加有降低煤灰黏度的作用,而SiO2质量分数增加会增加煤灰黏度。混煤时应考虑不同组分对煤灰液相线温度和黏度的影响,通过合理控制灰组分达到控制风口前结渣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