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老旧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地质找矿的重点,如何利用现有理论或结合实际工作成果来实现老旧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突破,亟待深度研究。对于河北省承德地区某斑岩型铅锌矿床 ,以往勘查工作集中在斑岩体本身及其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忽略了外围构造裂隙内矿体及深部铜钼矿体的研究。近年来的地质勘查工作表明,该区铅锌银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激电异常与控 制矿体延伸一致。钻探工作发现,斑岩体外围石英砂岩中分布有热液脉型铅锌银富矿体,深部存在铜钼矿体,岩芯原生晕样品分析显示该矿床矿化具有垂直分带性。通过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矿体围岩蚀变、矿化 分带等特征的总结研究,并将这些特征与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分带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其与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特征一致,找矿潜力巨大,从而明确了该区外围寻找铅锌银矿,岩体内浅部寻找铅锌银矿、深部寻找铜 钼矿的找矿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物化探异常划定了2处找矿靶区,为预测该斑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外围及深部找矿前景和指导今后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穷棒子沟钼铜铅锌矿区地质找矿工作程度比较高,从上世纪50年代到目前一直没有间断过,前期主要寻找以铅锌为主的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矿床,但是一直没有取得较好效果,直到2008年辽宁有色地质局108队承担该区找矿任务,在找矿思路上有了很大转变,由以往的寻找石英脉型和矽卡岩型转向寻找火山岩型和斑岩型,矿种上由以往的铅锌转向铜钼,确认了穷棒子沟流纹斑岩为中心的硅化核构成的面状蚀变、异常分带、矿化分带。  相似文献   

3.
烂泥塘斑岩铜矿床位于滇西北格咱岛弧成矿带西部,为近年来勘探发现的中型矿床。结合烂泥塘矿区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对该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矿区矿化、次火山岩或超浅成侵入岩、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蚀变等找矿标志。研究表明:(1)斑岩铜矿化主要与石英二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复式侵入岩有关,矿化蚀变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特征,Cu富集严格受赋存岩体的热液蚀变和构造裂隙控制;(2)矿区控矿因素主要有岩浆岩、热液蚀变作用、热液运移和矿物质沉淀的构造空间,矿区斑岩铜矿床为具明显蚀变分带特征的斑岩型铜矿床;(3)1∶50 000土壤化探在矿区北部圈出了较好的Cu-Au-Mo异常,表明矿区NW方向的找矿远景较好;(4)矿区北部普上复式斑岩体内圈出了一个矿化石英二长斑岩体,以及以Cu、Pb、Zn、Ag、Mo、Au为主的Cu多元素异常,该异常由内至外为Cu、Mo、Au→Pb、Zn异常,具有由高温至中—低温斑岩型铜矿的元素水平分带特征,矿区外围及中—深部为寻找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上述分析对于该矿区进一步开展斑岩铜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冷水坑银铅锌矿田是武夷山多金属成矿带上重要的矿集区之一。为进一步查明矿田地质特征,结合区域成矿背景,以冷水坑矿区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据,通过深入分析典型矿体地质特征、矿石组构、围岩蚀变特征,划分了成矿期次,并对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层-体耦合的成矿模式。在此基础上,综合矿田及其外围最新物化探资料,划分出了3处找矿预测区,即鲍家矿区深部预测区、麻地—碧山(燕山)和碧溪—洋泗坂预测区。研究表明:鲍家矿区深部特别是在斑岩型矿体下部具有寻找层控型矿体的较大潜力;麻地—碧山(燕山)预测区为预测隐伏于变质岩及火山岩的深层矿化体的重要靶区;碧溪—洋泗坂预测区为寻找深部隐伏斑岩型银多金属矿床和层控型铅锌银矿床的有利地段。上述分析对于进一步在冷水坑铅锌矿田及其外区开展铅锌矿找矿预测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耀星  张冰 《金属矿山》2015,44(1):82-85
斑岩型铜钼矿床由于具有规模大、埋藏浅、易于开采的特点,成为铜、钼金属的主要来源,一直是地质找矿的主要方向,因此研究斑岩型铜、钼矿勘查找矿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鹿鸣钼矿(开展了详查和勘探工作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为例,利用重磁、激电、高密度电阻率以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ontrolled Source Audi-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CSAMT)等多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结合矿区矿体部位的矿床地质特征,系统分析了矿区物探异常特征,建立了矿区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并给出了寻找该类型矿床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和实施步骤,为该地区以及类似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敦得夏拉郭勒铁铜钼多金属矿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目前已发现了矽卡岩型磁铁矿体7条,钼矿化体2条,黄铜矿化体2条,斑岩型铜钼矿化体1条,地表铜钼矿化线索4处。