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对不同钛含量的700L汽车大梁钢母材及熔化极性气体保护焊(MAG)焊接后试样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钛含量为0.11%时,试验钢显微组织中铁素体晶粒为3~5μm,还有少量的变形带,屈服强度为678 MPa,抗拉强度为760 MPa,伸长率为17.0%;钛含量为0.07%时,显微组织中铁素体晶粒为4~8μm,还有少量的珠光体颗粒,屈服强度为658 MPa,抗拉强度为734 MPa,伸长率为24.0%;MAG焊接后,两种试验钢的强度升高10 MPa左右,但伸长率分别降低1.0、3.0个百分点,背弯180°(d=2a)性能合格;随着钛含量的增加,试验钢的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得到细化,低碳马氏体含量有所增多。 相似文献
4.
对700 MPa级汽车大梁钢进行了热轧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设备研究了不同的层冷工艺和不同的卷取温度对试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轧后不同的冷却工艺中,前段集中冷却模式所得到产品强度高于后段集中冷却模式所得到的产品强度,两段冷却模式所得到产品强度最优;在相同的冷却模式条件下,降低卷取温度,... 相似文献
5.
6.
7.
8.
本文针对560 MPa级别P560L汽车大梁用钢出现了批量延伸率不合格的问题,通过采用金相分析等手段,对造成延伸不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热轧工序卷取温度的波动造成部分钢卷或钢卷的局部位置卷取温度较低,组织相变进入了贝氏体转变区,而带钢表面形成了一定厚度的贝氏体组织层是造成P560L的延伸率偏低的直接原因.在生产中,通过增加Mn含量及提高中间坯厚度、提高卷取温度等技术措施后,P560L延伸率不舍格的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合格率.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JL510L汽车大梁钢的热轧工艺及其参数控制。介绍了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JL510L汽车大梁钢的热轧工艺及其参数控制。 相似文献
11.
新型马氏体耐热钢G115是我国630~65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重要的候选材料。研究了不同调质工艺对G115棒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两次调质工艺,室温拉伸和650℃高温拉伸强度均提高,冲击功提升尤为显著。随着两次调质工艺中第一次淬火温度的升高,强度和冲击功均有提升趋势。采用金相显微镜、扫面电镜观察分析了不同调质工艺的组织差异,两次调质工艺的晶粒明显细于一次调质,且回火板条组织保留更明显,碳化物形貌更细小、分布更弥散。随着两次调质工艺中第一次淬火温度的升高,晶粒变粗但均匀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13.
将30MnB5热成形钢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谱仪和拉伸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变化.经200℃保温2 min回火后热成形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1774 MPa,总伸长率为8%,强塑积达14 GPa·%以上,该性能满足热成形后作为汽车结构件的使用要求;并且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力学性能呈非单调性变化.200℃低温回火后,主要为板条马氏体和ε碳化物,位错密度略有降低,析出的ε碳化物粒子呈针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内,长度方向大小为100 nm左右,并与位错发生钉扎作用.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马氏体发生回复和再结晶,板条边界逐渐模糊,并向等轴状铁素体转变,位错密度显著降低,ε碳化物逐渐向低能态的近球形渗碳体转变并粗化至200 nm左右,对位错的钉扎作用也随之减弱. 相似文献
14.
摘要:采用拉伸、冲击、金相、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试验手段,研究了在线直接淬火+回火(DQT)与离线再加热淬火+回火(RQT)工艺对马氏体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试验钢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RQT试验钢原奥氏体晶粒及板条束呈等轴状,板条块较短,板条较宽,DQT试验钢原奥氏体晶粒呈扁平状,板条束贯穿整个晶粒,板条块呈细长状,板条宽度较小;位错强化是DQT试验钢强度较RQT高的主要原因;板条束为控制DQT和RQT试验钢韧性的最小单元;DQT试验钢大角晶界比例较低,其具有较大的马氏体板条束尺寸以及更高的位错密度,断裂应力较低,低温韧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30CrNiMoV钢板经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加热淬火并在200℃回火后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30CrNiMoV钢在790~930℃范围内淬火、200℃回火后,均能保持正常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实际晶粒度保持10级,钢板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以及冷弯工艺性能,其抗拉强度不低于1 650MPa,伸长率不低于10%,并能承受90°冷弯成型。实际生产中,在设定淬火加热温度时应考虑不同厚度的钢板在加热出炉后存在不同降温,应使钢板在喷水冷却开始时,其实际温度不低于790℃,但最高加热温度应不超过930℃。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研究不同淬火制度对汽车用高强Q&P钢配分过程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不同工艺状态后的微观组织,测试了力学性能,分析了加工硬化速率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完全奥氏体化处理后立即进行Q&P处理,可以得到最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达到了1 185和1 315 MPa,屈强比最高;奥氏体化后慢速冷却至两相区生成一定的铁素体,Q&P处理后得到最高的伸长率为28%和强塑积为29.5 GPa·%。加工硬化速率的变化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屈服点前急剧降低的阶段Ⅰ,TRIP效应发生过程的缓慢降低阶段Ⅱ,快速下降直至材料断裂的阶段Ⅲ。Q&P热处理淬火配分前的初始微观组织状态,决定了淬火和配分过程的相演变和元素再分配过程。经工艺2处理后的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高,达到12.2%,具有最高的伸长率和强塑积。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合金性能,研究了回火温度对中碳合金钢4Cr5MoSiV1Nb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4Cr5MoSiV1Nb合金钢的二次硬化温度区间为300~550 ℃,峰值出现在550 ℃,此时硬度值为56.3HRC,同时伴有冲击韧性的显著降低,冲击韧性降低的原因是合金钢回火时含铬铬的细短棒状合金渗碳体在晶界析出,可以推测减少淬火合金钢中铬的偏析将会减少晶界析出,提高冲击韧性。微量铌的加入形成了(V,Nb)C强化相颗粒。合金在250~350 ℃回火综合性能最佳,可以达到冲击韧性15 J/cm2、硬度55HRC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