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将局部特征加权与二维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局部加权的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引入了二维局部加权特征子空间的概念,将各类样本映射到这个局部加权特征子空间,再通过计算测试样本到加权子空间的距离进行样本的分类.使用这种方法在ORL人脸库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局部特征加权的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比普通的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具有更优的性能,并且在提高识别率的同时算法的复杂程度并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针对能量谱的不平衡性会影响人脸识别效果的问题,基于白化脸的概念提出了白化主成分分析类算法的框架.该算法框架使用1个白化滤波器和1个低通滤波器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结合传统的PCA类算法提取特征向量(或矩阵),最后通过k-NN分类方法进行人脸识别.利用ORL人脸图像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框架改善了人脸识别的效...  相似文献   

3.
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2D)~2PCA)易受异常值影响,鲁棒性差,且所提取的特征向量是非稀疏的。针对上述不足,提出基于L_1范数的稀疏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2D)~2PCA-L1S。在(2D)~2PCA目标函数中加入L_1范数约束,以提高算法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引入弹性网约束,通过Lasso与Ridge惩罚函数实现稀疏性。在Feret和Yale数据库中进行基于最近邻的人脸分类、人脸重构和基于粒子群优化SVM参数的人脸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2DPCA、(2D)~2PCA、(2D)~2PCA-L1等主成分分析方法,该方法能准确提取人脸主要信息,人脸识别和人脸重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丁明勇 《计算机应用》2008,28(1):122-124
在二维主成分分析算法中引入了对称性思想,提出了基于对称的二维主成分分析算法(STDPCA)。在该算法中,首先把人脸图像分解成奇对称图像和偶对称图像,然后分别在这两类图像中进行二维主成分分析,提取所需要的特征。该算法不仅有效利用了二维主成分分析算法的优点,而且也考虑了人脸对称性的特点,因此在人脸识别中有较高的识别率。在著名人脸库ORL、YALE中的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稀疏主成分分析是一种用于降维和特征选择的无监督方法。由于计算多个主成分时主载荷向量间不具有相同的稀疏模式,导致难以从原始特征空间中确定出对主成分贡献最大的小部分变量,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稀疏主成分分析(Adaptive 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SPCA)算法。首先使用组套索模型,通过在载荷向量上施加块稀疏约束得出自适应稀疏主成分分析公式,随后对稀疏矩阵的不同列使用不同的调整参数获得自适应惩罚,最后运用块坐标下降法对自适应稀疏主成分分析公式进行两阶段优化,从而找到稀疏载荷矩阵和正交矩阵,实现降维的最优化。对稀疏主成分分析(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PCA)算法、结构化且稀疏的主成分分析(Structured and spar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SPCA)算法和ASPCA算法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ASPCA算法的降维性能更优,能提取更有价值的特征,从而显著提高了分类模型的平均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图像进行最优压缩,提出了两步2维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特征提取,称为增强的2维主成分分析。增强的2维主成分分析首先对图像进行行方向的2维主成分分析,再进行列方向的2维主成分分析。增强的2维主成分分析对图像进行了行方向和列方向的压缩,因此增强的2维主成分分析比2维主成分分析需要更少的系数来表示图像,需要更少的存储空间和分类时间。在ORL和FERET人脸库上的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何振学  张贵仓  谯钧  杨林英 《计算机工程》2013,39(3):174-177,181
核主成分分析(KPCA)没有充分利用人脸的对称性特征,在人脸识别中缺少训练样本,致使其识别率较低。为此,提出一种对称KPCA算法。利用人脸的镜像对称性,通过对训练样本进行镜像变换,得到奇对称样本和偶对称样本,分别提取各奇/偶对称样本的特征分量,使用最近邻距离分类器完成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扩大样本容量,当多项式阶数为2时,该算法的识别率高于KPCA算法,识别时间短于KPCA算法。  相似文献   

8.
主成分分析(PCA)是一种无监督降维方法.然而现有的方法没有考虑样本的差异性,且不能联合地提取样本的重要信息,从而影响了方法的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自步稀疏最优均值主成分分析方法.模型以L2,1范数定义损失函数,同时用L2.1范数约束投影矩阵作为正则化项,且将均值作为在迭代中优化的变量,这样可一致地选择重要特征,提高...  相似文献   

9.
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降维方法.然而经典PCA的构造基于L2-模导致了其对离群点和噪声点敏感,同时经典PCA也不具备稀疏性的特点.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基于Lp-模的稀疏主成分分析降维方法(LpSPCA).LpSPCA通过极大化带有稀疏正则项的Lp-模样本方差,使得其在降维的同时保证了稀疏性和鲁棒性.LpSPCA可用简单的迭代算法求解,并且当p≥1时该算法的收敛性可在理论上保证.此外通过选择不同的p值,LpSPCA可应用于更广泛的数据类型.人工数据及人脸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LpSPCA不仅具有较好的降维效果,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  相似文献   