该矿受矽卡岩控制,多形成于岩体与大理岩的接触部位。通过对矿化类型、矿(化)体特征和找矿标志的研究,总结了矿区的矿化分带,蚀变分带,认为该地区矿床类型属于矽卡岩-斑岩型,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成矿斑岩体,具有进一步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东乌旗野猪沟银多金属矿位于成矿有利地段,有显著的激电异常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与近邻正在开发的扎木钦铅锌银矿床等有诸多相似之处,结合其地质背景及矿体特征,认为该区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成因的陆相火山、次火山岩型银工业矿床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单竹坑铅锌银矿床位于粤东曾公嶂火山盆地外围西北,属于武夷成矿带西南段。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地层、构造、岩浆岩、围岩蚀变与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研究表明:矿体赋存于硅化角岩化碎裂岩中,受NW—NNW向断裂控制,深部存在隐伏的含矿斑岩体;单竹坑铅锌银矿床属于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裂隙充填型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矿床地质、蚀变、铁帽找矿标志,供矿区后续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汝阳县上寨铅锌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隆起区与台缘坳陷区之间的过渡地带,在成矿带上位于白土—西灶沟钼铅锌银铜成矿带东段府店钼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北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初步评价为一小型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矿床。但矿区内成矿构造较多,工程控制程度相对较低,矿体深部延伸情况未控制,有进一步勘查的必要。加强对上寨矿区铅锌矿成矿类型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有利于指导该区找矿,也有在该区或邻区发现大中型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竹园西铜钼矿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与秦岭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成矿区带属桐柏—大别钼成矿带,为铜钼多金属成矿有利地区。为深入研究该区成矿潜力,在区内开展了1∶10 000地质测量、1∶10 000土壤测量、1∶1 000地质剖面测量及槽探、钻探等系统的矿床勘查工作。矿区地质特征研究表明:(1)矿区内铜钼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岩体与构造,灵山岩体花岗斑岩为其成矿母岩,并在断裂交汇部位可形成富矿体;(2)矿区圈定的2条Mo矿体和1条Cu矿体均赋存于花岗斑岩中,矿床具有斑岩型钼矿特征。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根据1∶10 000地质测量→1∶10 000土壤测量→1∶1 000地质剖面测量→槽探、钻探揭露的找矿技术流程,在区内圈定了2处钼矿找矿靶区(靶区A和靶区B),经工程验证发现靶区深部存在隐伏花岗斑岩体及多条钼矿体,且靶区A内钼矿体估算的(控制)+(推断)资源量规模达到中型。综合区内成矿地质特征,并与邻近同类型矿床进行类比,认为竹园西铜钼矿区中深部成矿潜力相对较大,可进一步开展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北坡)斑岩型钼(铜)矿床成因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别山北坡已发现不同规模的中酸性小岩体40余个,且多具矿化,为该区寻找斑岩型钼(铜)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先决条件和成矿地质背景。经不同程度的地质工作,已探明的有汤家坪大型钼矿床、母山大型钼(铜)矿床、大银尖中型(钨、铜)矿床。虽然区内斑岩型钼(铜)矿床地质特征不尽相同,但矿化形式、围岩蚀变、岩体与矿化空间上的联系,具备一般斑岩钼(铜)矿床特点。根据近年来研究成果,通过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温度和矿床生成深度的研究,对大别山(北坡)斑岩型钼(铜)矿床成因,重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七宝山金矿是典型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前人在已知铜金矿床中发现有有铅、锌、银矿化现象,但未发现有价值的矿体,为寻找有工业价值矿床,延续矿山生命期,开展外围找矿工作.近来在其外围的断裂构造破碎带中发现了铅锌矿化体,其中杏山峪矿化带铅锌矿化较强.以杏山峪矿段为重点,通过分析地质特征、矿体形态与断裂的关系、矿石矿物特征等方面,认为矿化带主要受"X"形断裂构造控制,矿床成矿与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岩浆期后热液沿构造角砾岩带充填,形成多金属矿化角砾岩带,从矿石矿物特征来看,为中低温矿物,埋藏较浅,属中低温浅成热液充填矿床.  相似文献   

13.
河南栾川冷水—赤土店钼钨铅锌多金属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金银多金属成矿带上的栾川钨钼矿集区内,以野外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在矿区开展了地质勘查及研究工作,共圈定了钨钼矿体8条,提交钼资源量631.17万t,WO3138.28万t,钼钨资源量达超大型规模。对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详细探讨。根据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矿化类型,结合前人在该区开展的硫同位素分析和含矿斑岩的SHRIMP、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成果,综合研究认为:①该矿床主要赋存地层为官道口群白术沟组和栾川群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②矿化以钼矿化为主,钼钨矿体主要受深部侏罗纪末花岗岩基和逆冲推覆构造体系的联合控制,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小岩体)与区内钼钨等成矿联系密切,花岗质岩浆为钨钼等成矿元素的主要来源,含矿斑岩为主要成矿地质体;③含矿岩浆在运移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和围岩的差异,从而使不同的成矿元素组合出现明显的分带现象,并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化(床),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矽卡岩型,成矿时代为135~157 Ma。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钨钼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式和综合找矿模型,对于栾川及豫西地区钼钨矿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智利拉尼帕铜金矿区地处智利斑岩型铜矿带的西侧,矿区地表矿体严格受到近南北向及北东向构造控制,同时与隐伏岩体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地表已经发现的众多小型矿床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类型,但是该区的外围又产出一些曼陀型铜矿(或IOCG型矿床)。从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该区深部赋存曼陀型及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深部曼陀型铜矿的勘查是找矿突破的主要方向。由于矿体中黄铜矿、斑铜矿等铜的硫化物发育,因此采用激发极化法在本区找矿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雒凌飞 《地质装备》2015,16(2):22-26
智利拉尼帕铜金矿区地处智利斑岩型铜矿带的西侧,矿区地表矿体严格受到近南北向及北东向构造控制,同时与隐伏岩体具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地表已经发现的众多小型矿床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类型,但是该区的外围又产出一些曼陀型铜矿(或IOCG型矿床)。从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该区深部赋存曼陀型及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深部曼陀型铜矿的勘查是找矿突破的主要方向。由于矿体中黄铜矿、斑铜矿等铜的硫化物发育,因此采用激发极化法在本区找矿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豫西地区为金、钼钨、银铅锌矿集区,经历了近50 a未间断的矿产勘查工作,近期仍在中—新生代盆地边缘查明了洛宁县老里湾大型银矿和嵩县中营大型铅矿等斑岩型矿床。结合相关地质勘探成果,详细分析了两者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研究表明:(1)老里湾银矿赋存于早白垩世第二期花岗斑岩体内,岩石具有多斑状结构,中营铅矿赋存于早白垩世第二期隐伏黑云母斑状花岗岩体上方的青磐岩化带,花岗岩呈似斑状结构,两类岩体的共同特点是基质和斜长石斑晶具有绢云母-高岭石化,成矿的共同特征是细脉状、浸染状大范围矿化,两者为一对分处岩体内外的斑岩型矿床;(2)按照透岩浆流体成矿作用理论,矿床成因为来自岩浆源区熔融残余的含矿流体再注入岩体,或透过岩体成矿于岩体上方;(3)豫西地区的成矿分带以金矿集区为中心,向外、向上依次为钼、银铅锌、铅锌、重晶石、萤石矿,中—新生代山间盆地保存了居于成矿分带上部位置的银铅锌矿,因而在豫西地区有关5个盆地的边缘和小秦岭金矿田南侧的Mo-Pb-Zn-Ag等综合异常区寻找银铅锌矿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4)由于覆盖层的存在,以往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和多目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均未在中—新生代盆地边缘圈出有关异常,矿床的重力、磁场特征也被区域重力低场和长城系火山岩的跳跃磁场所掩盖,矿区下一步找矿需要试验新的具有一定穿透能力的物化探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疆青河县加曼套-蒙其克山一带是我国重要的金、银、铁多金属矿及铍铌等稀有金属矿成矿带,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工作的深入,区域上先后发现了多个矿床及矿(化)点。通过对区内NbⅠ号矿体、NbⅡ号矿体及金、银矿化体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铌矿,金、银矿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相信随着该区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多金属、稀有金属找矿中会取得较好的突破,有望找到可供进一步工作的勘查基地。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内蒙古四支沟钼矿床的矿体特征、矿物组合以及矿化蚀变分带等研究,表明该矿床属斑岩型钼矿床,它的形成与区域上构造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该区矿床赋存于花岗斑岩岩体内,具有明显的矿化蚀变分带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壶山铅锌银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特征的基础上,建立该矿床成矿模式,认为其矿床成因类型属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对该区及类似地区开展找矿与勘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中段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为对该区找矿预测研究提供指导,选择内蒙古扎赉特旗一带作为矿产勘查区,通过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单元素异常388处和组合异常40处,对其中重点组合异常进行异常查证,在勘查区内发现了4处矿点及矿化点。对其中登吉屯铜矿点开展普查工作,发现了铜矿体及矿化体171条,铜品位主要分布在0.2%~1.0%。根据其矿石特征及矿化蚀变分带特征,确定该矿床具有斑岩型铜矿床成因特征,并为该区内矿产勘查指明了方向。结合勘查区内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特征等因素,将勘查区划分为2个Ⅰ级成矿远景区和1个Ⅱ级成矿远景区,在成矿远景区内进一步确定了找矿靶区4处,为该区域矿产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