10.
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二维主成分分析人脸识别算法.通过图像的预处理改善了图像的质量,提高了图像的亮度和对比度,降低了图像的维度,然后利用二维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人脸关键特征的提取,并将该特征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用改进的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一种增量PCA算法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成分分析(PCA)是模式识别领域一种重要的方法,现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人脸识别算法中,但基于PCA人脸识别系统在应用中面临着一个重要障碍:增量学习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成批增量数据的IPCA算法,该算法在原始PCA分解的基础上,利用空间投影变换,使得可以在一个低维空间求解整体PCA,从而降低了求解的复杂度,在此基础上对该增量算法进行了核化,并在ORL人脸数据库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快速算法,该算法利用贪心算法构造卷数据降维矩阵,在保持点与点之间“核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把待分解矩阵变换成一个低维矩阵。在没有偏差的情况下,将对原始大矩阵的分解变成对这个低维矩阵的分解,大幅降低了时间复杂度,减少了对内存的使用率的同时增加了算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存在异常值的图像构建低维线性子空间的描述,提出用鲁棒主元分析(RPCA)的新方法进行掌纹识别。运用图像下抽样方法降低掌纹空间的维数,在低维图像上应用RPCA提取低维的投影向量,然后将训练图像和待识别图像向投影向量上投影得到鲁棒主元特征,计算特征向量间的余弦距离进行掌纹匹配。运用PolyU掌纹图像库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与主元分析(PCA)、独立元分析(ICA)和核主元分析(KPCA)相比,RPCA算法的识别率最高为99%,特征提取和匹配总时间0.032 s,满足了实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小波变换和图像主元分析的人脸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图像主元分析(IMPCA)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小波变换具有保留主要信息,去除噪声的作用,对人脸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对变换后的近似图像采用IMPCA方法进行识别。IMPCA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直接通过图像抽取特征的方法,从图像重构的角度分析了实现IMPCA的两种模式,两种模式分别增强了图像的行特征和列特征,将它们的识别结果进行决策融合可以获得更好的识别效果。基于ORL人脸数据库的实验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识别率上优于单独的IMPCA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超声波探测人脸识别系统中多通道探测模式,从数据融合的角度对特征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的数据降维和人脸特征提取算法.利用该算法对100人的自由表情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在保证识别率超过80%前提下,可显著降低特征向量的维数达80%以上,提高系统速度85%以上.实验结果表明,PCA算法能有效降低特征数据的维数,提高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16.
改进的模块PCA人脸识别新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传统的PCA要求训练样本符合高斯分布,而现实中得到的图片往往由于光照、表情、姿态的不同,不符合高斯分布。为了使PCA不再局限于高斯分布,并且不影响其识别率,提出一种改进的模块PCA人脸识别新算法。一方面,新算法采取了分块方式,将具有同一姿态的图片划分进同一矩阵,以使训练样本更接近于高斯分布。另一方面,新算法对传统PCA算法中前三个主分量加小于1的权重系数,可以减少光照变化对识别率的影响。利用分块和权重系数的共同作用使得PCA不再局限于高斯分布,同时提高识别率。最后在ORL人脸库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优于传统的PCA算法。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a novel subspace method called diag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DiaPCA) is proposed for face recognition. In contrast to standard PCA, DiaPCA directly seeks the optimal projective vectors from diagonal face images without image-to-vector transformation. While in contrast to 2DPCA, DiaPCA reserve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variations of rows and those of columns of images. Experiments show that DiaPCA is much more accurate than both PCA and 2DPCA. Furthermore, it is shown that the accuracy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combining DiaPCA with 2DPCA.  相似文献   

18.
目前现有的人脸识别算法寻求最高的正确识别率,且假设所有的错误分类具有相同的错分代价,但此假设在现实的人脸识别系统中往往不成立。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代价敏感(Cost-Sensitive)主成分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在主成分分析理论中引入一个代价敏感函数,将不同错误识别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分类划分,以确定不同的损失代价,实现更精确的人脸识别。在AR、FERET和UMIST人脸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基于子空间的人脸识别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以最少的代价达到了较高的k最近邻分类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9.
黄可坤 《计算机应用》2013,33(6):1723-1726
边界Fisher分析(MFA)应用于人脸识别时会遇到小样本问题,如果用主成分分析进行降维来处理该问题,则会丢失一些对分类有益的分量;如果把MFA的目标函数用最大间距准则代替,则较难得到最佳参数。提出了一种正则化的MFA方法,该方法用一个较小的数乘上单位阵构造正则项,然后加到MFA的类内散度矩阵中,使得所得矩阵是可逆的,并且不会丢失对分类有益的分量,也容易确定其中的参数。因为一个样本通常能被少数几个距离比较近的同类样本很好地线性表达,在正则化MFA降维之后结合使用稀疏表示分类算法进一步提高识别率。在FERET和AR数据库上的实验表明,对比一些经典的降维方法,使用该方法能显著提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